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1)
- 2023(7007)
- 2022(5818)
- 2021(5639)
- 2020(4740)
- 2019(11105)
- 2018(11016)
- 2017(20147)
- 2016(10445)
- 2015(10822)
- 2014(10512)
- 2013(10506)
- 2012(9393)
- 2011(8049)
- 2010(8414)
- 2009(8079)
- 2008(8380)
- 2007(7353)
- 2006(6724)
- 2005(6112)
- 学科
- 管理(39262)
- 业(36458)
- 济(34687)
- 经济(34640)
- 企(34422)
- 企业(34422)
- 财(27756)
- 税(21807)
- 税收(20370)
- 收(20198)
- 财政(15205)
- 技术(14502)
- 中国(13316)
- 制(12959)
- 政(12503)
- 务(11807)
- 财务(11794)
- 财务管理(11751)
- 技术管理(11504)
- 企业财务(11244)
- 方法(10289)
- 体(9712)
- 业经(9570)
- 农(8970)
- 体制(8594)
- 地方(8452)
- 数学(8099)
- 数学方法(7988)
- 银(7771)
- 银行(7769)
- 机构
- 学院(127515)
- 大学(127041)
- 济(55075)
- 经济(54022)
- 管理(49580)
- 研究(43697)
- 财(42110)
- 理学(41718)
- 理学院(41327)
- 管理学(40842)
- 管理学院(40548)
- 中国(35297)
- 财经(26923)
- 京(26553)
- 经(24239)
- 科学(22968)
- 江(22228)
- 所(21163)
- 财经大学(19520)
- 中心(19011)
- 研究所(17835)
- 北京(17556)
- 经济学(16863)
- 州(16575)
- 省(16565)
- 院(16037)
- 范(15496)
- 师范(15398)
- 经济学院(14961)
- 财政(14531)
- 基金
- 项目(76291)
- 研究(62093)
- 科学(61460)
- 基金(54696)
- 家(46214)
- 国家(45790)
- 科学基金(40474)
- 社会(40279)
- 社会科(38290)
- 社会科学(38282)
- 省(30638)
- 教育(28587)
- 基金项目(28419)
- 编号(25017)
- 划(24820)
- 自然(23165)
- 创(22985)
- 自然科(22714)
- 自然科学(22708)
- 成果(22579)
- 自然科学基金(22324)
- 资助(20631)
- 创新(20322)
- 课题(18270)
- 性(17709)
- 制(17499)
- 重点(17148)
- 国家社会(17119)
- 部(16771)
- 项目编号(16633)
共检索到22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当前财税改革已成为一大焦点,甚至再度以"改革突破口"被寄予厚望。新一轮财税改革创新思路,要置身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配套改革中,立足全局通盘设计;要着眼于建立统一、规范的分级财政体制,在平稳过渡中不失时机地实现阶段性重点突破;要与价格、金融、国有企业等相关配套改革相呼应,统一规划,协调配套推进。
关键词:
财税改革 通盘设计 重点突破 配套推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玮
新一轮财税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财政关系日趋复杂化和无序化。要想顺利地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除了要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之外,还必须理顺部门间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
财税改革 政府部门 财政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昌
本文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为指导,首先从多个维度定位我国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为深化财税改革提供政策背景分析。其次,阐释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全景路线图,即主要涉及完善央地财政关系、规范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发挥分税制的制度优势、优化税制结构、构建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征管数字化改革等重点改革内容。最后,对我国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提出四项建议:一是构筑“先立后破”的财税改革逻辑,二是财税改革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三是实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税改革,四是把控财税改革的风险程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惠
要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税改革目标,应当正确处理好国家税权与国民税权、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这三大关系。应在宪法及法律层面确立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中央政府应当合理使用税收宏观调控功能,依据《预算法》实现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等价;应明确政府间事权、财权、税权划分,并通过民主程序,以宪法及法律文件予以规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斌樑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任务有力推进。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看,财税体制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改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德勇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为消费税改革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着眼于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有效发挥消费税调节职能,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消费税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因此,基于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视野,消费税改革应通过进一步强化其调节职能,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与其他财税改革协同共进。
关键词:
消费税 财税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勇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发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基层财政之困、地方债务风险、土地财政的失控等弊端逐渐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央财政需要进一步收权还是放权?如果要收权(或放权),收(或放)的是哪些"权"?怎么收权(或放权)?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财税体制变革的历史脉络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走向的同时,提出了明确央地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才是关键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收权 放权 分税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华清君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围绕合理配置政府间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权财力、明晰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边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举措,体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实行让人民享受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生活的财税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了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价值理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建鏋
当前财税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但却出现了"胶着"状态。本文认为,这主要由财税改革面临双重困境所导致。一方面,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使一些基本共识未能达成,由此形成思想资源困境;另一方面,财税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逐步迷失了基本方向,改革参照系发生变化,由此形成了制度资源困境。思想决定行动,消除思想层面的困惑,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为此,本文建议重新审视财税改革历程,重新关注改革进程中"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将"死的过去"变为"活的历史",以对未来改革有所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彦锋 侯微怡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革的深化面临诸多阻力,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中期预算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推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统筹和可操作性,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财政作为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当前沿袭着1994年所形成的分税制改革框架,虽然一直都在进行局部改革与调整,但财事权不匹配、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土地财政和地方债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凸显了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如何开展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然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由吕炜教授主编的《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东北财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方胜
本文结合分税制改革实施的背景、任务与措施,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阶段新国情,深入分析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时代特征,提出深化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顶层设计时要注意统筹处理好治理和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关系,并对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丰富改革路径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现代财政制度 路径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时红秀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本文分别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及政府间财政关系三方面对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点内容和方向进行展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重在拓展功能和全面规范;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在大国治理的探索基础上,配合辖区调整和财政层级简并改革,实现各级政府间财力格局的再平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康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被明确表述为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和理顺中央地方间的财政分配体制关系三大任务。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为:中央与以省为代表的地方间维系着1994年配套改革建立的分税制框架,只是共享税规模已越来越大,省以下却并未实现分税制的贯彻落实。而这正是基层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等遭各方诟病问题的体制机制成因。本文认为,须在“问题导向”下解决问题:在坚持分税制改革的大方向下,远景目标是“政权—事权—财权—税基—资产权—举债权—预算”的制度安排在扁平化的“三级”框架中环环相扣地内洽,并配之以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使各级、各地政府主体达到“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具体化的支出责任相匹配”的长治久安境界。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十分突出的两项“攻坚克难”任务,为财政层级架构扁平化与地方税体系建设,应当由此促进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得到落实。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分税制 扁平化 地方税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磊
预算法是财政预算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全口径预算体系、财政管理体制、预算公开、地方政府性债务方面作出了重大修改,为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对新预算法修订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存在争议等进行了认真梳理,对新预算法进行了全貌性的解读和探讨。
关键词:
全口径预算体系 预算公开 地方政府性债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