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99)
- 2023(3192)
- 2022(2434)
- 2021(2404)
- 2020(1770)
- 2019(3916)
- 2018(3900)
- 2017(5515)
- 2016(3503)
- 2015(4100)
- 2014(4096)
- 2013(3310)
- 2012(2952)
- 2011(2541)
- 2010(2695)
- 2009(2103)
- 2008(2121)
- 2007(2171)
- 2006(1734)
- 2005(1496)
- 学科
- 济(6757)
- 经济(6753)
- 管理(6735)
- 教育(5960)
- 中国(4931)
- 理论(4260)
- 企(3715)
- 企业(3715)
- 文化(3709)
- 工作(3664)
- 业经(3516)
- 教学(3507)
- 政治(3382)
- 业(3354)
- 思想(3295)
- 思想政治(3209)
- 政治教育(3209)
- 治教(3209)
- 德育(3178)
- 学校(2989)
- 研究(2911)
- 和(2724)
- 产业(2656)
- 农(2645)
- 地方(2195)
- 方法(2149)
- 学法(2084)
- 教学法(2084)
- 市场(1922)
- 文化产业(1772)
- 机构
- 大学(41235)
- 学院(38213)
- 研究(11665)
- 管理(10810)
- 济(9342)
- 范(9342)
- 师范(9302)
- 经济(8894)
- 理学(8718)
- 理学院(8581)
- 京(8525)
- 管理学(8222)
- 管理学院(8146)
- 中国(7949)
- 教育(7662)
- 师范大学(7025)
- 江(6885)
- 科学(6644)
- 财(6288)
- 图书(5970)
- 书馆(5863)
- 图书馆(5863)
- 州(5726)
- 北京(5454)
- 中心(5343)
- 职业(5235)
- 技术(5160)
- 所(4819)
- 院(4554)
- 业大(4550)
共检索到67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峻峰
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尊重文化的根本属性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构建文化育人的基本原则,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将高校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保权
随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要求的提出,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转向成为必然。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应将组织领导、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有机统一,高效衔接,发挥其整体功能。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 育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海军
以碎片化、去中心化、即时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微媒体"正在逐渐重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育人模式。以"微文化"为教育载体,结合"微"生活实践,从价值旨归、路径规划、策略选择三个维度解构高职思政教育的"微"生活逻辑,寻求"微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话语权确立、生活实践育人、教育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实现策略,为塑造学生"准职业人"的职业信念与职业理想提供创新思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贺
根据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确立文化使命并为此接续奋斗,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理论与现实相互交织,促进了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出场。新时代文化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科学把握各个构成部分的质的规定,又要联系地、整体地、系统地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要义旨趣。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以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战略牵引,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件,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韦震 吴林龙
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深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意蕴,锁定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指向,形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综合效应。这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基本逻辑进路。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综合效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熊焱生 卢雷
高校文化育人是一项复杂开放的系统性工作。由于受传统育人观念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育人实践中仍存在协同育人不到位的问题。要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亟需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协同机制。需从系统协同角度出发,做到教管协同、主体协同和管理协同。
关键词:
文化育人 协同机制 协同效应 协同育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民间投资 逻辑进路 实践经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燕星宇
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去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赋予民间投资新的时代要求,应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 民间投资 逻辑进路 实践经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欢 巩前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保障。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文化振兴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但在党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保护、社会风气治理、文化主体性培育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要锚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蓄力的发展方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主体层面提出相应的现实对策,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欢 巩前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保障。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文化振兴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但在党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保护、社会风气治理、文化主体性培育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要锚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蓄力的发展方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主体层面提出相应的现实对策,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淑慧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创新,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宗旨,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及持续推进,既是院校特点、育人目标与时代发展等校情、时情、势情内生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课程育人本质、新时代有效教学理论等认识论、课程论及方法论驱动的必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体系,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构建匠心独具的思政元素教学融入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三重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虹斌 钟梓培
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以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和以多方主体间协同互动为培养手段的育人逻辑。依据以上逻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资源的相对倾斜,在稳步发展中找准理论定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机制。
关键词:
新时代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成帅 周向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良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信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信用文化的历史传承引申阐述信用文化的价值向度,从实践现状、现实困境、总体思路多角度展现信用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从道德、制度、法治三个维度,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全方位厘清新时代我国信用文化的建设逻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天昱
高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播与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文化育人的发展优势。大学学习期间是学生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将文化教育融入进高校的各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更完善的思想品格,以文化的形式对学生起到思想启迪熏陶的作用,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对于文化育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与认知。食堂是高校实施文化育人最容易忽略的育人场所,但实际上食堂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日常饮食需求,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育人价值。在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育发展下,高校要不断地将育人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更好的挖掘学校食堂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如何将文化育人发展要求落实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由王大伟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给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