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5)
2023(11247)
2022(9324)
2021(8565)
2020(7047)
2019(15656)
2018(15606)
2017(29514)
2016(15886)
2015(17423)
2014(16786)
2013(16493)
2012(14908)
2011(13715)
2010(14098)
2009(13433)
2008(13272)
2007(12341)
2006(11109)
2005(9988)
作者
(42507)
(36557)
(35727)
(33838)
(22733)
(17404)
(15845)
(13883)
(13728)
(12706)
(12357)
(11949)
(11550)
(11391)
(11241)
(10896)
(10462)
(10438)
(10361)
(10210)
(9174)
(8780)
(8685)
(8490)
(8128)
(8106)
(8079)
(7943)
(7207)
(7171)
学科
(63322)
经济(63223)
(61874)
管理(51414)
(46126)
(42135)
企业(42135)
农业(30697)
业经(22108)
方法(20674)
(18969)
中国(18263)
(17936)
技术(17865)
数学(16573)
数学方法(16370)
(13796)
地方(12171)
技术管理(12110)
(12084)
银行(12071)
(11656)
(11633)
(11558)
理论(11046)
(10976)
金融(10973)
(10890)
农业经济(10509)
体制(10464)
机构
学院(223155)
大学(218891)
(97627)
经济(95766)
管理(89316)
理学(77080)
理学院(76345)
管理学(75334)
管理学院(74910)
研究(73839)
中国(59036)
(51376)
(46229)
(44716)
科学(41535)
农业(38734)
业大(36168)
(35721)
(35553)
财经(34973)
中心(34910)
研究所(31720)
(31706)
经济学(28949)
(27412)
北京(27363)
(27235)
师范(27193)
经济管理(26413)
(25909)
基金
项目(146200)
科学(117987)
研究(113271)
基金(106686)
(91458)
国家(90526)
科学基金(79265)
社会(75159)
社会科(70864)
社会科学(70850)
(59364)
基金项目(56665)
教育(50697)
自然(47796)
(47692)
自然科(46712)
自然科学(46701)
编号(46404)
自然科学基金(45931)
资助(40394)
成果(37633)
(36500)
(34889)
(33163)
创新(33152)
重点(32610)
(32566)
课题(31835)
国家社会(31382)
(30421)
期刊
(118621)
经济(118621)
研究(67986)
(56405)
中国(53915)
农业(37762)
(36099)
管理(33631)
科学(31133)
学报(30704)
教育(25585)
大学(25521)
(25232)
金融(25232)
业经(24793)
学学(24281)
技术(19843)
(18162)
财经(17620)
经济研究(16128)
问题(15953)
(15172)
农村(14506)
(14506)
农业经济(14038)
科技(12854)
世界(12448)
(12391)
技术经济(12140)
经济问题(11371)
共检索到347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宝强  
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走向富裕,需要明确农民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可以撤消乡镇一级政府统一城乡税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允许自由迁徙;改革土地制度,给农民清晰产权;重点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和成立农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光道  
在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中,经济技术因素是直接变量,但制度体制安排则更具决定性和持久性,它决定着经济技术因素的作用成效。因此,我们应强化城乡户籍、农村土地、金融、财税等制度创新,实现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经济技术要素的合理利用,推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目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新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建华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完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服务创新,着力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切实解决长期困扰农民创业、农业企业壮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到2011年底,全县支农贷款余额比2008年末增长19.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比2008年增加2350元,增长40.12%。一、构建多元化差异性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卫红  
一、户籍功能的异化 户籍制度是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搜集、确认、登记有关公民身份、亲属关系以及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国外基本上按照迁徙自由原则设立户籍制度或人口管理制度,很少对户口迁徙实行行政审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士恒  陶林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战略基点 ,实现了农民的富裕 ,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为中国农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崭新的制度前提与实现途径 ,取得了诸多成就 ,但不幸陷入了“同步富裕”的陷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探索到一条以“三步走”为战略核心 ,以“两个飞跃”为途径 ,以“先富带动后富”为过程的新思路。当前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中国已加入 WTO的大背景下 ,在保持适当收入差距以刺激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基础上 ,以江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薛乐飞  
淮安市地处苏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一直以来,村镇经济总量小、工业实力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就业渠道窄,成为困扰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矛盾。2007年,在财政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鹤群  罗玉琪  
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中逐步形成一支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新生代农民。调研表明,新生代农民创业致富领域很宽广,但创业道路仍然比较艰辛,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鼓励青年农民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里创业;要积极为农村创业青年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创业的条件,克服创业道路上的障碍;要精心培育和树立新生代农民创业致富典型,以说服更多的青年投身于创业活动;要创新思维方式,整合各种资源,为新生代农民在农村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向臣  范青凤  
河南省农业区划办应用农业区划成果,按农业区域类型创建四大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运行五年来,成效十分显著,探索出四大类型区域农业开发模式,开创出农民快速致富新路。快速致富原因在于把农业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和大力培养主导产业,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秀红  
虽然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中下水平,农村广泛存在于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如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农民群体作为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组织人员,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民组织的培育和建设,农民群体的思想觉悟、认知能力、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甚至是决定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五"以来,新疆各级财政部门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扶贫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创新机制,整合扶贫资源,强化管理,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各项财政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代俊敏  
本文立足于电子商务视角,聚焦于新时代农村电商发展的品牌建设,综合相关研究和大量实例提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有效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价值共创。通过归纳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份额每扩大1个单位,我国农民增收集约程度就能够推进0.21个单位,同时农民的增收致富活动构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通过推动电子商务和增收致富的价值共创,能够综合治理我国积贫返贫难题,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志琼  
农村有十种类型的农民致富快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广大农村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批致富典型。那么在农村哪些类型的农民容易富裕、致富比较快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有十种类型的农民致富快。(1)技术型农民。拥有较高养殖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冉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和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直接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于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边疆巩固、社会和谐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专题介绍了国家扶贫的总体情况及部分省区的工作经验,希望对各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