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9)
2023(14638)
2022(12284)
2021(11327)
2020(9060)
2019(20264)
2018(19903)
2017(36847)
2016(20319)
2015(22222)
2014(21985)
2013(21591)
2012(20313)
2011(18366)
2010(18743)
2009(17155)
2008(17372)
2007(16221)
2006(14387)
2005(13232)
作者
(57091)
(48197)
(47516)
(44901)
(30250)
(23222)
(21348)
(18424)
(18146)
(17435)
(16433)
(16014)
(15547)
(15150)
(14878)
(14442)
(14160)
(13812)
(13705)
(13644)
(12162)
(11960)
(11526)
(11357)
(11056)
(10768)
(10659)
(10609)
(9801)
(9702)
学科
(82793)
经济(82710)
(71058)
管理(58608)
(50286)
(47969)
企业(47969)
农业(33728)
中国(28926)
业经(25413)
地方(24288)
方法(24249)
(23854)
技术(21049)
数学(19892)
数学方法(19678)
(18366)
(16078)
银行(16056)
(15862)
(15500)
(15468)
财务(15438)
(15412)
财务管理(15387)
(14898)
金融(14897)
企业财务(14745)
(13607)
贸易(13588)
机构
学院(281953)
大学(273058)
(115376)
经济(112786)
管理(105022)
研究(98523)
理学(88671)
理学院(87680)
管理学(86324)
管理学院(85774)
中国(77982)
(63195)
科学(58770)
(58150)
(55181)
(50122)
农业(47811)
(47521)
中心(46440)
业大(45045)
研究所(44533)
财经(41190)
(38690)
师范(38315)
(37923)
(37187)
北京(36638)
(35731)
(34924)
经济学(33500)
基金
项目(178440)
科学(140700)
研究(137627)
基金(125255)
(108347)
国家(107192)
科学基金(91869)
社会(87391)
社会科(82368)
社会科学(82347)
(74739)
基金项目(66263)
教育(61824)
(59981)
编号(57983)
自然(55573)
自然科(54296)
自然科学(54285)
自然科学基金(53338)
资助(48564)
成果(47449)
(44591)
(42404)
课题(41066)
重点(40010)
创新(38763)
(38398)
(36932)
发展(36357)
(35722)
期刊
(145575)
经济(145575)
研究(86913)
中国(73735)
(67354)
农业(45376)
(45151)
学报(42579)
科学(40615)
管理(38972)
教育(38364)
大学(33437)
(33011)
金融(33011)
学学(31317)
业经(30068)
技术(26228)
(22411)
经济研究(20549)
财经(19869)
问题(19147)
(17098)
(16368)
农村(15647)
(15647)
农业经济(15503)
科技(15460)
技术经济(14774)
世界(14388)
经济问题(13761)
共检索到456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朝平  
提升珙县农村劳务开发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珙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但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劳务开发水平成为关键所在。结合珙县是农业小县、输出人员数量有限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三化”——专业化、培训化、组织化这条途径,才能解决此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祥玉  
改革开放以来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 ,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劳务开发产业经济。本文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四川劳务开发产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实现形式和途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劳务开发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1)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 2 )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劳务信息网络 ;( 3 )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 4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 6)搞好农民工服务与管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建忠  吴琦  张斌  刘建芳  
苏州市是首批国家级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在开展试点工作中,积极推进土地合作、经营合作、劳务合作,加快了开发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融合步伐。尤其是积极引导各镇(街道)、村建立发展起来的农村劳务合作社,为开发区农民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就业平台、可行的增收渠道,较好地解决了开发区征地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增收问题。■组建背景和模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武恒光  王爱华  綦好东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几年来,农村义务教育融资困难重重,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徘徊不前。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农村义务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界定,并对农村义务教育市场融资的现实可能性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市场融资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晓旺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的出台,拉开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序幕。首批试点工作已进行了一年,试点省(区)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异常活跃。实践证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是激发农村金融活力的有效途径。总结首批试点省(区)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经验和不足,对于推进新一轮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改革试点,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稳定繁荣的制度基础。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开辟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体制的变迁和绩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深刻变革、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等新形势对农村经营体制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鹏程  
吴江和李梅所著的《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变迁机理与创新路径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是以重庆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为基础,以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地方政府创新理论和政策生态理论为依据进行编写。该书主要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政策创新展开研究,作者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对重庆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变迁和演进趋势进行历史分析,就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就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创新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学研究,从而明确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创新中存在的局限性,以期能够为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创新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明高  唐斌斌  
劳务经济是指以提供劳动力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的产业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从当前看,西部地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发展层次低,发展环境差。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劳务经济,要从教育、组织、方向选择等方面重点突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剑力  
基于探索和开发理论视角可把创新分为探索性和开发性两种。本文在考察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的内涵、相互关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创新方式及其平衡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琳  许远明  程波副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发展农民工劳务中介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农民工劳务中介现存问题,从政府的定位、法律法规的制定、社会环境的塑造以及其自身的创新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汉建  王道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建荣  田铁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人民银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通过组织推动、宣传教育、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全面推进海西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优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了"三农"信贷投入,为农牧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赢得了广泛赞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灿明  
理解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需立足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读懂中国特色减贫思想,需紧扣中国减贫的价值理念,把握中国减贫实践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消除农村贫困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即初心与使命驱动下的革命式减贫阶段、制度保障下的救济式扶贫阶段、深化农村改革下的开发式扶贫、市场化导向下的培育内生动力减贫阶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阶段。各历史阶段的减贫战略,在思想与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减贫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融合、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既是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减贫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在农村减贫实践探索中的重大创新,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适应。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融合"理论、理念、制度和机制"为一体的综合性减贫体系,即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减贫理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构建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联动的减贫机制,从而形成了值得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来明敏  范剑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