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6)
2023(7590)
2022(6331)
2021(5978)
2020(4852)
2019(10850)
2018(10711)
2017(21250)
2016(11635)
2015(12610)
2014(12646)
2013(12536)
2012(11784)
2011(10955)
2010(11358)
2009(10399)
2008(10248)
2007(9423)
2006(8842)
2005(7940)
作者
(31627)
(27176)
(26396)
(25384)
(17052)
(12973)
(11924)
(10261)
(10255)
(9806)
(9225)
(8839)
(8646)
(8629)
(8445)
(8134)
(7956)
(7824)
(7756)
(7516)
(6799)
(6729)
(6552)
(6361)
(6156)
(6110)
(6081)
(5842)
(5507)
(5362)
学科
(50685)
经济(50637)
(45739)
(40350)
农业(30380)
管理(28497)
(19062)
企业(19062)
业经(15569)
中国(14547)
地方(14234)
方法(14188)
数学(12780)
数学方法(12581)
(12078)
(11997)
(10557)
农业经济(10294)
(10046)
及其(10033)
(9739)
贸易(9732)
(9497)
政策(9460)
(9160)
农村(9153)
方针(9034)
(8546)
(8545)
阐述(8545)
机构
学院(162366)
大学(155303)
(73825)
经济(72356)
管理(63945)
研究(58325)
理学(54547)
理学院(54053)
管理学(53310)
管理学院(53006)
中国(47153)
(46515)
农业(35020)
科学(32886)
(32844)
(31952)
(29292)
业大(29020)
中心(28008)
(27458)
研究所(26046)
财经(24107)
(21854)
(21321)
师范(21189)
农业大学(20965)
(20947)
(20732)
经济管理(20578)
经济学(20570)
基金
项目(103817)
科学(82644)
研究(81984)
基金(74495)
(63557)
国家(62875)
科学基金(54013)
社会(52913)
社会科(49774)
社会科学(49763)
(42456)
基金项目(38858)
教育(35777)
编号(35476)
(34227)
自然(32165)
自然科(31389)
自然科学(31382)
自然科学基金(30813)
资助(29565)
成果(28947)
(27952)
(25078)
课题(24147)
(23706)
重点(22960)
(21866)
(21665)
(21608)
国家社会(21365)
期刊
(92949)
经济(92949)
(52544)
研究(50565)
中国(39885)
农业(35372)
(22450)
科学(22193)
(22169)
金融(22169)
学报(21590)
业经(21491)
管理(20756)
教育(17802)
大学(17784)
学学(17006)
(16374)
技术(14233)
农村(14142)
(14142)
农业经济(14071)
问题(13321)
经济研究(12122)
财经(11255)
世界(10780)
经济问题(9869)
(9709)
(9266)
农村经济(9204)
技术经济(8317)
共检索到263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张光源  
对于基本实现地域转变的农民工而言,"三个同步转变"的关键即市民化的关键是实现职业和身份的同步转变。这既需要赋予农民工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也要保证其拥有足够的个人消费能力。因此要实现农民工的"三个同步转变",需要从涉及农民动态转变的农村退出机制、城市进入机制以及城市融入机制的有序衔接出发,推动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梁  苏桐湘  
政策价值直接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与政策目标的确定,立足农民工就业发展权,通过构建“政策价值—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以103份广西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文本为例,设计量化标准手册与政策协同度度量模型,以量化数据客观呈现多维视角下政策协同的真实情况,深入探究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协同的路径选择偏好及其协同度。研究发现:政策价值导向下的“生存保障”与“发展共享”协同度偏低;政策工具协同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被长期忽视;“就业权益与就业质量”目标缺乏协同,影响新就业形态下农民工的稳定就业;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长期存在“就业权益”路径的协同短板等。未来应着力强化“生存保障”价值取向、创新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组合应用策略、重视“就业权益”目标协同,进而强化政策合力,更好协同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永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日益成为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焦点之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虽已推出积分落户改革,但仍将农民工拒之门外。该文通过分析农民工难以落户一线城市的原因,提出地方政府、本地居民和农民工各方激励相容的积分落户改革方案。研究认为:城市对农民工流动和落户由禁止到逐步放开的转变完全是基于城市自利的选择。目前一线城市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错位和短期利益的考量仍然排斥农民工落户,为此需要在积分落户政策中引入人地挂钩指标,实现各方激励相容。农民工积分落户与人地挂钩协同推进应做到:允许人地挂钩指标全国流转、地方政府提供指标流转平台、挂钩指标融入积分落户指标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竹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大的就业群体,他们在就业部门和职业层次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解决农民工就业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在农民工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并分析了三方的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心理资本的方法措施,以改善农民工就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社会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产生的复杂社会过程,其核心内涵体现在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享受基本的社会福利、形成积极的社会关系和不断改善的发展能力。当前,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给予社会融入的平等参与机会,推动劳动就业政策转型,提高社会融入的经济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营造有利于融入城市的良性社会氛围,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应成为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政策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魏义方  
1.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健全农民工工资劳资协商机制。一是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建立仲裁申诉绿色通道。国务院在《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可以推行"农民工案件优先"原则,坚持快立、快审、快结,使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魏义方  
1.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健全农民工工资劳资协商机制。一是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建立仲裁申诉绿色通道。国务院在《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可以推行"农民工案件优先"原则,坚持快立、快审、快结,使有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苏燕  李放  
以我国农民养老政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工具,分析这一理论与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契合性,并从相变、序参量和自组织三个方面研究农民养老政策的协同性特征:这个政策系统经历了从单纯的"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再到国家"财政支持"的相变过程;政策水平、政策作用和养老需要是这个政策系统的序参量,而且养老需要是决定性参量;各政策子系统围绕养老需要产生了协同作用。从协同学角度出发,应优化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协同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怀礼  谷小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它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下进行系列化的制度创新才能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成功,也要宽容失误;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新制度的完善,也要给中间制度的创新预留更多的"空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乡迁移。为解决农民工流动所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在对农民工迁移政策的取向上,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开,从控制盲目流动到公平融入两大阶段,具体来说:从城市利益保护逐步走向城市融入、共享发展成果;从问题本位逐步走向人文本位;从城市霸权逐步走向城乡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发展。政府未来的农民工政策取向将会是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度、提升其社会资本和文化适应性,直至实现完全的市民化,农民工群体最终走向消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旭阳  
亿万农民工如何在城市居住,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97个地级市的住房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编码,构建了政策数据库,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以探究我国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地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城市采取了“残补式”政策模式,仅投入微薄资源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绝大部分城市奉行只满足农民工短期住房需求、以租赁为主的政策,即“公共或私人租赁”和“集中式租赁”政策模式;只有少数城市采取了符合中央政策目标的、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公民权利导向”政策模式。研究认为,各地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差异性不仅受政治和经济因素驱动,还受到当地城市问题的突出性和先前福利优厚程度的显著影响。为激励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建议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宪  
一、企业改革进程的简略考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首先是从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重大突破的。尽管家庭承包制还将不断完善,但是,它已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微观基础。然而,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革就遇到了远比农村改革复杂的情形。农村改革在起步伊始,就进入重构微观基础的深层,而在当时,企业改革还停留在改进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浅层。随着改革实践与改革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娅婷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基于协同治理理念,推动农民工的职业化培育、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无疑能够进一步深度配置乡村人力资源、释放农村社会经济的巨大潜力与活力。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相对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协同治理模式的复杂性,则应科学统筹社会各方资源,构建开放、交互、共赢的运营机制,从而助推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化转型、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