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9)
2023(9453)
2022(7815)
2021(7382)
2020(6061)
2019(13666)
2018(13773)
2017(25578)
2016(14462)
2015(15749)
2014(15718)
2013(15410)
2012(13987)
2011(12873)
2010(13393)
2009(12772)
2008(12776)
2007(11543)
2006(10731)
2005(9975)
作者
(38666)
(33395)
(32598)
(31319)
(20596)
(15768)
(14690)
(12630)
(12602)
(11700)
(11424)
(11096)
(10611)
(10518)
(10474)
(9976)
(9668)
(9647)
(9332)
(9304)
(8546)
(8180)
(7907)
(7762)
(7499)
(7492)
(7401)
(7360)
(6707)
(6509)
学科
(58210)
经济(58116)
(49501)
(47845)
管理(39034)
农业(32932)
(27415)
企业(27415)
业经(20990)
(20383)
中国(16950)
(16146)
方法(15246)
(14841)
数学(13071)
数学方法(12875)
地方(12664)
农业经济(12478)
(12257)
土地(11708)
体制(11430)
(11233)
银行(11225)
(11050)
(10812)
发展(10079)
(10058)
(9966)
(9807)
金融(9805)
机构
学院(196986)
大学(192897)
(83715)
经济(81887)
管理(74125)
研究(69467)
理学(62528)
理学院(61881)
管理学(60964)
管理学院(60596)
中国(57428)
(52025)
(42277)
(41258)
科学(39438)
农业(39165)
(34673)
业大(34142)
(33950)
中心(33839)
财经(30766)
研究所(30495)
(27748)
(26519)
师范(26314)
(26189)
(25658)
北京(25563)
(24450)
经济学(24278)
基金
项目(124542)
科学(98653)
研究(97275)
基金(89630)
(77103)
国家(76270)
科学基金(65366)
社会(63102)
社会科(59305)
社会科学(59293)
(50164)
基金项目(47319)
教育(43823)
编号(41458)
(40616)
自然(38975)
自然科(37984)
自然科学(37975)
自然科学基金(37306)
资助(34586)
成果(34563)
(30605)
(30074)
课题(28818)
(28650)
(28075)
重点(27822)
国家社会(26210)
(26132)
(25878)
期刊
(108315)
经济(108315)
研究(63502)
(58474)
中国(54474)
农业(39215)
(33284)
学报(28920)
科学(28893)
教育(25625)
(25553)
金融(25553)
管理(25299)
大学(24022)
业经(23727)
学学(22521)
(17704)
技术(16646)
财经(15489)
农村(15333)
(15333)
问题(15198)
农业经济(15078)
经济研究(13583)
(13293)
(12502)
世界(11748)
经济问题(10951)
社会(10545)
资源(9959)
共检索到325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为目标,以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土地有偿使用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体系。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加快征地制度等农村土地系列制度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和布局优化,着力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统筹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必良  王玉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深层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核心,重构以产权为中心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解剖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变革主张进行了评述,並通过对土地产权的重新界定,提出了重构土地制度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产权股份化的政策主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注重改革协调,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户籍、财税、社保、金融等相关领域改革紧密衔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相互关联,要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和耦合性,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在33个试点县(市)改革任务分工中,每个县(市)各有侧重,只安排一项改革任务,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无论是社会上普通群众还是广大干部均高度关注。目前,各方对于创新农村土地制度的讨论不少,很多人希望改革的步子能快一些、改革的范围能大一些,这种想法表达了人们对改革的热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甘肃省陇西县称得上西北地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县:一方面,既为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全县51.9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比约84.6%,人均耕地面积3.8亩;另一方面,也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价格形成中心,还是甘肃重要的铝冶炼及加工基地,以及甘肃中部和南部重要的物资交流集散地。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决定了这里农地面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锡文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引人注目的内容。对此,笔者谈两点个人的思考。一、土地的产权权利与土地的用途管制必须平衡任何现代国家的土地制度都至少包含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土地的产权制度,二是对土地用途的管理制度。土地的产权制度是为了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利,这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基础。对土地用途的管理,则是基于土地总量的有限性和土地利用中所必然产生的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代表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龚晓莺  邓永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家庭承包制日益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对此,社会各界提出各种改革方案。笔者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应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的高度,从是否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各种改革方案之后,结论是,必须坚持家庭承包制度,并创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用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存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土地制度是决定经济社会全局的基础性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张晶渝  程小于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进  张迎春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实质上是土地征收。实践中, 土地征用已超出公共利益的需要, 导致土地征用权被滥用。并且,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否定了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 以对所有权的征收来代替对多层次产权的征收, 这就直接破坏了农村改革以来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农地产权制度。如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提出: 应区分土地征用的目的, 分别建立公益性土地征用及非公益性土地征购制度; 土地征用和征购的标的应扩大到农地上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等土地他项权利, 并分别予以补偿;完善土地征用程序, 赋予被征土地产权人异议权, 建立对异议的复议和诉讼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数十年前,公众眼里的上海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洋派城市",尽管那时的上海无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程度都远不能与今日同比,但在当时的上海人看来,似乎全国除了上海,其他地方都只能算乡下。这固然是个夸张的描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海人心中"城"与"乡"的位置。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特大型国际大都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俊波  
回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本文认为可以分成"因穷求变"和"为富求变"两个阶段,其中农民首创与政府引导结合所形成的合力是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政府的规范和引导,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窦凌  
中国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国现阶段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受到中国社会转型特性的制 约。改革要考虑中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性、农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地位、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和渐 进性等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守夫  张少停  
"三权分置"后,禁止承包权流转作为过渡性政策是土地制度改革的近期战略目标;但是,从长远的战略趋向看,承包权不可能让农民永远带进城市不变,当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时承包权最终可以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