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2)
- 2023(16081)
- 2022(13615)
- 2021(12684)
- 2020(10471)
- 2019(24127)
- 2018(23881)
- 2017(45347)
- 2016(25030)
- 2015(28146)
- 2014(28255)
- 2013(27668)
- 2012(25208)
- 2011(22416)
- 2010(22680)
- 2009(20935)
- 2008(20939)
- 2007(18486)
- 2006(16433)
- 2005(14855)
- 学科
- 济(98088)
- 经济(97925)
- 业(91116)
- 管理(90171)
- 企(88073)
- 企业(88073)
- 方法(42883)
- 财(33785)
- 数学(33309)
- 数学方法(32911)
- 业经(29543)
- 中国(24632)
- 务(24125)
- 财务(24056)
- 财务管理(24025)
- 农(23929)
- 制(23782)
- 企业财务(22819)
- 理论(21666)
- 技术(19895)
- 和(19093)
- 体(18023)
- 地方(17961)
- 学(17923)
- 划(17790)
- 贸(16660)
- 贸易(16645)
- 易(16185)
- 农业(15822)
- 策(15549)
- 机构
- 学院(350799)
- 大学(349967)
- 管理(142098)
- 济(136999)
- 经济(133837)
- 理学(121893)
- 理学院(120600)
- 管理学(118792)
- 管理学院(118127)
- 研究(111902)
- 中国(84732)
- 京(74494)
- 财(68238)
- 科学(66951)
- 所(54935)
- 江(53930)
- 财经(53127)
- 农(50766)
- 中心(50744)
- 研究所(49365)
- 业大(49341)
- 经(48060)
- 北京(47118)
- 范(45235)
- 师范(44832)
- 州(43160)
- 院(41272)
- 经济学(40098)
- 财经大学(39308)
- 农业(39207)
- 基金
- 项目(233812)
- 科学(184422)
- 研究(176370)
- 基金(168144)
- 家(144479)
- 国家(143153)
- 科学基金(124572)
- 社会(109899)
- 社会科(103996)
- 社会科学(103970)
- 省(92631)
- 基金项目(89247)
- 教育(82523)
- 自然(79889)
- 自然科(78032)
- 自然科学(78015)
- 划(76884)
- 自然科学基金(76637)
- 编号(73265)
- 资助(68327)
- 成果(60450)
- 重点(51887)
- 部(51599)
- 课题(50852)
- 创(50421)
- 发(48692)
- 创新(46837)
- 制(46816)
- 项目编号(46186)
- 教育部(45021)
- 期刊
- 济(156712)
- 经济(156712)
- 研究(104858)
- 中国(74104)
- 管理(58355)
- 财(56799)
- 学报(51196)
- 科学(47656)
- 教育(47468)
- 农(46209)
- 大学(39869)
- 学学(37192)
- 技术(34258)
- 农业(31644)
- 融(30159)
- 金融(30159)
- 财经(26572)
- 业经(25703)
- 经济研究(23192)
- 经(22675)
- 问题(19652)
- 图书(17838)
- 业(17746)
- 技术经济(17722)
- 理论(17148)
- 科技(17006)
- 财会(16726)
- 现代(16589)
- 会计(16166)
- 版(15673)
共检索到528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权锁 李荣 徐国华
在分析目前我国产学合作呈现出低层次、低效率和表面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校企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机理。提出特色大学和行业企业的多个参与主体之间以"共赢"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从而实现特色大学和行业企业的良好对接。
关键词:
特色型大学 产学研用 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应楠 陈福明
为更好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对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苏南职业院校为例,基于协同理论,从外部推动、校企协同等方面,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及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从外部战略规划、内部激励制度、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士华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保障;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创新的关键,健全的运行机制是基础,创新的合作平台是载体。这4方面形成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学研用 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频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发展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在产学研过程中,校企协同发展以及"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内涵、特征、构建内容及指导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指出人才培养机制包含3方面内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外部支持机制、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协作机制、职业院校内部各项职能的协调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应楠
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模式之一。文章分析了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内涵及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实际,总结了我国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和实践,从创新发展规划、多方联动合作、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四点启示,为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产学研用 校企协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春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规律性,需要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等组织的共同参与。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院校应遵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外部保障机制,健全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内部管理机制,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政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慷慨 曹照洁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各行业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同普通高校因应跨界人才的时代需求而广泛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样。"互联网+"职业教育在产业重构升级、社会多元协同、资源配置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等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再造成为必然选择。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决策,保证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品"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借助现代技术和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和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地方产教融合发展集聚智力资源。
关键词:
校企协同 互联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俊晖
随着"一带一路"和制造强国建设深入实施,以高铁和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率先走出国门,装备制造类外向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湖南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构建校企协同外向型人才培养需求机制、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桂芹
中国实现"强国强军梦",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重要而关键的助推器。然而,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的效果与进程,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科研发展、社会科技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剖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突出困难,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含笑 柴政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软件类应用型专业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但在某些地区因未能构建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企业热、学校冷",或者毕业学年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度不高,使得学生对学校认同度下降等问题。文章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机制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例,以期为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机制研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于为雄 霍炬 姜华 赵志衡
构建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合力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以和伊顿公司合作为例,建设了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了校内联合实验中心、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归纳总结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果。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电气专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邵清东 苏兆河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对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运行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小平
目前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授,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转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目的,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协同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中职—高校—企业共同育人的"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与企业及高校共同建设的"三方"协同创新基地的优势,实施"六个协同":培养标准协同制订、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师资队伍协同培育、实践基地协同建设、企业文化协同融合、就业服务协同。
关键词:
校企联盟 协同培养 轨道交通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怡民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介绍了以"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