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6)
2023(11771)
2022(9699)
2021(8838)
2020(7051)
2019(15561)
2018(15059)
2017(28577)
2016(15082)
2015(16666)
2014(16727)
2013(16850)
2012(16044)
2011(14664)
2010(15286)
2009(14519)
2008(13419)
2007(12239)
2006(11291)
2005(10581)
作者
(43515)
(36807)
(36074)
(34186)
(22805)
(17485)
(16255)
(14076)
(14063)
(13037)
(12565)
(12112)
(11564)
(11554)
(11487)
(11246)
(10593)
(10453)
(10325)
(10297)
(9322)
(8990)
(8934)
(8583)
(8359)
(8323)
(8172)
(7938)
(7572)
(7285)
学科
(75211)
经济(75146)
(50129)
(49959)
农业(33600)
管理(33582)
中国(29531)
地方(27219)
(26865)
企业(26865)
(26250)
金融(26250)
(24448)
银行(24438)
(23874)
业经(23291)
方法(18982)
(17233)
数学(16320)
数学方法(16201)
(15401)
(14299)
地方经济(13073)
产业(13048)
农业经济(12774)
发展(12352)
(12320)
(12240)
贸易(12222)
技术(12000)
机构
学院(217206)
大学(208509)
(98831)
经济(96815)
研究(81466)
管理(80119)
中国(69096)
理学(67367)
理学院(66635)
管理学(65764)
管理学院(65368)
(54551)
科学(46179)
(44438)
(42966)
农业(41039)
(40929)
中心(39368)
研究所(36553)
业大(36096)
(35801)
财经(32205)
(29477)
经济学(29451)
师范(29223)
(29068)
(28921)
(28332)
北京(28147)
(27375)
基金
项目(137945)
科学(108962)
研究(108020)
基金(97135)
(83233)
国家(82374)
社会(70551)
科学基金(70197)
社会科(66687)
社会科学(66674)
(57713)
基金项目(51421)
教育(45878)
(45824)
编号(45672)
自然(40089)
自然科(39087)
自然科学(39082)
(38551)
自然科学基金(38377)
资助(37581)
成果(36329)
发展(32228)
课题(32081)
(31672)
(31431)
重点(31047)
(29792)
(29785)
国家社会(29190)
期刊
(125586)
经济(125586)
研究(69194)
(60754)
中国(56110)
农业(40813)
(39521)
金融(39521)
科学(30752)
学报(30317)
(29939)
管理(27585)
业经(27340)
大学(24623)
学学(23535)
教育(23426)
技术(19472)
(19007)
经济研究(17623)
问题(17445)
农村(15709)
(15709)
财经(15463)
农业经济(15414)
(13482)
世界(13355)
经济问题(12875)
(11877)
技术经济(11470)
资源(10782)
共检索到360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  姜长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此,需要把握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度,做好市场引领、创新驱动、资源依托、特色取胜的文章,抓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建议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引导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强政策支持,开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晓杰  
"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文献回顾及经验事实的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不啻于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农村发展中三次产业融合的条件、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研究认为应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同时指出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滕剑仑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经济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获得的数字红利比东部及中部地区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基于此,各个地区应在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张深友  
2015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并把它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是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探索出符合本省资源优势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对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财政支持政策应当大有可为。本课题以安徽省为例,在总结分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支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财政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晶  崔雁冰  
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融合方式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类型多样、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等诸多特点。同时,仍存在制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内部结构失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和深度不够、要素资源支撑不强、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合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应以"四链融合"为途径,打造农村产业融合体系;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以"四新"促"四化",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动能;以"三项改革"为动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增添新活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张康洁  张怀英  刘兆阳  
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0和2015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区也符合此整体趋势;相比之下,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农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2)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且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其大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勉强协调类型的省份数量由原来的北京、天津、上海3个省份增加至9个省份。(3)就空间角度而言,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东高—西低"格局,即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部省份次之,而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处于濒临失调状态。(4)从空间关联性来看,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且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HH型主要集聚在东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张康洁  张怀英  刘兆阳  
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0和2015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区也符合此整体趋势;相比之下,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农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2)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且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其大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勉强协调类型的省份数量由原来的北京、天津、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甘甜  陈胜  张开华  
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属性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经营主体偏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素瓶颈尚未突破、激励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优“五大困境”是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期间应“拓思路、强支撑、聚合力、破瓶颈、增动能”,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要素障碍破除、保障机制完善等五个方面靶向突破,加快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本文在梳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并揭示其实践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综合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要求、主要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并就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如下建议:(一)创新管理体制。一是设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委员会;二是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二)健全用地制度。一是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用地给予倾斜;二是适当提高设施农用地规模;三是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加强财税支持。一是加大财政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二是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三是对新业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荣静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现将理论界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作一综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强  蒲晨曦  张晓飞  周宁  
产业融合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作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机制以及实施现状,在总结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本文针对日本六次产业存在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资本和劳动力脱离农业等问题,结合了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强  蒲晨曦  张晓飞  周宁  
产业融合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作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机制以及实施现状,在总结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本文针对日本六次产业存在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资本和劳动力脱离农业等问题,结合了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月琴  陈璇  赵夫明  杨虹  吕玉龙  
竹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亟需转型,产业融合为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3次产业融合的视角,以浙江省安吉、龙游两个县183个竹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浙江省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对浙江省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总效应分别为0.255、0.246、0.246;其次为资源因素,为0.241;而组织因素起到的作用相对最小,为0.179。提出促进浙江省竹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1)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竹产业稳健型发展;(2)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竹产业现代化发展;(3)加强市场建设,促进竹产业高效益发展;(4)提升资源利用,推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5)强化组织引领,带动竹产业协调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