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0)
- 2023(5303)
- 2022(4267)
- 2021(4286)
- 2020(3279)
- 2019(7295)
- 2018(7210)
- 2017(14243)
- 2016(7884)
- 2015(9096)
- 2014(9337)
- 2013(9346)
- 2012(8716)
- 2011(7533)
- 2010(7895)
- 2009(7542)
- 2008(7667)
- 2007(6839)
- 2006(6224)
- 2005(5643)
- 学科
- 济(28421)
- 经济(28393)
- 管理(26025)
- 财(22736)
- 业(22225)
- 企(17335)
- 企业(17335)
- 中国(13496)
- 财政(12380)
- 方法(11530)
- 制(11052)
- 数学(10490)
- 农(10487)
- 数学方法(10402)
- 政(9926)
- 务(9274)
- 财务(9266)
- 财务管理(9221)
- 企业财务(8755)
- 银(7621)
- 银行(7617)
- 体(7238)
- 行(7183)
- 度(6945)
- 制度(6944)
- 业经(6613)
- 体制(6259)
- 地方(6239)
- 农业(6133)
- 贸(6127)
- 机构
- 学院(111391)
- 大学(109096)
- 济(46005)
- 经济(44916)
- 管理(38795)
- 研究(34956)
- 财(34470)
- 理学(32338)
- 理学院(32046)
- 管理学(31617)
- 管理学院(31416)
- 中国(29838)
- 京(22936)
- 财经(22381)
- 经(20018)
- 科学(18611)
- 所(17427)
- 江(17273)
- 财经大学(16096)
- 中心(15732)
- 北京(15308)
- 研究所(14748)
- 经济学(14452)
- 范(13665)
- 州(13629)
- 师范(13530)
- 经济学院(13205)
- 农(13168)
- 院(12777)
- 业大(12489)
- 基金
- 项目(61540)
- 研究(50496)
- 科学(46686)
- 基金(41735)
- 家(34463)
- 国家(34118)
- 社会(30682)
- 社会科(29004)
- 社会科学(28997)
- 科学基金(28302)
- 省(24528)
- 教育(23975)
- 编号(22378)
- 基金项目(21565)
- 划(19990)
- 成果(19937)
- 资助(17233)
- 课题(16105)
- 自然(15209)
- 自然科(14762)
- 自然科学(14755)
- 自然科学基金(14435)
- 性(14238)
- 部(14134)
- 项目编号(14020)
- 年(13939)
- 发(13767)
- 重点(13728)
- 制(12857)
- 创(12715)
共检索到182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旗
财政立宪不仅仅只是在《宪法》中确立财政的基本规则,而且更是通过综合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公平的宪政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的追求。因此,财政立宪既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又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推进财政立宪不能讲求尽善尽美,一蹴而就,应根据财政立宪所需具备的配置条件,综合考虑,重点突破。财政立宪的路径可设计为:1.注重思想层面对价值理念以及目标追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必福
财政立宪不仅是世界宪政国家的源头,也是一国实行宪政的基础,在我国更是推动法治国家和宪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指出财政立宪是通向法治和宪政的重要途径,并对西方财政立宪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立宪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事项安排和方式选择。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宪政建设 路径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国家建设 财政改革 路径设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关键词:
政府 财政自利 财政立宪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花
中国县乡财政困难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的矛盾。以往在技术层面上修修补补式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主张采取财政立宪的制度创新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完善法治和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根本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是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抑制政府间的过分自利倾向,实现政府间的合理分权与制衡。
关键词:
县乡财政 困难 成因 财政立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志伟 洪钢
清末的预备立宪活动,曾被学界判断为一场骗局和闹剧。但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从立宪的核心问题——财政状况着眼,可见这场运动有着深刻的财政动因。预备立宪是晚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商民的共同追求。这场运动失败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而不是一场闹剧破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守刚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西方财政立宪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在美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阐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财政实践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财政立宪主义 现代税收 征税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关键词:
财政民主主义 宪政 财政预算 地方自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管治华 王恩奉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县乡财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直接带来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层面的变化,变化体现了一般制度变迁的综合特点,文章分析回顾了我国县乡财政改革的路径,认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统筹发展的内生要求、县乡财政困难、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失衡、乡镇行政机构设置的变化均为进一步推进县乡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县乡财政 制度变迁 路径 基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刚志
由于理论界对于司法机关的宪法适用权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中国宪法释义学的发展面临逻辑困境。财政宪法学由立宪科学向宪法释义学的理论转型,当以"实质宪法观"为理论视角,以法律的"合宪性推定"为前提,依循"合宪性解释"的方法,可资为部门宪法释义学之范例。
关键词:
立宪科学 宪法释义学 财政宪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燕铭 孙志人
美国建国后,在大部分时间里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政府利用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各领域的建设。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世界上单个国别最为完备涵盖各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运河水系、铁路、水坝水电和能源系统、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网等,形成了19世纪铁路神话和20世纪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时期。本文阐述了这一进程中联邦各级政府采取财政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政策的方法和经验,亦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新世纪以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展现的新特征。
关键词:
美国 财政资源 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鲍睿宁
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现代预算制度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作为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财政评审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迫切需要由投资评审向预算评审转型,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评审在推进财政改革、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中的功能作用。当前财政评审工作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一)职能定位虽已明确,但地方跟进有待提速。我国的财政评审起步于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燕铭 孙志人
美国建国后,在大部分时间里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政府利用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各领域的建设。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世界上单个国别最为完备涵盖各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运河水系、铁路、水坝水电和能源系统、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网等,形成了19世纪铁路神话和20世纪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时期。本文阐述了这一进程中联邦各级政府采取财政资源优先配置和鼓励性政策的方法和经验,亦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新世纪以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展现的新特征。
关键词:
美国 财政资源 基础设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普生
在分析立宪改革的过程中,立宪政治经济学采取的是有限的契约主义视角、契约式立宪改革立场和个人主义分析模型。宪政规则的重要性是立宪改革的前提条件,规则的基本社会功能、个人选择的时间维度以及规则与公正之间的关联都可以为这种重要性提供论证。就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为宪政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可行性理由,而既定规则下的社会困境则提出了变革宪政规则的迫切要求。然而,制度选择与市场选择的逻辑差异证明不能将市场自然秩序原理延伸应用于宪政规则的选择中,宪政规则不会像市场秩序那样实现自然变革。在进行立宪选择时,必须将立宪改革限定在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剑文
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它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公共财政是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财政民主不仅结合了宪政主义和法治主义,更是统一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要求,其实现对政府行为法治和公民权利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探讨财政民主的宪政逻辑、剖析中国财政民主的制度缺失,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财政民主路径。
关键词:
宪政 财政民主 财政法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