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3)
- 2023(3270)
- 2022(2690)
- 2021(2480)
- 2020(1968)
- 2019(4456)
- 2018(4430)
- 2017(7687)
- 2016(3703)
- 2015(3758)
- 2014(3552)
- 2013(3376)
- 2012(3011)
- 2011(2595)
- 2010(2671)
- 2009(2439)
- 2008(2286)
- 2007(2182)
- 2006(1794)
- 2005(1439)
- 学科
- 业(19834)
- 企(18814)
- 企业(18814)
- 管理(18410)
- 技术(13235)
- 济(11657)
- 经济(11649)
- 技术管理(11093)
- 中国(4510)
- 业经(4479)
- 方法(4012)
- 理论(3512)
- 财(3176)
- 划(3168)
- 农(2972)
- 产业(2926)
- 数学(2869)
- 数学方法(2849)
- 制(2727)
- 策(2696)
- 银(2687)
- 银行(2687)
- 行(2606)
- 教学(2524)
- 地方(2511)
- 融(2371)
- 金融(2371)
- 经营(2359)
- 教育(2310)
- 农业(2200)
- 机构
- 学院(49443)
- 大学(47866)
- 管理(23493)
- 济(20679)
- 理学(20632)
- 理学院(20472)
- 经济(20312)
- 管理学(20307)
- 管理学院(20193)
- 研究(13244)
- 中国(10056)
- 京(9048)
- 财(8785)
- 江(7847)
- 科学(7162)
- 商学(6980)
- 财经(6967)
- 商学院(6895)
- 中心(6518)
- 经(6320)
- 州(6211)
- 技术(6129)
- 经济管理(5848)
- 经济学(5785)
- 范(5741)
- 师范(5692)
- 业大(5510)
- 北京(5491)
- 科技(5249)
- 财经大学(5185)
- 基金
- 项目(35502)
- 科学(30076)
- 研究(28653)
- 基金(25458)
- 家(21502)
- 国家(21287)
- 科学基金(19917)
- 社会(19146)
- 社会科(18252)
- 社会科学(18251)
- 省(16147)
- 创(15235)
- 基金项目(14059)
- 教育(13618)
- 创新(12944)
- 划(12598)
- 自然(12130)
- 自然科(11947)
- 自然科学(11946)
- 自然科学基金(11793)
- 编号(10812)
- 业(9379)
- 新(9240)
- 资助(8259)
- 成果(8196)
- 课题(8157)
- 制(8031)
- 发(7930)
- 重点(7884)
- 国家社会(7817)
共检索到7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银国 张东 袁春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亟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出名师、育英才,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是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华国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经验主要包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与有创新价值的学习内容;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创新;开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不拘一格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效果包括:转变了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水平;促进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教育质量。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和忠 高新 姜生元
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的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创新人才培养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要求。作为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当今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为推动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种举措不断推出,大量的投入、各类"工程"都在实施中。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创新人才培养除了不断增加投入外,还需要做什么?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本文就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矛盾,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实践反思。一、大学文化:传统精神与现代躯壳的纠结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研究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是通过大学形成的创新文化实现的:大学提供的年轻人没有约束地思考、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海荣 刘淑春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21世纪是科技、社会、经济大发展的世纪。《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人才培养发生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合21世纪林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高等林业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趋势的加强,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趋势也在加速。培养综合素质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高职创新人才 培养规格 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延保等在《高教探索》第5期发表文章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考虑智力性因素外,意志品质、思维模式、文化素养等非智力因素具有格外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教育的创新时,我们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的比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学校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创新或创造的过程实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释放过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是何等之难,长期传统的文化渗透在我们民族思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人民网首届高校校长论坛近日在京举行。论坛汇集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8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书记、校长。创新,成为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模仿、复制甚至赶超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或者是说要达到某个一流水平,这样的发展路径不是真正的创新发展。简单的复制、简单的模仿、简单的赶超,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一流。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认清自
关键词:
校长论坛 人民网 中国人民大学 知名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