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2)
- 2023(13869)
- 2022(11269)
- 2021(10287)
- 2020(8353)
- 2019(18959)
- 2018(18873)
- 2017(35600)
- 2016(18851)
- 2015(21111)
- 2014(20982)
- 2013(20573)
- 2012(19295)
- 2011(17845)
- 2010(18660)
- 2009(17354)
- 2008(16835)
- 2007(15318)
- 2006(14128)
- 2005(13273)
- 学科
- 济(101106)
- 经济(101020)
- 管理(56968)
- 业(55421)
- 企(46167)
- 企业(46167)
- 方法(33218)
- 中国(28946)
- 数学(28818)
- 数学方法(28245)
- 地方(28015)
- 农(23066)
- 业经(22780)
- 技术(19983)
- 制(17275)
- 学(17020)
- 财(16934)
- 地方经济(16660)
- 银(16144)
- 银行(16130)
- 农业(15762)
- 融(15720)
- 金融(15719)
- 行(15702)
- 理论(14594)
- 发(13849)
- 贸(13832)
- 贸易(13813)
- 技术管理(13473)
- 环境(13241)
- 机构
- 学院(271496)
- 大学(268455)
- 济(121398)
- 经济(118906)
- 管理(103656)
- 研究(96855)
- 理学(87130)
- 理学院(86165)
- 管理学(84584)
- 管理学院(84061)
- 中国(75741)
- 京(57430)
- 科学(54924)
- 财(54767)
- 所(48010)
- 江(44638)
- 中心(44191)
- 研究所(42718)
- 财经(41422)
- 农(38437)
- 北京(37431)
- 经济学(37315)
- 经(37239)
- 范(37120)
- 师范(36817)
- 州(36283)
- 院(34992)
- 业大(34076)
- 经济学院(32975)
- 省(30444)
- 基金
- 项目(168865)
- 科学(134738)
- 研究(128521)
- 基金(120057)
- 家(102756)
- 国家(101832)
- 科学基金(88801)
- 社会(83466)
- 社会科(79302)
- 社会科学(79285)
- 省(69210)
- 基金项目(61752)
- 教育(59599)
- 划(56423)
- 自然(53969)
- 自然科(52809)
- 自然科学(52800)
- 自然科学基金(51858)
- 编号(51665)
- 资助(49144)
- 成果(42812)
- 发(42161)
- 创(40061)
- 重点(38342)
- 课题(38237)
- 创新(36576)
- 部(36272)
- 发展(34711)
- 国家社会(34295)
- 展(34152)
共检索到445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经济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闻名全国的"珠江模式"。然而,近年广东民营经济呈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表现出民营经济的"增长之痛"。为此,本文从产业结构、驱动力量、企业制度、资源取向和融资创新等角度,提出了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若干构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广胜
一、民营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邹赛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也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模式,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劳资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共同富裕面临着严重障碍。从生产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张、分配结构优化以及消费需求提升四者之间的互动增强机制出发,提炼概括了“马克思—斯密—杨格定理”,提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国内大循环”,通过国内市场扩张促进分工深化,把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模式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将通过技术劳动报酬提升效应、实体经济资源集聚效应、产业区域布局优化效应以及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效应等四种效应,有效缩小劳资、行业、区域和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
苏南地区通常被定义为:苏锡常三个地级市以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具体包括各城市的市区和农村。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持续时间长, 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 因而出现了“苏南模式”的提法。在不同时期, 苏南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总结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分析“新苏南模式”的特点, 总结出对发展民营经济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经
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在全面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要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坚持经济与金融“双赢”、增加有效供给与提高有效需求并举、多部门与多政策协调配合等原则,加快金融制度、机构和品种创新,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融资环境。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困难 金融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志鹏 郑晶玮 李朔严
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伟军
发展经济、发展自身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永恒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人的发展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依据在于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享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剑峰
一、蟹岛循环经济模式简介北京蟹岛位于朝阳区金盏乡,占地200hm2。其中,90%左右的土地用于有机农业生产,10%左右的土地用于发展旅游业。为了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有机、环保、可持续”的经营理念,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以休闲度假为手段,开创了“前店后园”和“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元璋 余友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滨鲁 吴明 王滨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这里的"专门人才",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确切来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光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存在着数量不多、覆盖面不广和参与率不高等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措施去积极创新和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 发展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常欣
一些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建设职能,将较多精力投入招商引资、土地经营,从而造成过大的行政渗透和扭曲,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其原因主要是间接税比重过高,不动产收入激励过度,自主性财政收入不足。应改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方向,降低间接税比重,调整现行的与土地、房屋有关的财政收入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恒
构筑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与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战略与集群式发展战略。新常态下,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体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型 经济发展 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恒
构筑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与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战略与集群式发展战略。新常态下,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体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型 经济发展 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艾琳 刘春雨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统筹谋划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路径,对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以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一、科技创新尚存较多突出问题(一)当前的主要问题1.科技创新总的投入多,但政府投入和企业平均投入少。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相当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