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2)
- 2023(11486)
- 2022(9649)
- 2021(8922)
- 2020(7065)
- 2019(16412)
- 2018(16421)
- 2017(30133)
- 2016(16868)
- 2015(18643)
- 2014(19097)
- 2013(18428)
- 2012(17351)
- 2011(15908)
- 2010(16408)
- 2009(14871)
- 2008(15038)
- 2007(13490)
- 2006(12245)
- 2005(11657)
- 学科
- 济(72046)
- 经济(71967)
- 管理(43520)
- 业(41930)
- 企(33160)
- 企业(33160)
- 中国(24970)
- 地方(22992)
- 方法(21801)
- 农(20826)
- 数学(18212)
- 制(18149)
- 数学方法(17999)
- 财(17937)
- 业经(17930)
- 银(14953)
- 银行(14930)
- 学(14839)
- 行(14504)
- 融(14495)
- 金融(14494)
- 农业(13888)
- 体(12711)
- 地方经济(12473)
- 发(12171)
- 贸(12170)
- 贸易(12157)
- 易(11655)
- 理论(11623)
- 技术(10840)
- 机构
- 学院(233974)
- 大学(231416)
- 济(94952)
- 经济(92741)
- 研究(88704)
- 管理(81334)
- 中国(68657)
- 理学(67254)
- 理学院(66301)
- 管理学(65069)
- 管理学院(64587)
- 京(54101)
- 科学(53634)
- 财(48117)
- 所(46458)
- 研究所(41369)
- 农(40936)
- 中心(39393)
- 江(39216)
- 北京(35725)
- 财经(35492)
- 范(34524)
- 师范(34121)
- 业大(32990)
- 院(32233)
- 经(32054)
- 州(31503)
- 农业(31320)
- 省(29843)
- 经济学(29049)
- 基金
- 项目(144740)
- 科学(112684)
- 研究(109442)
- 基金(100573)
- 家(87688)
- 国家(86841)
- 科学基金(73301)
- 社会(67551)
- 社会科(63960)
- 社会科学(63945)
- 省(58231)
- 基金项目(52029)
- 教育(50747)
- 划(49149)
- 自然(45218)
- 编号(45197)
- 自然科(44117)
- 自然科学(44106)
- 自然科学基金(43322)
- 资助(41440)
- 成果(38607)
- 发(37115)
- 课题(34011)
- 重点(33710)
- 部(30996)
- 创(30258)
- 发展(29871)
- 性(29578)
- 展(29370)
- 创新(28374)
共检索到390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沈琦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征信
[作者]
沈琦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邦凡 孙晓红 贾丽洁
对京津冀三地房地产业而言,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就现状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京津冀三地房地产业规划各自为阵,配套政策和举措没有协调推进,三地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制度安排和行动举措等多个方面没有形成协同联动。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地房地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三地的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等。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改革京津冀三地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推进京津冀房地产业协同的对策是:制定京津冀房地产业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京津冀城镇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建立京津冀房地产业长效发展机制,以及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伞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破解了三地发展的瓶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找到了切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对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韶华 杨志葳 刘晔 张伟
参考四部委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京津冀工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分析,构建R&D投入、盈利能力、政府调控与工业绿色发展的S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功能分析供给侧因素对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的冲击效应。结果发现:R&D投入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质量的贡献最大,产生促进效应;政府调控对工业环境治理的贡献最大,产生促进效应;企业盈利能力对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治理产生抑制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中和
京津冀经济圈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区域产业整合的重要方式。京津冀地缘相接,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需要以交通一体化和现代物流发展实现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交通一体化 京津冀经济圈 问题 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发展理念 区域共同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第一次指出了其所体现出的四大战略意义。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序幕正式拉开,京津冀一体化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中央和地方迅速行动起来。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各方面的对接工作已渐次展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祯 孙翠香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尽管目前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样态,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认为,政府加强相关政策引导、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协同发展目标、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统一协同合作发展体系,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推进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后凯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春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分行业的区位商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军
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及京津冀区域发展政策演进实践过程,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通过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案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权威及其政策取向性学习介入作为一个重要推动变量,引发了既存政策网络形成变量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形成政策网络基本框架。省级以上府际政策网络合作在政策制定层面效果明显,省级以下府际政策网络合作也有明显提升,京津外溢效果提升,但是城市群网络仍有完善空间,次级政策网络治理是未来格外需要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
京津冀 政策网络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宣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强调在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有良好开局。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潜力巨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潜力模型 产业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