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9)
2023(9983)
2022(7727)
2021(6772)
2020(5484)
2019(12233)
2018(12578)
2017(25112)
2016(13176)
2015(15245)
2014(15557)
2013(15275)
2012(14327)
2011(13389)
2010(13855)
2009(13241)
2008(12982)
2007(12043)
2006(11532)
2005(10868)
作者
(39436)
(32866)
(32426)
(31210)
(20934)
(15234)
(15020)
(12556)
(12411)
(11870)
(11174)
(10626)
(10610)
(10576)
(10030)
(10021)
(9692)
(9446)
(9406)
(9220)
(8584)
(7912)
(7897)
(7567)
(7509)
(7401)
(7142)
(7125)
(6524)
(6296)
学科
(81826)
经济(81766)
管理(40625)
(37251)
(29644)
企业(29644)
方法(24178)
中国(23148)
数学(20792)
数学方法(20659)
地方(20603)
(19170)
业经(18472)
(14844)
(14558)
地方经济(13527)
农业(12859)
(12640)
贸易(12629)
(12597)
(12270)
(12130)
银行(12122)
(11884)
(11714)
(10911)
金融(10911)
(10537)
产业(10393)
(10318)
机构
学院(207767)
大学(207631)
(98506)
经济(96573)
管理(78170)
研究(72523)
理学(65274)
理学院(64599)
管理学(63773)
管理学院(63353)
中国(57264)
(46433)
(43758)
科学(38775)
财经(36011)
(35895)
(32297)
(32183)
中心(32009)
研究所(31771)
经济学(31580)
北京(28371)
经济学院(28104)
(26834)
师范(26654)
(26325)
财经大学(26195)
(25946)
(25448)
业大(23407)
基金
项目(120211)
科学(94759)
研究(93236)
基金(86845)
(73220)
国家(72632)
科学基金(62197)
社会(61803)
社会科(58612)
社会科学(58597)
(45685)
基金项目(44568)
教育(41397)
编号(39636)
(37533)
自然(35462)
资助(35269)
自然科(34596)
自然科学(34587)
成果(34195)
自然科学基金(33991)
(28129)
课题(26754)
重点(26719)
(26593)
国家社会(26031)
项目编号(24745)
发展(23876)
(23788)
(23686)
期刊
(123227)
经济(123227)
研究(70800)
中国(40748)
(34719)
管理(32178)
(25732)
学报(25420)
科学(24548)
(23690)
金融(23690)
经济研究(21552)
大学(19854)
业经(19514)
教育(19361)
财经(19194)
技术(18888)
学学(18264)
农业(17227)
(16690)
问题(16535)
图书(14064)
(13545)
技术经济(12174)
国际(11937)
理论(11871)
商业(11794)
现代(10780)
实践(10389)
(10389)
共检索到336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复良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十年里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化,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能源大国,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能源、材料和运力总量的增长,仍难以满足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5倍,能源利用率仅为30%。1977至1986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长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精神的同时,科学研究并统筹谋划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问题,培育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机制。按照建立"四个协同"产业体系的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抓紧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减贫战略,都是推进乡村振兴应特别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戴琼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023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仁   何芳健   王鹤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逐步回归、异质性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有着极为显著的驱动作用。(2)产业结构对我国总体乡村振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促进以及抑制作用不同;其余控制变量对我国的乡村振兴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3)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数字经济的中介效应,并且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莎莎  
农业信息服务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赋予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内涵。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开始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水平与国家总体信息化发展水平是一致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空间遥感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农业信息服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飞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各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09年就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指明了方向。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过去的2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树海  
1 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点,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我国资源总量大,是世界资源大国,但因人口多,成为世界人口占有量较低的资源小国。我国资源品种类型齐全,但分布不均衡,众多的资源分布于人口稀少,经济技术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地区,开发、利用和运输都很困难,生产成本高。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中叶,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均资源消费量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潜伏着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我同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发兴  
用科学发展观来提升和壮大市域经济,一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务实市域经济的基础;二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打造市域经济的“龙头”;三要实施“城乡化一体化”战略,推进市域和谐社会的发展。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永贵  郑旭东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自2000年起连续九年针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开展年度调查,这一系列调查报告展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这九份年度报告的解读与分析,揭示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正在发生的三个重大转折,即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信息技术服务创新;从行政管理系统的流程再造转向信息技术支撑的大学教学与科研方式变革;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上从静态孤立的战略规划转向动态系统的变革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盛祥  郭乐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向阳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理分析了苏北经济振兴的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提出了加快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通过发挥其增长极极化和扩散效应,推进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探讨了振兴苏北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认为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仍为现阶段苏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