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5)
- 2023(9556)
- 2022(7366)
- 2021(6721)
- 2020(5492)
- 2019(12298)
- 2018(12358)
- 2017(22332)
- 2016(11817)
- 2015(12955)
- 2014(12936)
- 2013(12132)
- 2012(10739)
- 2011(9559)
- 2010(9756)
- 2009(8936)
- 2008(8737)
- 2007(8169)
- 2006(7311)
- 2005(6714)
- 学科
- 济(41706)
- 经济(41657)
- 管理(37774)
- 业(36117)
- 企(31073)
- 企业(31073)
- 中国(16988)
- 技术(15921)
- 农(13668)
- 业经(12668)
- 方法(11683)
- 技术管理(11664)
- 制(11187)
- 理论(10607)
- 财(10371)
- 学(9826)
- 体(9572)
- 地方(9543)
- 农业(9108)
- 银(8814)
- 银行(8791)
- 数学(8765)
- 数学方法(8620)
- 行(8517)
- 融(8205)
- 金融(8198)
- 教育(7602)
- 策(7289)
- 发(7285)
- 教学(7260)
- 机构
- 学院(157994)
- 大学(156432)
- 济(61200)
- 经济(59764)
- 管理(59033)
- 研究(56056)
- 理学(49893)
- 理学院(49352)
- 管理学(48371)
- 管理学院(48061)
- 中国(42341)
- 京(33928)
- 科学(33765)
- 财(29705)
- 所(27658)
- 农(26822)
- 江(26602)
- 中心(25444)
- 研究所(24976)
- 业大(22662)
- 财经(22158)
- 范(21900)
- 师范(21613)
- 北京(21333)
- 院(21022)
- 州(20766)
- 技术(20719)
- 农业(20654)
- 经(20034)
- 省(18081)
- 基金
- 项目(105582)
- 科学(84043)
- 研究(81116)
- 基金(73931)
- 家(64781)
- 国家(64202)
- 科学基金(55347)
- 社会(50856)
- 社会科(48033)
- 社会科学(48024)
- 省(44406)
- 基金项目(38517)
- 教育(38088)
- 划(36287)
- 自然(33792)
- 自然科(33106)
- 自然科学(33096)
- 编号(33057)
- 自然科学基金(32519)
- 创(28287)
- 成果(27784)
- 资助(27637)
- 创新(25314)
- 课题(25000)
- 重点(24350)
- 发(23738)
- 部(22027)
- 国家社会(21166)
- 业(20706)
- 制(20441)
共检索到25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景安磊 周海涛 施悦琪
拔尖创新人才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涉及多学段、各环节、全要素、多主体,在实践探索中面临选拔标准和方法不科学、培养体系贯通性不强、跨界交叉融合不深入、多方主体力量分散等诸多挑战,尤其需要增强一体化。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选育,需整合各学段表现的多维识别,基于阶段性表现、多样性标准、特殊性需求,展开动态化、类型化、保障性识别;注重大中小衔接的连贯教学,形成链条式教学内容、进阶式探究场景与综合性安置方式的教学体系;创新跨界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把跨界学习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将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作为催化剂,使数字技术赋能成为强力引擎;构建统筹多方主体力量的共育氛围,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法规政策体系,倡导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健全开放包容的学校选育渠道,营造共担共建的社会育人生态。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一体化 选拔 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祥
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促进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推进部门联动,体现了不同部门在拔尖创新人才选育中的功效与作用;通过强化科教融合,提升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实战能力与素养;通过注重大中衔接,倍增了高校和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选育中的合力;通过发挥高考作用,确保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育质量与公平底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在现有措施基础上,以组织、制度、质量、安全等关键要素为着力点,探索构建更加有利于促进健康可持续选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保障体系,助力全面实现人才自主培养,为强国建设战略需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小帆 沈悦青
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尤其是培养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创新型领袖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追求。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我国要成为创造大国,必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国际上看,工科强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地拥有强大的理科。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发挥工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特别强调一流的理科建设,并努力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从1985年的"交大试点班"到2002年的"ACM试点班",上海交大培养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叶军,哥德尔奖获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概念界定 社会转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烈云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实情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中,既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更要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近年来,围绕成为"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校定位,东北大学一直致力于有针对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新课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水平大学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际銮
目前,我们一直在谈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但为什么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反而我们的顶尖科学家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总是与诺贝尔奖无缘?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如此稀缺?我一直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现状的?是不是我们长期以来固有的教育体系有了问题?或者说有哪些掣肘因素在影响我们高等教育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秉林 陈枫 王新凤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是扎根中国本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经验。基于本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需要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在中高考制度基础上明确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工具与方法,完善包括专门的课程、教师、科研、组织与制度在内的培养体系和支持系统,构建涵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多阶段、动态性、长周期的评价机制,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效率和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关键词:
适应性专长 常规专长 PFL测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程黎 陈啸宇 刘玉娟 刘鑫梅
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深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准确把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历程,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一核二径三特征”的成长模型,即:以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个素质内核,以“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特点的两条成长路径,动态发展性、领域聚集性和实践探索性三个成长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拔尖创新人才不同的成长路径,从教育选拔、教育安置与教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之红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英才教育 早期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克明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鉴于大学的独特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重任,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大学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搞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深化改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