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0)
2023(5130)
2022(3950)
2021(3545)
2020(2565)
2019(5912)
2018(5726)
2017(9856)
2016(5345)
2015(5894)
2014(6221)
2013(6546)
2012(6514)
2011(6326)
2010(6693)
2009(6209)
2008(5873)
2007(5637)
2006(5110)
2005(4747)
作者
(16351)
(13951)
(13493)
(13236)
(8595)
(6629)
(6173)
(5391)
(5307)
(5048)
(4781)
(4632)
(4516)
(4471)
(4192)
(4149)
(4020)
(3909)
(3884)
(3880)
(3617)
(3286)
(3284)
(3199)
(3163)
(3114)
(3076)
(3027)
(2839)
(2793)
学科
(25158)
经济(25115)
(22517)
(16907)
农业(15279)
管理(11651)
中国(10560)
业经(10152)
(8710)
企业(8710)
地方(7691)
(7201)
(7050)
农业经济(6988)
(6530)
收入(5972)
发展(5941)
(5917)
(5791)
方法(5569)
(5269)
教育(5142)
(4931)
农村(4913)
(4787)
(4786)
金融(4784)
银行(4784)
建设(4782)
(4685)
机构
大学(82940)
学院(82046)
(33743)
经济(32817)
研究(31857)
管理(29484)
中国(24859)
理学(24642)
理学院(24265)
管理学(23809)
管理学院(23650)
(18775)
科学(18211)
(18148)
(17759)
(15512)
中心(15113)
(14988)
师范(14916)
(14629)
研究所(13597)
农业(12964)
财经(12245)
(12141)
师范大学(12062)
北京(11845)
业大(11630)
(11047)
(10988)
(10824)
基金
项目(49522)
研究(41138)
科学(39860)
基金(35250)
(29728)
国家(29341)
社会(27039)
社会科(25083)
社会科学(25079)
科学基金(25011)
(19503)
教育(18878)
编号(18394)
基金项目(18241)
成果(16859)
(16384)
自然(13415)
自然科(13090)
自然科学(13089)
资助(12896)
自然科学基金(12842)
课题(12733)
(11919)
(11814)
(11296)
国家社会(11168)
(11147)
重点(11039)
(10556)
(10361)
期刊
(51062)
经济(51062)
研究(30250)
中国(27790)
(25145)
教育(17032)
农业(15799)
科学(13011)
学报(12453)
(12435)
业经(11150)
(10870)
金融(10870)
管理(10627)
大学(10618)
学学(9631)
农业经济(8053)
农村(7952)
(7952)
技术(6553)
经济研究(6288)
问题(6236)
(5926)
图书(5663)
财经(5613)
社会(5532)
农村经济(5134)
(4912)
社会科(4843)
社会科学(4843)
共检索到147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  黄轲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  黄轲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赛   梁波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围绕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放在治国理政愈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雁  傅王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各项建设事业中,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残疾人求学求职的权益进一步得以保障,残疾人体育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多方参与的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下,残疾人事业发展将不断谱写新的篇章,残疾人的权益将获得更有质量的保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淑梅  张远新  
习近平关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生成依据,它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农民共同富裕学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重农富农治农文化,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思想智慧,立足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领导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包括战略地位、政治保证、美好图景、发展动力、必由之路和主体力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战略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其重大价值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农民共富思想的理论创新,而且为新时代开创促进农民共富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世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华  关长坤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引入市场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市场既存在发展困境,又面临市场失灵,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要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处于初级阶段,增进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关系,对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厘清了乡村振兴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共同富裕的财富效应、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然后围绕乡村振兴中市场失灵与市场发展困难,分析了政府如何通过服务、补充、监管市场增进市场机制的共富效应;最后讨论了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互相依赖的关系。本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华  关长坤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引入市场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市场既存在发展困境,又面临市场失灵,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要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处于初级阶段,增进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关系,对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厘清了乡村振兴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共同富裕的财富效应、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然后围绕乡村振兴中市场失灵与市场发展困难,分析了政府如何通过服务、补充、监管市场增进市场机制的共富效应;最后讨论了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市场与政府互补协作、互相依赖的关系。本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中国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市场力量和公共政策带来的排斥性风险难以完全消除,而两者带来的包容性机遇也会长期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应推进城乡双向开放,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效应更公平地扩散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受益;应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让小农户以更大比例分享高效农业发展的红利;应消除制度性差距,让农民农村在再分配中以更大比例获益;应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重大战略部署予以推进,补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短板。基于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乡融合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建设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的。然而,在实践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的短板依然明显、“三农”领域资源集聚不足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增收渠道和收入水平还面临一些问题,亟需尽快破解。基于此,应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乡村资源聚集新格局,加快构建农民增收新体系,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新突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英  王海英  
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生活的主要变化特征及面临挑战的分析,阐述立足新阶段,应对发展新挑战,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意义重大,迫切需要《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见效。针对城乡、区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聚焦农民生活富裕目标,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框架下提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主要路径,以构建生活富裕理论指导体系为支撑,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有的放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为手段,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以城乡融合为价值尺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   徐康   陈彬  
乡村振兴是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乡村振兴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普惠金融、公共服务正向影响共同富裕,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最强、绿色普惠金融次之、公共服务最弱。因此,应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底盘;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引领高地,贯通科技循环通路;强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延伸金融覆盖范围。打造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供给,力求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坤   张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乡村振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直接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乡村振兴中介变量调节后依然存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