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3)
- 2023(19822)
- 2022(16459)
- 2021(15446)
- 2020(12643)
- 2019(29142)
- 2018(29125)
- 2017(53033)
- 2016(29840)
- 2015(33664)
- 2014(34187)
- 2013(32832)
- 2012(30493)
- 2011(27742)
- 2010(28110)
- 2009(25416)
- 2008(24943)
- 2007(22466)
- 2006(20265)
- 2005(18396)
- 学科
- 济(114521)
- 经济(114393)
- 管理(80470)
- 业(74429)
- 企(60048)
- 企业(60048)
- 方法(42341)
- 中国(41103)
- 数学(35137)
- 数学方法(34634)
- 农(34240)
- 地方(30315)
- 业经(28401)
- 学(28102)
- 财(27339)
- 教育(25847)
- 理论(23783)
- 制(23440)
- 农业(23054)
- 银(20263)
- 银行(20206)
- 技术(19863)
- 贸(19566)
- 贸易(19546)
- 行(19494)
- 融(19453)
- 金融(19445)
- 和(18972)
- 发(18889)
- 易(18851)
- 机构
- 大学(411966)
- 学院(408774)
- 济(153268)
- 管理(150968)
- 经济(149377)
- 研究(148325)
- 理学(127947)
- 理学院(126333)
- 管理学(123884)
- 管理学院(123111)
- 中国(108813)
- 京(92452)
- 科学(92289)
- 所(75921)
- 财(73178)
- 农(69721)
- 研究所(68660)
- 中心(65920)
- 江(65577)
- 范(64052)
- 师范(63452)
- 业大(60362)
- 北京(59688)
- 财经(56031)
- 院(54373)
- 农业(54025)
- 州(52897)
- 师范大学(51381)
- 经(50775)
- 技术(49938)
- 基金
- 项目(269700)
- 科学(210867)
- 研究(203951)
- 基金(188485)
- 家(164473)
- 国家(162881)
- 科学基金(137891)
- 社会(123820)
- 社会科(116859)
- 社会科学(116828)
- 省(108370)
- 基金项目(98611)
- 教育(98384)
- 划(92067)
- 自然(87318)
- 编号(86061)
- 自然科(85266)
- 自然科学(85242)
- 自然科学基金(83645)
- 资助(76722)
- 成果(73494)
- 课题(63189)
- 重点(61815)
- 发(61221)
- 部(58896)
- 创(56196)
- 项目编号(52363)
- 创新(52177)
- 年(51376)
- 科研(50443)
- 期刊
- 济(181882)
- 经济(181882)
- 研究(133194)
- 中国(102456)
- 教育(79108)
- 学报(66961)
- 农(65030)
- 科学(60287)
- 管理(59150)
- 财(55520)
- 大学(51079)
- 学学(46056)
- 农业(44653)
- 技术(40621)
- 融(38171)
- 金融(38171)
- 业经(30712)
- 经济研究(28114)
- 财经(27108)
- 图书(26972)
- 业(23914)
- 问题(23327)
- 经(23258)
- 职业(21055)
- 科技(20815)
- 坛(20728)
- 论坛(20728)
- 版(19395)
- 书馆(19127)
- 图书馆(19127)
共检索到650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方新 申金升 吕薇 李普 胡志坚 胥和平 黄梅 潘教峰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经济》编辑部于2022年11月27日组织举办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现代化建设科技人才体系研究”座谈会,参会的11位科技人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协同配合、系统集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加强国家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如何实现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等重要论述展开热烈讨论。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同时《技术经济》还将陆续刊登“学习、研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文章,敬请关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坚 杨勇平
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思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项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树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加快构建一流学科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综合提质。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质量发展 “大教育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强化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融合发展路径,形成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策略。
关键词:
教育 科技 人才 三位一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杰 李广平
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大学一样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责,但应用型高校教师如何结合这三项职责的履行发展与提升自己,则要比研究型大学教师面临更多的条件局限与困难。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提出应用型高校与行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同体",并以协同发展共同体为依托,以行业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为牵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项目研究与开发以及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蕙青 管培俊 李家俊 王希勤 张来斌 张大良 孙维杰 李楠 李志民 马陆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方向。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座谈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座谈会主题深入探讨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新思想、新论断,本刊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精选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以期为教育领域深入学习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提供参考,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陆铭 郑怡林 王永钦 罗楚亮 毛寿龙 冯兴元 踪家峰 吴荻枫 刘业进 莫志宏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意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正确理解《意见》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统一大市场”的内涵、目标及实现路径,广东经济学会于2020年5月10日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召开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邀请到该领域有专业研究的10位著名专家与优秀中青年学者,就“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国务院 中共中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2007年4月6日至8日,首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张卓元,徐寿波,高明光,何伟,哲根,徐从才,戴定一,龙协涛,张伯海,王之泰,刘淑华等就如何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进行了探讨,现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董昕 刘强
发展绿色金融可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承载与资源约束的巨大压力,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处于由"概念"向"实践"过渡的阶段,应以"国家为主导、地方政府贯彻配合、金融机构积极完善"三位一体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三位一体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肖萍
随着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开展司库体系建设是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工作与管理创新的重要实践与迫切需要,是培育建立世界一流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保障。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设“三位一体”司库体系,重构内部资金等金融资源管理体系,加强资金集约、高效、安全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苗长虹 赵宏波 张佰发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协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通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2020年黄河流域8个省区和79个地市的高质量发展状态进行评价与分析,发现在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平稳上升,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均逐步向好。但在省域和地市尺度上,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生态保育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总体上发展质量较高,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发展协同性强,但生态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提升;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同性还需要增强。未来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构建 “美丽生态带、活力经济带、魅力文化带”,推动开放合作,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次提到教育强国建设,对教育强国的地位、作用、要求和目标任务均作出重要论述,教育强国概念已从教育工作的价值愿景转变为极其重要的政策概念。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份量之重前所未有。在这一背景下,必须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的宏阔视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水平。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对接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济政治化和大国博弈加剧。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亚光
在国务院发布"科技兴农"的决定以后,各地区、各部门都把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振兴农业的发展,放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科技兴农"的热潮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为了深入探讨"科技兴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发展,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就"科技兴农"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摘编于下,希望引起更多同志的关注和研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怡漩 张向前
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通过梳理华侨华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支撑因素——技术与创新、教育与学术、贸易与投资、生产与管理、政策与文化来分析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以及华侨华人人才支持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不足。提出华侨华人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需因地制宜、人才信息库的构建与完善、人才供应链的构建与完善、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管理、文化引导提升区域保留人才的引力等建议,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持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物流无人机产业发展要关注有人机改造和技术进步,注重绿色发展、谱系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运五B飞机是目前作业级无人机载机平台的优选。河北省要顺应物流无人机电动化趋势,发展相关软硬件,发展无人机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无人机产业发展环境。无人机适航管理的创新,除了基于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外,还要从传统的管理产品转变为管理企业的适航体系,通过管企业体系去管产品,通过诚信机制、委任机制赋予企业部分审查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学科视角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第一届“开化论坛”主旨发言要点摘编
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风采永存——《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风采》首映座谈会发言摘编
中注协综合治理行业不正当低价竞争座谈会与会代表发言摘编
深入贯彻中央精神 加大行业统战力度——部分省、区市统战、财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注册会计师行业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远洋渔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的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产业-空间-制度”三位一体视角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才需求及开发思考——以浙江省“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例
温家宝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科教文卫体界代表意见座谈会上发言摘要
加强新时代京津冀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