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0)
2023(7234)
2022(5671)
2021(5310)
2020(4212)
2019(9686)
2018(9092)
2017(17337)
2016(9757)
2015(10501)
2014(10545)
2013(10589)
2012(9748)
2011(8341)
2010(8396)
2009(7405)
2008(7633)
2007(6639)
2006(5582)
2005(5130)
作者
(26809)
(22442)
(22182)
(21524)
(14204)
(10853)
(10161)
(8555)
(8266)
(8017)
(7631)
(7426)
(7301)
(7259)
(7187)
(6864)
(6624)
(6569)
(6359)
(6343)
(5585)
(5527)
(5375)
(5143)
(5027)
(5026)
(4956)
(4674)
(4581)
(4531)
学科
(37354)
经济(37321)
管理(31175)
(29033)
(26520)
(24523)
企业(24523)
方法(17710)
数学(16089)
数学方法(15882)
财政(12946)
(12526)
财务(12502)
财务管理(12451)
(12281)
(12086)
贸易(12084)
中国(12053)
(11936)
企业财务(11929)
(10859)
(10537)
(10177)
地方(8513)
(8212)
(7937)
(7931)
出口(7926)
出口贸易(7926)
业经(7613)
机构
大学(130666)
学院(129925)
(56257)
经济(55246)
管理(46916)
研究(44846)
理学(40776)
理学院(40302)
管理学(39607)
管理学院(39364)
(36772)
中国(34343)
科学(27291)
(26415)
财经(25176)
(22956)
(22810)
(21983)
研究所(20339)
中心(20037)
(19965)
经济学(19215)
财经大学(18675)
业大(18611)
经济学院(17531)
农业(17218)
(16474)
北京(16198)
(15421)
(15306)
基金
项目(88243)
科学(69675)
基金(66057)
研究(62046)
(58349)
国家(57908)
科学基金(49499)
社会(41411)
社会科(39558)
社会科学(39546)
基金项目(34177)
(33690)
自然(31799)
自然科(31147)
自然科学(31137)
自然科学基金(30605)
教育(28659)
(28198)
资助(27753)
编号(22768)
(20292)
重点(20137)
成果(19085)
(18391)
国家社会(18279)
(18276)
(18133)
教育部(17520)
科研(17518)
创新(17123)
期刊
(58721)
经济(58721)
研究(41846)
(34069)
中国(26967)
学报(23516)
(19342)
科学(19134)
大学(18013)
学学(17319)
管理(17246)
财经(13268)
(12975)
金融(12975)
农业(12858)
经济研究(11599)
(11365)
教育(11087)
技术(9677)
(9094)
问题(8254)
业经(8240)
财会(8102)
会计(8071)
(7839)
财政(7839)
(7262)
国际(6753)
(6728)
统计(6193)
共检索到200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缪言   尹彦辉   王文治  
作为收入再分配主体,政府需要调整、转移部分社会财富,这对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财政支出工具的选择及其结构调整,既要提升享有发展成果之“富裕”程度,又要确保公平占有财富之“共同”水平。鉴于此,本文依据家庭信贷特征、收入来源与财富积累方式构建区分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DSGE模型,并根据相对收入状况构建无量纲的“极化”“扩中”指数,考量不同财政支出及其结构调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提振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富裕”水平,有效“去极化”并“扩中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相较于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促进富裕水平和提升共享程度的力度较低、时效较短;在财政支出结构性优化方面,消费性支出转向投资性支出和转向转移性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存在差异,前者提升社会“造富”能力但加剧收入“极化”,后者可助力实现“共同”与“富裕”的有机统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张昊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我国90个域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和社保就业两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和社保就业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说明两类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边际效应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56.010%,当城镇化水平超过56.010%后,两类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会显著削弱。可见,仅依靠财政支出政策无法持续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在市场化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两方面共同发力。因此,建议加强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城乡间的流动性障碍,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保持低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调整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财政对民生的基本保障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敏   朱铭来  
基于1998~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长差分模型,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不仅如此,社会保障支出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效应的长效机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省内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是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门槛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据此,应持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支出结构,强化省内横向转移支付机制,着力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探索建立省际间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陈卓扬  
财政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财政手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有力保障。收入分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可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本文将收入分配作为衡量共同富裕的核心指标,研究税收、公共支出、财政转移支付这三大财政手段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路径,进而建构财政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与传导机制。本文研究提出:第一,我国应不断推进增值税等一系列生产税改革,优化税制结构,提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收优惠形式,推动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第二,加大科教文卫支出以提高人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加强社会保障支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税式支出,引导社会财富的自由流动;第三,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方式,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卫军  李光勤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央地财政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进而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生产效率、总体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并考察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从分项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总体富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水平,但对生产效率和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可以通过牺牲资本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最后,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呈倒U形关系。文章有助于了解财政分权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确认财政分权的“适度区间”,以期更好更快地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凤轩  张航  宋宝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测算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且对邻地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与创新创业水平成为财政分权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通过优化财政分权推进共同富裕提供量化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贫富差距是世界性的话题。尤其近十几年来,围绕贫困、失业、税负、不公等问题引发的抗议浪潮在世界范围内不断高涨。从突尼斯、埃及等北非国家的抗议和变革,到西班牙年轻人打出的“愤怒的一代”口号,从美国抗议者“占领华尔街运动”,再到法国爆发的“黄马甲运动”,其背后的核心问题无不指向贫富分化。这些抗议者的要求很明确,他们要推动制度发生变革,他们要政府更加关注穷人的境遇,要社会更加关注公平。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经济学家班纳吉,正是因为他合作撰写的《贫穷的本质》,关注了贫穷经济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静楠  吕冰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财政作用的发挥。研究认为:经济学意义上分配平等本质上是居民效用平等,促进居民效用平等的分配有可支配收入分配、要素收入分配、间接税分配、公共服务分配和财富分配,它们贯穿于国民收入循环全过程;根据部门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城乡或区域的组间差距较大;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作用不应被高估,社会保障等转移性支出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在缩小。本文得出四点政策建议,包括兼顾公平与效率、重点关注组间差距、辩证地看待税收和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济洲   崔翼  
聚焦中国式分权情境,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立足于2012—2021年中国3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探讨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受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该影响越发明显;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具有区域、城市规模异质性,且在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广深  王金秀  
本文首先对1991-1995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总量过少,且区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其次,从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滞后以及造成的后果等方面来论证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最后,提出: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支出责任,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加强环保教育投入,加大对水土保持支持力度等措施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正明  
(一)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加强人力资本储备在所有科技创新投资活动中,舒尔茨特别强调教育投资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教育可能在未来做出的贡献。首先针对属于纯公共物品的义务教育,应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政府加大在九年制教育阶段的财政支出数额,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甚至可以将教育附加费改为专门的教育税收,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来源有稳定充分的保障。其次针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根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