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4)
2023(8130)
2022(6177)
2021(5486)
2020(4255)
2019(9477)
2018(9463)
2017(18802)
2016(10413)
2015(11497)
2014(11699)
2013(11066)
2012(10119)
2011(9083)
2010(9534)
2009(8727)
2008(8569)
2007(7820)
2006(7349)
2005(6691)
作者
(28216)
(23364)
(23180)
(22495)
(15253)
(10786)
(10646)
(9003)
(8906)
(8455)
(7935)
(7735)
(7510)
(7428)
(7412)
(7352)
(7000)
(6887)
(6816)
(6736)
(5840)
(5681)
(5654)
(5427)
(5346)
(5293)
(5273)
(5067)
(4744)
(4609)
学科
(42175)
经济(42129)
管理(29795)
(25772)
(19035)
企业(19035)
中国(17688)
(14807)
地方(12362)
(11369)
方法(11059)
业经(10620)
(9722)
农业(9524)
数学(9499)
(9398)
数学方法(9342)
(7981)
城市(7823)
及其(7480)
(7165)
银行(7160)
(7052)
贸易(7047)
(7018)
(6900)
(6807)
政策(6777)
环境(6673)
产业(6328)
机构
学院(141438)
大学(139312)
(60673)
经济(59098)
管理(53969)
研究(51726)
理学(45123)
理学院(44592)
管理学(43897)
管理学院(43604)
中国(39787)
(30622)
(30240)
科学(29377)
(24990)
中心(23814)
(23635)
财经(22207)
研究所(22128)
(21110)
(20307)
师范(20172)
(20129)
(19508)
北京(19182)
(18594)
经济学(18534)
业大(17561)
经济学院(16565)
师范大学(16080)
基金
项目(90271)
科学(72324)
研究(69963)
基金(65170)
(55543)
国家(55052)
科学基金(47928)
社会(45798)
社会科(43415)
社会科学(43406)
(34670)
基金项目(33532)
教育(31030)
编号(29508)
(29242)
自然(28620)
自然科(27982)
自然科学(27977)
自然科学基金(27465)
资助(25465)
成果(25251)
(20970)
课题(20808)
重点(20089)
(19560)
国家社会(19204)
(17913)
(17831)
发展(17611)
(17368)
期刊
(73922)
经济(73922)
研究(48699)
中国(31016)
(22823)
(20643)
管理(20258)
(17463)
金融(17463)
教育(17434)
科学(17419)
学报(16527)
农业(13712)
大学(13259)
业经(12454)
学学(12329)
经济研究(11862)
技术(11853)
问题(11337)
财经(10736)
(9357)
图书(8980)
(8092)
现代(8084)
(7762)
城市(7695)
书馆(6951)
图书馆(6951)
(6918)
论坛(6918)
共检索到228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晓兰  王晓芳  
公共经济学认为,城市属于公共物品,其特点是使用的人越多,其效率就越高,投资回收就越快。城市化的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是人员和要素的流动。政府是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者,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同时还是公共政策的制定着。所以在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以农民为主体,以工业化为动力,政府主要是起引导和调节作用,为城市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我们选择走小城镇式的城市化道路比较适合国情,但是旧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给小城镇道路留下很多制约因素,如果仅仅靠农民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小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赫连志巍  张慧明  
国外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政策不但具有体系完备、关注中小企业发展、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及针对性强等特点,而且有效地把集群发展与城市化连接起来。本文从整体上描绘国外政府的集群政策体系,描述其在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政策路径和特征,分析实施的政策目标及取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得出国外集群政策对我国相关政策制定的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开瑞  余婧  
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形成的机理以及公共住房发展现状,文章揭示了公共住房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导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住房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完善公共住房政策法规,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进度并尽快实施;优化管理机制;转变城市化发展观念,加快推动公共住房发展;积极拓宽公共住房的筹资渠道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峰  
最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城镇人口已达6.66亿,占人口总数的49.68%,同上次(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规划的预期。这一期间年均超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说明了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正在高速推进。这对于刺激投资需求、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路春城  
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城市在空间数量上增多、区域规模扩大的过程,而且是城市职能和设施的完善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社会文明向农村渗透的过程。 理由之一:农村的内推力和城市的外拉力 从农业内部的推力看,一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快速增长,超出了有限耕地的有效承受能力;二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严重限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非农业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顺  李超  韩江波  
1.在正确认识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化质量。应充分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科学、清晰、具体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全面把握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规律及未来趋势,以提高城市化的人文性、效率性及可持续性。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及和谐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缪媛  
当前国内城市设计主要采用设计景观节点、标志物、景观轴线、高度和色彩控制等物质性规划方法营造城市景观,然而,城市景观形成不仅是城市规划师"设计"的杰作,更是深层次上多方利益主体及规划控制长期博弈的结果。忽略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属性,采用"推土机"和"拷贝—粘贴"方式完成的城市设计不仅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而且容易引发实施困难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灾后住区重建过程中,规划设计团队尝试结合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理论,将明确居民土地产权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议题,在城市设计过程引入问题确定、列入议程和达成共识等公共政策程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程序改变以往单纯采用通过物质设计手段营造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施滋英  
城市化水平高低能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本文从城市化发展战略构思、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来阐明实施城市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加快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政  
笔者对我国一些地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结果作了实地考察 ,并在参考若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我国一些地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误区作了分析。本文认为 :从制度、机制角度提出的城乡一体化 ,在实践中发生了概念性误偏 ,畸变成了物质环境布局的一体化 ,结果未能收到预定成效 ,反而影响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要调整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立人  
城市化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 ,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更表现为诸多城市要素的集聚 ,特别是城市规模的形式 ,有赖于城市产业的支撑 ,并落实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教文事业的发展。因此 ,对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必须有全面理解和整体推动 ,切忌只是动员农民进城的简单做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尹虹潘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愿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消费变化与城市化演进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并引导农民增加对工业品的消费,以及消除相关制度障碍,是现阶段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余伟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天勇  
以人均GDP发展为标志进行发展阶段比较,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一般国家低了15个百分点,结构上呈现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状态,也形成GDP结构、就业结构,以及GDP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严重扭曲。这是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60年起开始的反城市化道路和政策所致。但是,1978年以后,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推进城市化的战略、体制和政策上,是犹豫和半推半阻的。城市化滞后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服务业严重滞后,劳动力容纳领域狭小,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转移,就业十分困难,劳动力剩余和实际的失业问题相当严重;抑制城市化和人口、资源、要素、生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