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8)
- 2023(3343)
- 2022(2642)
- 2021(2535)
- 2020(2074)
- 2019(4653)
- 2018(4544)
- 2017(7764)
- 2016(4796)
- 2015(5913)
- 2014(6031)
- 2013(5403)
- 2012(5110)
- 2011(4596)
- 2010(4822)
- 2009(4235)
- 2008(4295)
- 2007(4228)
- 2006(3701)
- 2005(3022)
- 学科
- 济(13104)
- 经济(13082)
- 管理(11402)
- 教育(7297)
- 中国(7246)
- 业(7230)
- 企(7167)
- 企业(7167)
- 理论(5641)
- 农(5402)
- 业经(5360)
- 地方(4969)
- 教学(4142)
- 和(4076)
- 方法(3951)
- 文化(3726)
- 学(3439)
- 农业(3433)
- 政治(3400)
- 思想(3319)
- 思想政治(3247)
- 政治教育(3247)
- 治教(3247)
- 工作(3217)
- 德育(3203)
- 学校(3038)
- 产业(2988)
- 研究(2974)
- 策(2796)
- 制(2774)
- 机构
- 大学(61719)
- 学院(57302)
- 研究(20270)
- 管理(19433)
- 济(15855)
- 理学(15832)
- 理学院(15551)
- 经济(15217)
- 管理学(15091)
- 管理学院(14965)
- 京(14266)
- 中国(13861)
- 科学(12404)
- 范(12210)
- 师范(12103)
- 教育(11077)
- 江(10775)
- 师范大学(9576)
- 中心(9379)
- 所(9261)
- 北京(9235)
- 农(9102)
- 财(8734)
- 州(8570)
- 研究所(8200)
- 业大(8121)
- 技术(8121)
- 院(7960)
- 职业(7176)
- 省(6882)
- 基金
- 项目(36070)
- 研究(31103)
- 科学(27935)
- 基金(22500)
- 家(18633)
- 国家(18375)
- 社会(17757)
- 教育(17023)
- 社会科(16435)
- 社会科学(16430)
- 省(15878)
- 科学基金(15569)
- 编号(14516)
- 成果(14271)
- 划(13377)
- 课题(11744)
- 基金项目(11696)
- 年(10521)
- 大学(9423)
- 项目编号(8870)
- 自然(8839)
- 规划(8692)
- 自然科(8612)
- 自然科学(8611)
- 资助(8571)
- 重点(8527)
- 自然科学基金(8432)
- 研究成果(7907)
- 部(7885)
- 创(7884)
共检索到104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宁
多校区办学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群。各校区优良的文化通过互相交融与传播,辐射更广,影响更加深远。把各校区优秀精神和理念凝聚在一起,使之内化到所有组织成员的心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学校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部分高校扩展规模新建校区,由此形成了一批由多个校区组成的大学。多校区大学(multi-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欣 查文中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大规模的高校合并与扩建浪潮。许多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格局,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优化配置资源、培养更多优秀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尚大军 张延超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多校区大学在我国大量涌现。在大力加强校园"硬件"建设的同时,作为"软件"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论述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凝练校园文化建设在多校区办学中的作用;分析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难点;探讨多校区办学格局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明确办学理念,凝练校园精神,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融合,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良仁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在其独特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其核心是大学师生所具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多校区大学是不同亚文化群体的组合,其新的大学文化的生成才是多校区大学内在融合和统一的根本标志。要通过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创新管理文化等方式促进多校区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生成。
关键词:
多校区大学 大学文化 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曦 沈红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高校大合并,客观上形成了中国的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在总体上表现出封闭性、保守性和稳定性,从而限制了大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多校区大学由数个单校区大学合并而成,单校区大学组织结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文
文章对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多校园大学的出现进行了分析,对其产生方式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在多校园大学中建设校园文化的两种做法,认为在新大学中保持多样性的校园文化和建设一种新的校园文化都有其理由,但应在对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对多校园新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准确定位,处理好和原来大学校园文化的关系,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长期的共同努力,建设多校园大学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多校园 大学 校园文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北妮
在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中,文化的力量作为竞争工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所重视。本文在分析有效组织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有效组织效能与效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组织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理念,进而对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的有效组织的文化建设及应加强的意识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
有效组织 文化 效率 效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将此写进了新的党章。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上着重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雪艳 黑晓卉 郭立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源泉。大学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建设大学文化提出六个方面建议: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筑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大学文化之中;大学文化源于大学实践,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精神为核心,建设现代大学文化。
关键词:
大学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迟福林
开放文化是关系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或跌入衰败的大问题。探讨国家兴衰的分析应该有多种视角,从经济学来说,比如说有制度视角,也有利益集团的视角,从世界历史的发展多视角研究国家兴衰成果,目前应该说还是比较少的。文化不仅是开放中应有的要素,并且带有决定性的特征。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的区别,不仅在于财富和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应该是人民的价值观念、创造力和文化,文化的差异决定着发展路径的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进元
保险社会文化是保险业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什么样的保险企业和行业文化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保险社会文化保险文化是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实践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合,是行业发展的主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詹丽萍 孙堂厚
党的十八大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三个倡导"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强化精神支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夯实蓄势期远的发展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晶
文章认为,大学文化是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髓与内涵,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十项工程 文化建设 物质 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