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8)
2023(7061)
2022(5337)
2021(4915)
2020(3953)
2019(9105)
2018(9080)
2017(18133)
2016(9925)
2015(11399)
2014(11743)
2013(11370)
2012(10340)
2011(9315)
2010(9627)
2009(9005)
2008(9332)
2007(8525)
2006(8045)
2005(7997)
作者
(28575)
(23604)
(23180)
(22716)
(15156)
(11297)
(10813)
(9190)
(8825)
(8701)
(8166)
(7987)
(7684)
(7670)
(7636)
(7427)
(6941)
(6931)
(6888)
(6460)
(6171)
(5884)
(5598)
(5519)
(5438)
(5343)
(5316)
(5232)
(4864)
(4579)
学科
(42563)
经济(42503)
(25564)
管理(25143)
(21976)
企业(21976)
(18806)
银行(18660)
(18014)
(17363)
中国(14972)
业经(13689)
(13012)
方法(12662)
(12548)
金融(12548)
(10841)
制度(10838)
(10645)
业务(10355)
数学(10051)
地方(9984)
数学方法(9858)
银行制(8893)
(8832)
(8788)
贸易(8773)
农业(8663)
(8371)
(7245)
机构
大学(137561)
学院(136352)
(59867)
经济(58509)
研究(51451)
管理(48852)
中国(48734)
理学(39154)
理学院(38705)
管理学(38082)
管理学院(37818)
(31880)
(30796)
科学(28139)
(26472)
中心(24674)
(24164)
(23875)
(23834)
研究所(23334)
财经(23184)
银行(22915)
(21389)
(20896)
北京(20246)
(19650)
经济学(18871)
(18334)
农业(18253)
师范(18187)
基金
项目(79210)
科学(61928)
研究(60794)
基金(56800)
(48889)
国家(48464)
科学基金(40842)
社会(38935)
社会科(36875)
社会科学(36861)
(30031)
基金项目(28944)
教育(27474)
(25512)
编号(24922)
自然(24145)
自然科(23597)
自然科学(23593)
资助(23430)
自然科学基金(23160)
成果(22087)
重点(18425)
课题(18135)
(17822)
(17721)
(16491)
国家社会(16310)
(16093)
教育部(15441)
(15341)
期刊
(75352)
经济(75352)
研究(51864)
中国(33955)
(33249)
金融(33249)
(25283)
(23141)
管理(20796)
学报(18867)
科学(18058)
教育(17006)
大学(14795)
学学(13710)
农业(13587)
财经(12404)
业经(12168)
经济研究(11629)
技术(11160)
国际(11077)
问题(10799)
(10687)
(10043)
理论(7838)
世界(7656)
农村(7538)
(7538)
(7355)
实践(6882)
(6882)
共检索到245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国民  周文贵  
本文基于博弈论和预算软约束理论,从三个视角对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政府的父爱主义,其不仅关注投融资的经济效益,还关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收益,因此,政府总是偏好给陷入困境的企业实施再融资而不是破产清算;由于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银行经理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其在贷款决策中存在寻租等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贷款对象的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大大提高;由于对企业实施严格的破产政策会导致很大的外部性而产生过高的清算成本,使得银行偏好给陷于困境的企业实施再融资解救而不是清算。这些因素导致国有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文章提出了治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曦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及第四大支付货币,而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修正企业国际化水平公式,可以测量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通过对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外国典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进行测算,可发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有水平与国际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发展很不平衡。要提高中国国有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必须运用新途径、新手段以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对原有的"企业走出去,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从而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进行反思及调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毛裕民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商业银行跟随客户推进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商业银行一般通过自设机构、投资并购和依托合作伙伴等方式,逐步延伸海外金融服务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珊珊  
通过分析我国银行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主要难题,西方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与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差距,提出我国银行国际化战略中四个战略的布局和走向:组织战略、区位发展战略、业务创新战略和宏观监控战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炳熙  
在当今形势下,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经之路。但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须对一些战略性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清醒的认识,唯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化实践的相关经验教训,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区域选择、经营策略、与中资同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海外发挥优势进行了探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炫榆  黄宇元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深化,亚太自由贸易区快速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已在51个国家设立了600余家海外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已在42个国家设立了400余家境外机构;中国建设银行已在29个国家设立了251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家分支机构和1家合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相比,我国现有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6家银行设立了境外机构,且数量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叶毓民  蓝寿荣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叶毓民,蓝寿荣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一)经济国际化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国际化1.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需要。1950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只有5亿美元,1983年出口猛增至222亿美元,到1994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3...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伟藩  
2007年我国已全面开放银行业,在银行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这也是改变原有竞争格局的有利契机。本文在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的国际化优势基础上,探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政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谨慎选择目标市场和并购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长征  
中国加入WTO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了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为其带来了诸多的业务机遇,开辟了新的盈利空间,有利于提升竞争力,降低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得中资银行面临盈利模式转型、更大的竞争压力与新的风险。中资银行应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海外人民币业务,增设海外机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产品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在海外机构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可探索三种途径,即增设海外子银行,试行国际业务事业部制和组建非银行子公司。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海曦  蒋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银行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推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些学者根据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演进规律,将银行发展的国际化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而形成了银行国际化发展阶段理论。但我国学者相对于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阶段研究较少,没有明确地划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本文在对银行国际化阶段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具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根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表现特征,应将其国际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佶  
伴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我国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提法已从“企业化”变为“商业化”。应该说这种提法的改变,更深刻地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本质,更明确地表明了我们按商品经济的要求、按国际商业银行准则更好地改造我国专业银行体制的决心和勇气。 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造,就是把银行业推向市场,让专业银行在流动性、安全性的约束下,去实现盈利目标。因此,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造的过程是一个约束机制与动力机制重新塑造、机制之间相互制衡的系统工程。简单地放权让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承包经营或目标经营责任制等,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改造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杰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建设全方位开放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目标是打造亚欧非三大洲的互联互通。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开创了较大的经济和地理空间。本文运用主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了商业银行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问题,提出了一个分析的框架,即三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何走出去?到哪里去?怎么走出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