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9)
2023(3708)
2022(3092)
2021(2976)
2020(2339)
2019(5360)
2018(5207)
2017(10608)
2016(5849)
2015(6340)
2014(6336)
2013(6116)
2012(5806)
2011(5302)
2010(5657)
2009(5152)
2008(5100)
2007(4763)
2006(4505)
2005(4017)
作者
(15086)
(12542)
(12413)
(12133)
(8297)
(5830)
(5699)
(4794)
(4782)
(4754)
(4234)
(4143)
(4119)
(4088)
(4052)
(3926)
(3805)
(3690)
(3673)
(3643)
(3216)
(3082)
(3041)
(2961)
(2896)
(2891)
(2868)
(2755)
(2495)
(2478)
学科
(20012)
经济(19989)
管理(18014)
(16653)
(13004)
企业(13004)
(8344)
(7399)
(7239)
中国(7122)
(5909)
方法(5858)
及其(5300)
政策(5254)
地方(5239)
农业(5176)
数学(5127)
(5025)
贸易(5022)
数学方法(4992)
(4919)
业经(4870)
(4862)
税收(4719)
(4693)
银行(4693)
(4680)
方针(4633)
(4574)
(4574)
机构
学院(76253)
大学(73810)
(34277)
经济(33432)
管理(30065)
研究(27902)
理学(24781)
理学院(24543)
管理学(24214)
管理学院(24049)
中国(23192)
(18941)
(15540)
科学(14646)
(13638)
(13624)
中心(13355)
财经(12979)
研究所(11845)
(11695)
(11186)
(10505)
(10367)
北京(10212)
(10210)
师范(10157)
经济学(9689)
(9643)
财经大学(9287)
(9203)
基金
项目(44606)
研究(36629)
科学(35689)
基金(31626)
(26298)
国家(26025)
社会(22561)
科学基金(22539)
社会科(21380)
社会科学(21378)
(17357)
教育(16831)
编号(16072)
基金项目(15479)
(14651)
成果(14370)
资助(13581)
自然(13453)
自然科(13124)
自然科学(13121)
自然科学基金(12894)
课题(11616)
(10772)
(10365)
(10256)
(10166)
重点(9823)
(9785)
项目编号(9572)
(9163)
期刊
(43563)
经济(43563)
研究(27825)
中国(18599)
(14348)
(12600)
金融(12600)
管理(12317)
教育(11130)
(10867)
科学(8025)
业经(7493)
农业(7225)
经济研究(7110)
学报(7063)
技术(6980)
财经(6112)
大学(5939)
学学(5448)
(5253)
(5223)
问题(5162)
国际(4807)
(4218)
理论(4035)
现代(4001)
(3977)
论坛(3977)
经济管理(3846)
世界(3660)
共检索到131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汉权  姜江  盛朝迅  
(一)改革发力破除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体制改革。要围绕制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制度供给,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汉权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创业创新引领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产能过剩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地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不断深入。但仍存在新产业、新动能发展规模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导致的动能衰退缺口;传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偏低,优化升级任务艰巨;一二三次产业优化发展不平衡,第一、二产业相对滞后;基础薄弱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缓慢,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等问题。现阶段,进一步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扫除多方障碍,包括市场准入壁垒较多、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尚未建立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监管新模式等体制机制障碍,以及经济发展尚未完全脱离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政策的设计制定和贯彻落实缺乏统筹性、协调性,高端要素对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力不足等障碍。为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注重培育壮大新产业和新动能、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以激活旧动能、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同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有利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引领作用;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模式;强化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支撑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是我国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化对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厘清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主体,做优做强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建设,形成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创新优化要素支撑,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乐锦  程晓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等约束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宏观经济由以总量性失衡为主转为以结构性失衡为主,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摆脱。而放眼世界,整体经济复苏艰难,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粗放型发展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发现,传统发展模式的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冯明  钟春平  
2020年,全球经贸形势在边际上会有所好转,世界经济增速和全球贸易额增速相比2019年会有所抬升。但美国大选年的政治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潜在风险仍需高度警惕,另外,英国脱欧程序落地以及法国、巴西、智利等地的社会不稳定事件也可能产生外溢风险。从内部来看,我们认为2020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具有四方面典型特征:一是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构调整期。旧动能增长潜力收窄,新动能尚不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李成明  杜书  曾良恩  
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在需求侧、供给侧以及区域经济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在于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升级迭代,更需要思维观念的转变和制度模式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是新动能的创造,应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在具体政策导向上,既应注重简政放权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体制性障碍;又应注重因势利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应注重宏观调控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形成政府间分工合作、政策间协调统一的格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江淮  冉征  
根据各类专利分布对TFP加权,设计技术创新动能指数和新旧动能技术转换指数,利用2001—2015年中国专利数据库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对各地区在技术创新层面的新旧动能转换情况进行刻画。研究发现,关键使能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强于传统动能技术,新旧动能技术转换在2012年后逐渐趋缓;长三角地区是关键使能技术创新的中心地区,也是中国新旧动能技术转换的主要动力源;东部、中部地区保持相似的转换水平,西部地区转换指数落后于其他地区,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东北地区转换指数较高,但与人均GDP增长相关性较弱。我国应完善技术创新新型大国体制,让市场激励与政府"制度之手""帮助之手"形成合力,集中资源攻克关键使能技术中的"卡脖子"技术;围绕关键使能技术,加强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实现关键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充分依托现有产业结构有区别地引导技术创新,形成全国范围内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明岳  
伴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中国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加工贸易产业低端要素比较优势不断减弱,高端要素比较优势尚未真正形成;加工贸易领域高技术协作的产业链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进出口主体尚需进一步多元化和平衡发展;加工贸易国内区位分布不完善构成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阻碍。未来应强化制度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善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区位布局,加快加工贸易升级所需的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加工贸易高端要素比较优势培育,打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集群;推动贸易金融发展,提升加工贸易供给侧改革的金融便利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玲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四个误区前一段,某些方面对中国经济判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对中国债务情况在评级中看得过重。忽视了中国政府债特别是地方债的实际情况。有时借债以后会形成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这些有效资产和优质资产还会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有的债务会变成应收款,其中大部分债务会变成有效资产。比如,一般地方债务会形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这些软设施,形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的多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更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所致。从根本上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填补生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美峰  吴青龙  张超  
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区域未来的发展潜力,文章通过2012—2018年我国2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从新动能增长和培育以及传统动能发展的角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并测算了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结果表明:传统产业技术和研发投入对新动能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传统要素投入对传统动能的影响越来越小。我国的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急剧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洁  刘鹏程  许清清  
本文基于概念内涵廓清和内在关联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更高阶的内在驱动力。在深入剖析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特征与掣肘因素基础上,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指出创新驱动和产业联动、提升创新环境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机制。进一步从厚植创新生态的土壤、培植创新生态的群落以及储存创新生态养分三个角度,提出了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孔进  严文达  孙健  
近日,山东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按照"全面、简练、准确、方便"的原则,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18年9月30日)进行了搜集、汇总和梳理,特别是对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的特殊优惠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编写了《新旧动能转换税收优惠政策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洁  梁琳  
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破产重整制度作为解决企业债务危机的方式之一,亦是解决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培育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质效的重要途径,新旧动能转换的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企业破产重整工作。银行作为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璐璐  曹薇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时空分布、地区差异和收敛趋势。研究发现: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水平逐年波动上升,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不平衡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相比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不平衡分布的主要来源。同时,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σ、空间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趋同演进态势,在空间β收敛趋势下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在空间俱乐部收敛趋势下高——低集聚区的收敛速度最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