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
2023(1845)
2022(1264)
2021(1057)
2020(636)
2019(1382)
2018(1195)
2017(1358)
2016(1073)
2015(1121)
2014(1288)
2013(1059)
2012(971)
2011(854)
2010(947)
2009(722)
2008(612)
2007(555)
2006(528)
2005(522)
作者
(2601)
(2162)
(2097)
(2080)
(1296)
(1068)
(986)
(848)
(794)
(769)
(747)
(740)
(727)
(696)
(676)
(668)
(661)
(644)
(619)
(606)
(593)
(549)
(520)
(515)
(507)
(505)
(488)
(468)
(453)
(442)
学科
教育(4048)
中国(3722)
(2671)
经济(2671)
管理(1667)
教学(1645)
(1417)
理论(1321)
发展(1280)
(1257)
地方(1109)
(1068)
业经(1048)
(968)
改革(947)
高等(908)
技术(890)
学校(880)
教育改革(847)
(783)
企业(783)
研究(777)
产业(756)
(755)
地方经济(741)
学法(737)
教学法(737)
计算(733)
算机(727)
计算机(727)
机构
大学(13823)
学院(13353)
教育(6771)
研究(5682)
(4459)
师范(4445)
师范大学(3691)
(3649)
经济(3516)
职业(3478)
管理(3310)
(3201)
技术(3042)
科学(2903)
理学(2863)
理学院(2804)
管理学(2728)
管理学院(2693)
教育学(2594)
中国(2474)
(2446)
(2427)
(2372)
职业技术(2358)
中心(2244)
北京(2239)
研究所(2194)
研究院(2039)
技术学院(1955)
教育学院(1848)
基金
研究(9176)
项目(9000)
科学(7727)
教育(6526)
社会(5324)
基金(5242)
社会科(5015)
社会科学(5015)
编号(4419)
(4288)
课题(4267)
(4264)
国家(4199)
成果(4092)
(4015)
(3727)
科学基金(3555)
(3429)
规划(3188)
发展(3087)
(2995)
(2649)
重点(2631)
项目编号(2592)
年度(2433)
(2403)
(2388)
基金项目(2310)
研究成果(2285)
(2215)
期刊
教育(11662)
研究(6782)
中国(6245)
(3653)
经济(3653)
职业(3397)
技术(2818)
技术教育(2343)
职业技术(2343)
职业技术教育(2343)
成人(1452)
成人教育(1452)
高等(1353)
(1233)
论坛(1233)
高等教育(1176)
大学(1162)
管理(1139)
(1130)
(1072)
学报(1042)
职教(1035)
发展(1028)
(1028)
科学(960)
(918)
教研(881)
高教(881)
农业(769)
学学(726)
共检索到22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水平大学群的兴起将对这一过程中起引领作用。因此.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率先将发展模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进  
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然公布,《规划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过去几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经验,深刻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准确抓住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几年前的文件中就提出三个方针性的中心问题,即针对性、质量与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也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正因为如此,厦门大学正在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火学  袁本涛  
质量的提升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培养质量",还应包括"系统质量"。因而,高等教育质量观包括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视角。依据大量的调查材料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质量不高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科类、形式、类型、层次以及分布结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失衡;微观上,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表现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模式(如产学合作等)诸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同时,由于资源的约束,高等教育质量改进难以为继。鉴于以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调整结构,转换模式,加大投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志勇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文章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建构的历史以及现实,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弊端,包括立法滞后、评估流于形式、内容本末倒置等,最后从权力市场化、各界参与、政治策略、程序与方法创新四方面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恩舜  
我国现有的以政府控制为显著特征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应逐步实行市场化策略,培育与建立评估市场。政府应变“行政管理”为“政策调控”,变“统包统揽”为“多边共识”,高校应从他律走向自律,社会则应从缺席到参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邱均平  宋博  王传毅  
借鉴已有关于教育发展指数的研究,结合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系统设计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指数指标体系。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六国作为考察国,以2011-2017年作为考察期,比较分析各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指数、科学研究质量发展指数、社会服务质量发展指数和支撑条件质量发展指数。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斐然,教育规模远超其他五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国际顶尖的大学和学科不多,人才培养质量距离发达国家有较大距离;高水平科研成果少,科研成果影响力亟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亟需加强;基础设施落后,支撑条件有待改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刘潇华  张亮亮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主体运用质量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持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质量保障初始时期、质量失控时期、质量保障恢复重建时期、质量保障制度建立时期、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时期五个阶段。总体而言,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研究的理论深度有限;政府的质量保障作用突出,但社会和高校的作用发挥不够;本科质量保障的重点地位已经确立,但实施成效不容乐观;高度重视评估评价的作用,但缺乏多种质量保障手段的综合运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玉琴  
自日本近代学制产生以来,高等教育内部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从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二者的关系,使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得以均衡、协调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的构成,为后发性国家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睿  陈德敏  朱明顺  
法国、英国、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分别代表着不同类型的评估模式,而政府、高校、社会三股力量在质量评估中的不同的权力分配也使得法国、英国、美国的质量评估更具特色。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政府、高校、社会三股力量一直贯穿其中,并通过权威、操纵和资源分配的形式确立他们作为权力主体的地位。研究政府、高校、社会三股力量在法国、英国、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总体发展趋势和质量评估在此趋势下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因此需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宏观管理者地位,提升高校的自治权和评估水平,鼓励和发展社会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监督能力和评估水平,政府、高校、社会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以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凸显、高等教育教育成本的提高,以及公共权力问责的兴起,使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得以发展和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认证模式、审核模式、政府评估模式和自我评估模式,并在质量评估的理念、目的、主体、机制、内容、方法、技术、标准、反馈等方面显现出一些共性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于5月22日发布。《计划》指出,要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计划》确定了"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明确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中国高等教育在走向大众化过程中正在遭遇质量难题。从根源上说,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预先对大众高等教育制度缺乏一个科学的规划;二是人们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大众化的不期而至,使质量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些。随着毕业生急增致使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并迫使扩招延伸至研究生层次,从而质量问题也随之延伸,其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就是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实行选修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是一个切入点,实现大学举办与评估分开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兰芳  周丽丽  马肖肖  
文章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首先分析了评估指标的特性及常规的评估方法,并在介绍常用的线性评估模型基础上,考虑到评估实务中非线性评估的客观性,重点研究了几种非线性评估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