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8)
- 2023(10060)
- 2022(8087)
- 2021(7157)
- 2020(5536)
- 2019(12326)
- 2018(11644)
- 2017(22090)
- 2016(11643)
- 2015(12727)
- 2014(12700)
- 2013(12579)
- 2012(12071)
- 2011(11105)
- 2010(11654)
- 2009(10924)
- 2008(9817)
- 2007(8835)
- 2006(8230)
- 2005(7945)
- 学科
- 济(56525)
- 经济(56483)
- 业(30793)
- 管理(30276)
- 中国(25799)
- 融(25769)
- 金融(25768)
- 地方(23932)
- 银(23433)
- 银行(23421)
- 行(22910)
- 企(22762)
- 企业(22762)
- 农(16505)
- 业经(14360)
- 方法(13880)
- 地方经济(13008)
- 制(12716)
- 财(12128)
- 农业(12054)
- 数学(11946)
- 数学方法(11851)
- 环境(11349)
- 发(11291)
- 中国金融(11093)
- 学(9632)
- 贸(9157)
- 贸易(9141)
- 易(8754)
- 技术(8742)
- 机构
- 学院(163905)
- 大学(159310)
- 济(71193)
- 经济(69582)
- 研究(63771)
- 管理(57071)
- 中国(54639)
- 理学(47171)
- 理学院(46544)
- 管理学(45801)
- 管理学院(45498)
- 科学(37539)
- 京(35176)
- 财(33672)
- 所(32549)
- 中心(30412)
- 研究所(29232)
- 农(27992)
- 江(26801)
- 财经(25137)
- 范(23931)
- 师范(23693)
- 院(23267)
- 北京(23037)
- 经(22637)
- 州(22597)
- 经济学(22321)
- 业大(21721)
- 农业(21404)
- 银(20800)
- 基金
- 项目(104507)
- 科学(82595)
- 研究(79961)
- 基金(72964)
- 家(63131)
- 国家(62536)
- 科学基金(53299)
- 社会(51502)
- 社会科(49031)
- 社会科学(49024)
- 省(43542)
- 基金项目(37966)
- 划(35734)
- 教育(34733)
- 编号(32593)
- 自然(31237)
- 发(30592)
- 自然科(30462)
- 自然科学(30457)
- 自然科学基金(29859)
- 资助(28966)
- 成果(26539)
- 发展(25265)
- 展(24838)
- 重点(24518)
- 课题(24121)
- 创(22674)
- 部(21595)
- 国家社会(21404)
- 创新(21297)
共检索到276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岚
近年来,江西作为全国兼有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省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在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金融支撑、贡献了有效金融力量。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成效首先,多元化金融供给持续增强。一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2021年江西省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859亿元,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万春
<正>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以及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庄严承诺的重要举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有效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莲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安吉县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造了优越条件。安吉农商银行基于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基础,于2016年在全国地方性小法人银行机构中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并成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首个小法人银行机构理事单位、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浙江省内首家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地方法人银行。
关键词:
发展之路 普惠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政委 汤维祺
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建设"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议题,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内容,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我国"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并成功地将相关理念和经验推向国际社会。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芳 章璐 冷奥旗
引导小微企业等普惠主体进行低碳发展是实现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提供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帮助,激发小微企业等普惠主体的环保意识,推动其积极参与低碳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供应链金融基于核心企业真实贸易等背景,可应对中小企业业务稳定性不足和财务信息不规范等问题,是一种适合小微企业等普惠主体的金融产品。本文从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视角切入,分析国内外以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方式支持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相关领域的实践案例,并总结可借鉴经验,以期为我国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同时,本文就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怿菁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与绿色会计融合发展新格局。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在金融业的延伸与拓展,而绿色会计则是对绿色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报告的一门科学。二者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成为金融机构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两者还处于相互独立阶段,缺乏有机衔接,且在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绿色金融与绿色会计融合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绿色金融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意见,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进程。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会计 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安华
如何思考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程度已经较高。大湾区中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也有金融发展日益迅猛的深圳与广州,总体金融实力强劲。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已有良好基础。港澳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具有门户作用。QFII、QDII、点心债、跨境人民币结算、RQFII、RQDII、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创新性业务都是从港澳开
关键词:
金融融合 大湾区 粤港澳 基金互认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广 水心勇
本文对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证券投资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沪深300指数对文化艺术品市场存在单向溢出效应;文化艺术品市场和创业板指数是相互影响的,二者具有正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另外,文化艺术品市场与创业板指数的动态波动溢出效应更明显,二者具有典型的"同上同下"趋势。基于此,本文从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艺术品投资对冲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晓丽
<正>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需传统金融依赖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人海战术”,面对海量、分散、需求各异的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难以有效触达。随着大数据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将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进而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立体式全息画像,建立主动授信模型,拓展线上渠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张正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论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最后提出了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密 乔钰容
基于绿色化牵引机制和数字化赋能机制构建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采用2011—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态势,在城市层面表现为较多由低度融合向中度融合跨越,较高融合逐渐凸显,高度融合实现突破。区域层面差异呈现出依“东—西—中—东北”递减和“南优于北”的格局,且四大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南北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牵引机制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牵引机制、环境生态优化约束牵引机制、数字创新技术赋能机制、地方政府支持赋能机制及数字人才支撑赋能机制对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健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区域广、服务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在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并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度高度相关,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处于良好协调等级,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处于中级协调等级。建议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缩小区域差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斌
<正>随着乡村振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亟须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对乡村资源的引导、配置和优化作用。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又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配合,需要绿色金融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 马金铭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田霞
本文利用中国2011-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全局GML指数测度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能够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第二,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都能够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第三,分区位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能够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该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