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
- 2023(414)
- 2022(258)
- 2021(310)
- 2020(216)
- 2019(532)
- 2018(469)
- 2017(808)
- 2016(540)
- 2015(513)
- 2014(552)
- 2013(522)
- 2012(558)
- 2011(525)
- 2010(545)
- 2009(477)
- 2008(415)
- 2007(444)
- 2006(359)
- 2005(349)
- 学科
- 教育(1169)
- 中国(1083)
- 济(1068)
- 经济(1067)
- 研究(887)
- 理论(746)
- 学(728)
- 工作(702)
- 教学(684)
- 管理(635)
- 地方(428)
- 和(415)
- 图书(415)
- 发(407)
- 书馆(403)
- 图书馆(403)
- 学法(385)
- 教学法(385)
- 农(364)
- 发展(345)
- 情报(338)
- 展(336)
- 生(325)
- 业(321)
- 学理(317)
- 学理论(317)
- 革(314)
- 学校(300)
- 研究生(296)
- 改革(290)
- 机构
- 大学(6787)
- 学院(5104)
- 研究(2694)
- 教育(2154)
- 范(1750)
- 师范(1736)
- 京(1700)
- 管理(1643)
- 中国(1558)
- 师范大学(1514)
- 科学(1492)
- 济(1416)
- 经济(1356)
- 理学(1280)
- 理学院(1249)
- 管理学(1219)
- 管理学院(1200)
- 北京(1129)
- 所(1129)
- 江(1089)
- 院(1081)
- 中心(1074)
- 图书(1054)
- 研究所(1021)
- 书馆(1020)
- 图书馆(1019)
- 财(892)
- 教育学(804)
- 研究院(770)
- 州(736)
共检索到11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徐海娇
当前,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学术研究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学科发展日臻成熟,问题聚焦本土创生、关注现实,学术队伍不断优化、协同创新,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教育理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一)坚守学科立场重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要求教育研究恪守独特的价值取向、厘定研究的问题域、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培育教育学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永红 刘伟庆 欧阳平凯
产学研结合是学科基地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学科基地是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南京工业大学积极推进产学研互动,打造出"三个层次"、"三种模式"的规模化、多元化学科基地,增强了学科实力,在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的同时,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 学科基地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裴钢
当今世界的重大科学问题、国家或社会的重大需求,往往是复杂的、覆盖面广,超越了单一学科或是单一研究实践领域的范围,尤其是作为全球发展核心议题的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寻找解决途径。目前,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热点。大学作为创新理念的发源地、科学探索的先行者,理应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近几年,厦门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创新发展、服务发展、持续发展,抓住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方向,发挥区位和学科优势,促进协调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祖德
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学从深层次上看更是一种人文观念、科学精神和学术制度的融合,这种特殊的融合使大学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其中以大学的学科性尤为显著。大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同学科的集合,才能集中体现大学的人文观念、科学精神和学术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正华
2004年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创新管理体制,用新的“学科点管理体制”取代了“教研室管理体制”。“学科点”管理体制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加速学科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学科点管理体制 教研室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真荣
建设国际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服务我国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根本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根本在于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使高校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祖浩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需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探究功能、绿色化学、教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并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优质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验化学》教科书按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学科逻辑建构内容,立足学生的化学必修知识和已有经验,从生活、生产实际中选择内容;通过实验揭示化学基本原理,设置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融入化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强化科学探究能力,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贯通于各专题中。该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合理配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内容比例,切实发挥实验在化学学科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惠玲 胡飞
民族文化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而民族的发展根基则是民俗文化,它维系着全体民众的社会生活,凝聚着全民族的生活情感。在民俗文化的孕育下,不乏生发出各种创造性的学术思想和精英文化。陶思炎先生作为新时代民俗学研究的代表人物,面对媒介变革对学术观念和艺术审美的渗透与影响,勇于担当、深入探究,在当代民俗文史学术发展中开拓新的学术思维模式。2022年,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被评为“双一流”建设学科,陶思炎先生的学术成果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亟须加强建设,民俗文化遗产需要抢救性保护,民俗艺术学理论研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陶思炎先生的《求索集:民俗与文化研究》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的一种,研究视角独特新颖,创见迭出,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蕴、社会人文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占华 康若祎 潘宏志 刘国瑜 陈金彦 罗英姿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协同推进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要求。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支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助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有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中,还存在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协同推进的认识有待提高、制度框架尚未形成、管理举措未能落实等问题。南京农业大学通过研究与实践,采取了促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协同推进的五个主要举措,促进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助推了学校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协同推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文瑜 梅士伟
经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体制调整和重点建设,我国大部分高校完成了阶段性的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结构规模基本确定。今后5到10年成为大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培育学科特色、形成学科优势、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除了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条件建设,尤其需要重视学科质量与内涵、特色与优势、制度与文化等深层次问题,这要求高校要围绕学科规律和学科文化做文章,以更好的促进学科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华明 常姝 董维春
简要回溯了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历程。重点探究了21世纪以来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交叉学科监督机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创新中心计划、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交叉学科前沿项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哈奇项目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高校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 学科建设 学科交叉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程。教育学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矛盾甚至危机 ,但这也是其前进的动力。教育学目前面临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释能力的弱化。要摆脱危机 ,教育学必须从整个教育学科体系的整体出发 ,思考并实践自身的重建 ,走向总领整个教育学科群的在总体上全面研究人的成长发展及其一般规律的“成人”之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昌庆钟
本文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学科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出发 ,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重建学科教育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学 课程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