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8)
- 2023(3325)
- 2022(2729)
- 2021(2212)
- 2019(3936)
- 2018(3819)
- 2017(7388)
- 2016(3613)
- 2015(4117)
- 2014(4196)
- 2013(4311)
- 2012(4386)
- 2011(4320)
- 2010(4545)
- 2009(4381)
- 2008(3984)
- 2007(3680)
- 2006(3646)
- 2005(3445)
- 2004(3113)
- 学科
- 济(45946)
- 经济(45928)
- 地方(13995)
- 地方经济(11422)
- 方法(10521)
- 管理(10143)
- 数学(9565)
- 数学方法(9549)
- 中国(7280)
- 学(6698)
- 业经(6531)
- 业(6229)
- 经济学(5960)
- 环境(5066)
- 农(4656)
- 企(4583)
- 企业(4583)
- 发(4413)
- 产业(4401)
- 融(4310)
- 金融(4310)
- 体(4062)
- 制(3987)
- 资源(3974)
- 总论(3905)
- 和(3845)
- 信息(3708)
- 关系(3473)
- 农业(3473)
- 及其(3472)
- 机构
- 学院(65789)
- 大学(65461)
- 济(42247)
- 经济(41655)
- 研究(27286)
- 管理(22478)
- 中国(20068)
- 理学(18760)
- 理学院(18536)
- 管理学(18355)
- 管理学院(18219)
- 财(16210)
- 经济学(15001)
- 所(13652)
- 科学(13503)
- 经济学院(13119)
- 京(12965)
- 财经(12927)
- 研究所(12142)
- 经(11601)
- 中心(11109)
- 江(9951)
- 财经大学(9348)
- 院(9300)
- 社会(8867)
- 经济研究(8839)
- 科学院(8797)
- 北京(8506)
- 范(7854)
- 师范(7823)
共检索到110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同宽
2005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倡导下,丹东、抚顺、吉林、通化等13个东北东部二线城市提出了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一构想已付诸实施,并进展顺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其林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的中心,要求经济实践活动达到有用成果大、全部消耗小、经济效益好的有机结合。由于历史的积淀加之各项改革尚未配套的情况下,单靠扩大增量投入既不合时宜也难以奏效,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而区域联合冲破旧的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束缚,以其独特的优势异军突起,在横向协作、动态联合、存量调整等方面开拓了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战场,收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1990年全国区域横向协作项目5.25万项,新增产值430亿元,新增利润86亿元。实践证明,区域联台已成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既经济而有效的重要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端木家杰 王慧英
对“三省六方”区域经济联合问题的探讨端木家杰,王慧英"三省六方",即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白银市、天水市、金昌市、西宁市、银川市、兰州市。三省六方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形成颇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研究探讨区域经济间的联合与协作,对于发展三省六方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辉
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区域,东北东部经济带承担着东北全面振兴和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重任,历经多年发展,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建立多维度的空间布局、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东北亚国际合作核心区、配套互通的绿色大通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东北东部经济带区域合作水平。
关键词:
东北东部经济带 区域合作 开发开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小放
加强区域经济联合推动珠江三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李小放区域经济联合是不同地区从区域或全国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依据价值规律与社会分工要求和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合理配置地方资源,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的协同行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明显加快,区域化日益增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晓岚
区域城市化是推进城市化的一种稳妥的形式。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区域城市化的基本条件。区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说 ,城市不能离开乡村 ,乡村也不能离开城市 ,市民和农民只是分工不同 ,职业不同。市民和农民应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必须给农民以同等于市民提供同样的教育条件和居住条件。
关键词:
区域 区域城市化 联合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长江经济带是与沿海经济带并列的国家一级发展轴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距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谐发展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和历年统计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部三大地区及41个地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找到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对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内部差异显著,且有拉大趋势;发展前景良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石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正在蓬勃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对金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从理论上回答,从实践上解决这些问题,将大有利于促进横向经济联合的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区域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从政策性角度分析东北区域问题,构建东北特色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应包括:区域布局政策;区域分工政策;区域特殊、补偿政策;区域组织政策;区域调控政策;区域法规等六个部分。在区域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弄清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补充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关键词:
协调发展 东北特色 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俐 李敬 刘洋
本文基于空间收敛视阈,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997-2017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条件收敛性特征,但上中下游地区的收敛速度呈现差异性,忽略空间效应会高估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收敛性;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既存在"低端产业锁定"和"引资逐底竞争"的负面影响路径,又具有资本积累和技术外溢的正面影响路径,其对本地经济增长率的作用不显著,但空间溢出和制度环境视角下外商直接投资助推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收敛;当前长江经济带仍然存在"以资引资"问题,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未能充分发挥其吸收消化再创新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仅会对长江经济带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产生水平增长效应,无法通过技术和人员流动的外溢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高层次的技术溢出,从而限制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学工 薛娜
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东北亚在物流领域合作的需求急剧上升。尤其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东北亚区域的物流整合重组已迫在眉睫。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其独特的物流资源成为加强东北亚国际物流开发合作的优势。在分析环渤海地区及东北亚区域的物流资源条件下,以当前东北亚的物流合作为基础,提出了东北亚物流合作机制,建设"一区、三枢纽、五通道"的东北亚区域物流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