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3)
- 2023(11025)
- 2022(9026)
- 2021(8304)
- 2020(6474)
- 2019(14376)
- 2018(13865)
- 2017(26054)
- 2016(13862)
- 2015(15271)
- 2014(15269)
- 2013(15327)
- 2012(14627)
- 2011(13517)
- 2010(14011)
- 2009(13234)
- 2008(12148)
- 2007(11119)
- 2006(10311)
- 2005(9767)
- 学科
- 济(66282)
- 经济(66220)
- 农(49613)
- 业(46246)
- 农业(33380)
- 管理(30049)
- 中国(28120)
- 融(26024)
- 金融(26024)
- 地方(24829)
- 银(24182)
- 银行(24171)
- 行(23621)
- 企(22866)
- 企业(22866)
- 业经(20800)
- 制(16364)
- 方法(15308)
- 发(14768)
- 财(13556)
- 数学(13368)
- 数学方法(13255)
- 农业经济(12736)
- 发展(11961)
- 展(11929)
- 贸(11164)
- 贸易(11146)
- 中国金融(11105)
- 地方经济(11017)
- 体(10874)
- 机构
- 学院(197759)
- 大学(189205)
- 济(87389)
- 经济(85503)
- 研究(74954)
- 管理(71267)
- 中国(64893)
- 理学(59590)
- 理学院(58916)
- 管理学(58098)
- 管理学院(57739)
- 农(53528)
- 科学(43160)
- 京(40595)
- 农业(40276)
- 财(39018)
- 所(38060)
- 中心(36703)
- 业大(34061)
- 研究所(33974)
- 江(32845)
- 财经(28953)
- 范(27390)
- 师范(27146)
- 州(26715)
- 经(26191)
- 省(26008)
- 院(25890)
- 北京(25716)
- 经济学(25664)
- 基金
- 项目(124556)
- 科学(97697)
- 研究(97547)
- 基金(87120)
- 家(74969)
- 国家(74150)
- 社会(62962)
- 科学基金(62717)
- 社会科(59337)
- 社会科学(59326)
- 省(52023)
- 基金项目(45969)
- 编号(41876)
- 教育(41624)
- 划(41552)
- 自然(35990)
- 自然科(35068)
- 自然科学(35064)
- 发(34983)
- 自然科学基金(34409)
- 资助(33847)
- 成果(33697)
- 农(30858)
- 课题(29415)
- 发展(28989)
- 展(28489)
- 重点(28076)
- 部(26923)
- 创(26515)
- 国家社会(25895)
- 期刊
- 济(113049)
- 经济(113049)
- 研究(63269)
- 农(60293)
- 中国(52558)
- 农业(40468)
- 融(38737)
- 金融(38737)
- 学报(29169)
- 科学(28729)
- 财(27211)
- 业经(25181)
- 管理(23711)
- 大学(23506)
- 学学(22518)
- 教育(22389)
- 业(18632)
- 技术(17221)
- 问题(15592)
- 农村(15533)
- 村(15533)
- 经济研究(15406)
- 农业经济(15260)
- 财经(13792)
- 世界(12385)
- 经(11863)
- 经济问题(11661)
- 版(11589)
- 资源(10344)
- 社会(9734)
共检索到332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态功能,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应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推进三产融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注重建设主体的培育、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农业科技的普及。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 三产融合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放 刘雨佳
在我国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初级阶段,国际上日本农工融合、美国农商融合、法国农旅融合的发展经验,有利于为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当前,我国面临着农工融合科技创新乏力,产品竞争力不强;农商融合要素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保障有待完善;农旅融合产业链条短,价值功能有待挖掘;三产融合缺乏协调机制,跨界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保障资源要素供给,挖掘农业非传统功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国锋 王仙先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主要举措,也是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目前,陕西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存在人才素质较低、技能支撑乏力、专业产业衔接滞后、融合壁垒较高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整合区域资源,系统谋划三产融合;农技培训助力龙头企业,激发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职教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破解融合壁垒。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农村三产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汉 辛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的几个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可供我国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其中日本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鼓励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的方式;美国的采取的是立足科技创新,利用先进要素渗透融合发展的方式;澳大利亚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融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英国的采取的是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式。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应从深入挖掘农业功能性、全面激发融合驱动力、培养多元化融合主体以及灵活性选择融合模式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促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晶 崔雁冰
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融合方式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类型多样、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等诸多特点。同时,仍存在制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内部结构失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和深度不够、要素资源支撑不强、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合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应以"四链融合"为途径,打造农村产业融合体系;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以"四新"促"四化",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动能;以"三项改革"为动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增添新活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敏 王桥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衡量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从4个维度构建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传统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区域差距不断缩小。未来,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持续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促进全国逐步形成区域平衡的良好发展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发展水平 测度与比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进程,农村三产融合反哺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提出增强内生动力、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多渠道建设服务农村产业融合的职教师资队伍、构建区域协同的紧密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耦合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农村三产融合 耦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凌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力军。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明确其动力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的同时创新三产融合的模式,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为新的产业融合创造新的契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丽丽 朱世友 吕永强
[目的]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理念,也是未来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方法]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选择能够突出产业融合深度、广度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等级划分。[结果](1)2015—2021年安徽省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较低,但增长趋势明显;子系统发展水平中,产业关联融合发展层次低,产业价值链延伸和多功能拓展水平有限,相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其社会效应尚不明显。(2)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异较明显,且各区域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不同,区域间差异缩小趋势不明显。从变化趋势来看,以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3市变化幅度较小,增长缓慢;而阜阳市、滁州市、宿州市增长速率较快。(3)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等级划分结果:芜湖市为中等水平;合肥市、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宣城市、马鞍山市、亳州市、滁州市、黄山市、池州市为较低水平;蚌埠市、淮北市、淮南市和铜陵市为低水平。[结论] 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着产业链延伸水平有限,产业多功能拓展层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其次,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婉婷 蓝红星 施帝斌
在我国城乡发展转型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要素生产力成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效应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2)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和城乡市场有效对接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3)数字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随着数字经济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及城乡市场对接水平提高,其促进作用不断增强;(4)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显著促进本省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但对相邻或经济水平关联度高的省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本文在梳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并揭示其实践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综合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要求、主要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并就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如下建议:(一)创新管理体制。一是设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委员会;二是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二)健全用地制度。一是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用地给予倾斜;二是适当提高设施农用地规模;三是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加强财税支持。一是加大财政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二是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三是对新业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产业融合面临着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低、生产要素瓶颈约束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的行业发展,加强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玉磊 李华 肖红波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法国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生产者权益、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发展新型合作社和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关键词:
六次产业 产业融合 融合模式 融合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