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4)
2023(9553)
2022(7718)
2021(6871)
2020(5252)
2019(11751)
2018(11109)
2017(20736)
2016(10893)
2015(12609)
2014(12786)
2013(12717)
2012(11543)
2011(10408)
2010(10969)
2009(10387)
2008(9181)
2007(8369)
2006(7784)
2005(7447)
作者
(31568)
(25904)
(25837)
(24408)
(16410)
(12463)
(11670)
(10121)
(9872)
(9274)
(8856)
(8697)
(8279)
(8244)
(8149)
(8065)
(7483)
(7466)
(7431)
(7354)
(6691)
(6245)
(6238)
(5998)
(5948)
(5837)
(5820)
(5721)
(5289)
(5242)
学科
(53571)
经济(53523)
(30853)
管理(28566)
中国(27762)
(25678)
金融(25678)
(23323)
银行(23315)
(22868)
企业(22868)
(22823)
地方(22544)
(19866)
业经(16601)
农业(13990)
(13391)
(12786)
方法(12276)
(11513)
中国金融(11069)
地方经济(10563)
数学(10526)
数学方法(10443)
(9269)
贸易(9252)
发展(9112)
(9085)
(8903)
(8094)
机构
学院(154825)
大学(147499)
(67433)
经济(65859)
研究(57537)
管理(54143)
中国(50708)
理学(44387)
理学院(43843)
管理学(43235)
管理学院(42942)
(32697)
(32504)
科学(32202)
(28753)
中心(27881)
(25773)
研究所(25529)
(25076)
财经(24050)
(21635)
(21604)
(21568)
北京(21521)
师范(21429)
经济学(20882)
(20767)
(20501)
银行(19732)
业大(19311)
基金
项目(94441)
研究(74347)
科学(74067)
基金(65145)
(54992)
国家(54406)
社会(47782)
科学基金(46710)
社会科(45403)
社会科学(45396)
(39829)
基金项目(33630)
教育(32437)
(31966)
编号(30454)
(28108)
自然(26275)
资助(26032)
自然科(25620)
自然科学(25618)
成果(25145)
自然科学基金(25106)
发展(23457)
课题(23056)
(23043)
重点(21543)
(20413)
国家社会(19480)
(19392)
(19175)
期刊
(86362)
经济(86362)
研究(53185)
中国(40643)
(33520)
金融(33520)
(27845)
(23789)
管理(21360)
科学(19595)
学报(19531)
教育(19232)
农业(18468)
技术(17581)
业经(16732)
大学(15786)
学学(14860)
经济研究(14116)
财经(11860)
问题(10598)
(10257)
商业(8599)
(8424)
(7971)
国际(7809)
世界(7668)
(7610)
现代(7478)
农业经济(7359)
理论(7305)
共检索到265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帅  陈志杰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在快速发展起来。物流业融合了运输、仓储和货代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样物流对城乡经济发展上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各地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产业基础,打造城乡物流中心和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服务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推进交通运输物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话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对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樊一江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一直以来也是先进技术试验应用载体和新兴产业孵化成长平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交通运输自身条件改善,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下,中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融合互动、互促共进态势明显,并深刻改变着传统生产生活和交易组织方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均迈入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突破传统发展思路、改革现行管控治理方式,主动迎接和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但融合发展所催生的新业态,既会带动新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新的风险。为此,应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未来趋势,以需求为导向,趋利避害、精准调适,在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上,围绕跨业、跨域、跨界三个层维,统筹传统与新兴、存量与增量、硬件与软件、国际与国内四大方面,促融合、谋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开放互促共进,着力建设交通强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卫波  
我国正处于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关键发力期。以德国为参照,通过系统总结评价交通运输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能够为我国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牵引支撑,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带来重要经验启示。站在新历史起点,我国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面临更加突出的高品质、一体化客货运输和发展枢纽经济的迫切需求,应围绕完善通道和枢纽功能支撑,创新提升现代综合运输服务能级,培育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方向,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交通运输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坤  
当前,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静  陈佳睿  杜震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引导金融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呢?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法测算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地区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均存在空间集聚;(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5)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影响,且该影响程度伴随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而递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凯霞  
县城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提高县城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是破解制约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为此,在分析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城镇化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并从扩大内需、补齐短板、强化特色、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提升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爱梅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深刻影响着城乡融合发展,阻碍了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对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淡化城乡土地的二元所有制属性,赋予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使用权利,不因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而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快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春红  李真  
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并对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乡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中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在不同的空间地理位置、政策环境背景及城市规模等级下对城乡融合存在异质性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门槛模型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文章为丰富数字经济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雨生  孙召发  韩杨  王艳梅  张瑛  
文章利用中国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据此考察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三权分置”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在高城乡融合度地区、财政强省、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三权分置”政策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城镇化共同推动了城乡融合;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地流转相互促进,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能推动城镇化水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的城乡融合具备清晰的作用路径与完善的自我实现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彤晖  肖延玉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视角,系统剖析了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亦能通过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变量的中介效应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随着经济增长水平提高,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本文从厚植乡村“数字土壤”、统筹多维因素综合施策、重视中微观层面差异化特征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雄   迟文峰   代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消解城乡二元体制产生的影响,因而新阶段的土地制度改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向。现阶段城乡之间仍然面临土地流转权和发展权不平等、城乡融合的指向性不强、农地保障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现实困境。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别从法律、制度和落实方面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来探讨高铁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高铁建设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显示:高铁建设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不同规模城市中存在差异,在长江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促进作用更明显。同时,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投资规模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这些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应充实完善发达地区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弥补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实走深。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源序   雷娜   刘晓倩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第二,经济发展效应、就业优化效应和社会保障提升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生产力布局,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完善配套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区域差距,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长学  刘晓萍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包括5亿多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期盼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殷浩栋  
贫困地区致贫多为贫困地区的不利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贫困群体的低水平人力资本,以及城乡、区域之间的制度失衡等因素。打好脱贫攻坚战,既需要建立经济发展红利和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也需要开发人力资本,提升贫困群体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能力,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长期减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