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1)
2023(8271)
2022(6698)
2021(6135)
2020(5024)
2019(10873)
2018(10775)
2017(19328)
2016(11229)
2015(12855)
2014(13051)
2013(12468)
2012(11774)
2011(10922)
2010(10993)
2009(9984)
2008(9705)
2007(9199)
2006(8320)
2005(7469)
作者
(34504)
(29032)
(28644)
(27295)
(17894)
(13698)
(13078)
(11194)
(10939)
(10325)
(9787)
(9781)
(9342)
(9269)
(9239)
(9079)
(8395)
(8301)
(8233)
(8218)
(7391)
(7325)
(7097)
(6674)
(6554)
(6517)
(6448)
(6317)
(5969)
(5888)
学科
(44967)
经济(44917)
管理(27805)
(21650)
地方(18658)
(16666)
中国(14475)
(14393)
企业(14393)
方法(12347)
(12036)
农业(10896)
业经(10457)
数学(10362)
(10222)
数学方法(10214)
地方经济(10035)
(8561)
环境(8344)
(8019)
教育(7707)
理论(7564)
(7483)
金融(7475)
(7430)
银行(7411)
(7208)
(7100)
(6980)
(6014)
机构
学院(153526)
大学(150743)
研究(61088)
(56781)
经济(55171)
管理(51237)
中国(46724)
理学(41944)
理学院(41321)
科学(40389)
管理学(40382)
管理学院(40111)
(35099)
(34633)
(32226)
研究所(29328)
中心(28616)
(27671)
农业(27570)
(27179)
业大(26409)
(23947)
师范(23636)
(23612)
(22931)
(22040)
北京(21808)
技术(20152)
财经(19522)
科学院(19036)
基金
项目(103624)
科学(80241)
研究(76928)
基金(70595)
(64049)
国家(63486)
科学基金(52083)
社会(46132)
社会科(43397)
社会科学(43391)
(43373)
基金项目(36754)
(36447)
教育(34696)
自然(33057)
编号(32705)
自然科(32113)
自然科学(32099)
自然科学基金(31432)
资助(27983)
成果(27157)
(24917)
重点(24877)
课题(24818)
(21309)
(20870)
(20122)
计划(19789)
创新(19761)
发展(19716)
期刊
(73103)
经济(73103)
研究(47800)
中国(43274)
(33144)
学报(28910)
教育(26151)
科学(24772)
农业(22624)
大学(21098)
(20286)
学学(19428)
管理(19003)
技术(15325)
(15061)
金融(15061)
业经(12904)
(12072)
图书(11121)
经济研究(10403)
资源(10192)
问题(9541)
财经(9200)
(8980)
职业(8761)
书馆(8561)
图书馆(8561)
(8150)
(8049)
论坛(8049)
共检索到256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湖根  钱坤  戚仁德  
文章在明确我国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优选和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作为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进行了优势分析和制约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岳天祥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亮  徐建刚  蔡北溟  蒋金亮  孙东琪  
以淮河流域172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分县粮食、化肥及2010年水环境数据,采用ESDA模型、重力模型、回归分析和GIS空间技术方法,分别对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空间集聚程度及重心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动态时空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及其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下游的苏北平原和皖北平原,"低-低"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上游的伏牛山、桐柏山和沂蒙等山区;②重心分析表明,20 a来粮食生产和化肥消费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激宇   刘嘉铭   赵勇   张士云  
文章基于2000—2022年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分析气候典型特征和博弈交叉效率测度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基础上,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淮河流域气候具有年际分布不均与空间异质的典型特征。(2)淮河流域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区域交错分布又具显著空间集聚性的特征。(3)年度气候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年均气温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呈显著负向影响,年日照时长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向影响。(4)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存在地区差异。据此,提出应建立健全气候变化预警机制,促进水资源管理极端气候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并加强财政和科技支撑,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挑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贤   王浩阳   牛文浩   韩笑   邢培学   柴朝卿   张蚌蚌   靳亚亚  
为探明耕地利用转型趋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用熵权法、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以黄河流域9省区115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耕地利用转型指标体系,计算耕地利用转型指数分析2000—2018年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并测度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平原高山区低的格局,隐性转型指数的空间分布则更多与当地经济状况相关,显性转型、隐性转型和综合转型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2000—2018年黄河流域3种转型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减弱。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产量,隐性转型和综合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市域尺度出发研究了黄河流域9省区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及保障粮食生产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陈美景  
研究目的:提出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耕地保护缺乏长效机制、粮食生产致贫影响种粮积极性、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成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结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重点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重大转变。具体包括:(1)转变耕地保护思路,丰富粮食安全内涵;(2)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积极性;(3)全面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产能;(4)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比较效益;(5)探索生态友好型土地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造强  李霄汉  鲍宁智  崔俊辉  
该文提出河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必要性,指出核心区由70个县(市、区),面积超过200万hm2,集中连片,建成后商品粮达到110亿kg。并论述了核心区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和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的五项保障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国生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论述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搞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金融支持,统筹兼顾解决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风险控制、金融生态、制度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利京   金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速度加快,高温、暴雨、干旱、低温等极端天气频发增加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给粮食产量稳定供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地市2001~2020年日气温、降雨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极端天气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上看,极高温日数(SU35)呈现增长趋势、极低温日数(FD5)呈现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分别为1.85、-2.24 d/10a,暴雨日数(R50)以及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CDD)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区域分布上看,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地区极高温日数较多、北部地区极低温日数较多,暴雨日数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再到北部地区减少的趋势、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相反变动趋势。(2)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不利影响。极低温日数、极高温日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暴雨日数每增加1%,粮食单产分别下降0.069%、0.021%、0.018%、0.008%。(3)极端天气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粮食生产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极端天气主要影响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对东部地区粮食生产影响不显著。提出通过培育抗旱抗涝等作物新品种、提高极端天气变化监测能力、加强区域内政府间防灾减灾等协同联动、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维护淮河生态经济带粮食产量稳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鸿昌  高万青  
在市场机制建立与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级政府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职能 ,致使淮河流域工业结构和工业规模都不尽合理 ,淮河流域受到严重污染。面对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淮河流域为实证 ,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认真吸取教训 ,以新的思路 ,正确选择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模式。抓住人类刚刚步入知识经济的契机 ,在不限制经济快速发展、不否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分配并利用好环境容量 ,在淮河流域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 ,最终迈进现代化行列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学鹏  刘朝臣  
淮河流域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连接中枢,也是我国南北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的经济结合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人才、科技、教育等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从战略上对淮河流域进行整体开发的综合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采取因地而异的政策扶持措施等是淮河流域整体开发成功的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后乐  
一、背景粮食是特殊商品,是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乎国家战略安全。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逼近18亿亩红线,粮食增产的耕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从历史经验看,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佩佩  杨桂山  苏伟忠  张健  
太湖流域既是中国传统粮食高产区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论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该区1985—2010年27个县域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格局及粮食安全水平,结果表明:时间演化上该区粮食产量不稳定,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历经波动发展—急剧减少—稳步增长三阶段;空间差异亦较显著,除西北4个县域,其余地区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中部向西北偏移,县域粮食生产相对优势弱化,整体粮食生产能力降低;粮食总产变异系数和70%以上年份波动系数超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风险大;粮食不安全县域增多,2010年59%的县域粮食不安全。未来该区仍受到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退化威胁,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来喜  
河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弱质基础产业,粮食又是弱质中的弱质产业,如何加强金融支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开发,本文从金融对河南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支持较弱,存在金融排斥现象入手,区分了财政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以及村镇银行发展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作用,提出了提升金融支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