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3)
2023(10923)
2022(8685)
2021(8008)
2020(6163)
2019(14156)
2018(13016)
2017(24488)
2016(12398)
2015(13568)
2014(13143)
2013(12880)
2012(11693)
2011(10849)
2010(11402)
2009(11173)
2008(9843)
2007(9074)
2006(8444)
2005(7606)
作者
(34383)
(28772)
(28352)
(27285)
(17781)
(13569)
(12849)
(11096)
(10642)
(10157)
(9879)
(9536)
(9139)
(9056)
(8885)
(8777)
(8272)
(8188)
(8072)
(7967)
(7196)
(7029)
(6713)
(6684)
(6611)
(6409)
(6225)
(6162)
(5890)
(5688)
学科
(51029)
经济(50948)
(35131)
管理(30940)
(27425)
(26043)
金融(26042)
(24715)
企业(24715)
中国(23542)
(23542)
银行(23533)
(22918)
农业(18698)
(17166)
业经(16160)
地方(15931)
(15423)
方法(14418)
数学(12306)
数学方法(12044)
中国金融(11049)
(10735)
(9099)
(8957)
体制(8641)
(8627)
制度(8596)
理论(8464)
(8138)
机构
学院(171078)
大学(168849)
(71015)
经济(69279)
研究(60708)
管理(60474)
中国(53468)
理学(50822)
理学院(50245)
管理学(49201)
管理学院(48866)
(36952)
(34932)
科学(33750)
(30972)
中心(30494)
(29120)
财经(27535)
(27384)
研究所(25859)
(24979)
(23964)
师范(23747)
业大(23286)
经济学(22863)
农业(22544)
(22428)
(22331)
北京(22272)
(20556)
基金
项目(111620)
科学(87875)
研究(87275)
基金(79703)
(68464)
国家(67754)
科学基金(57830)
社会(57420)
社会科(54166)
社会科学(54152)
(44667)
基金项目(40881)
教育(38985)
(36498)
编号(36036)
自然(32687)
自然科(31925)
自然科学(31919)
自然科学基金(31304)
资助(30896)
成果(30866)
(26271)
课题(26096)
重点(25618)
国家社会(24457)
(23933)
(23616)
(23559)
(23227)
创新(21867)
期刊
(88882)
经济(88882)
研究(55536)
中国(44079)
(35610)
(34465)
金融(34465)
(28166)
学报(25334)
科学(24048)
管理(22799)
农业(22334)
教育(21938)
大学(21116)
学学(19849)
业经(16901)
技术(14303)
财经(13867)
经济研究(13228)
(11927)
问题(11053)
农村(10282)
(10282)
(9726)
农业经济(9444)
(8941)
社会(8014)
(7943)
理论(7925)
经济问题(7650)
共检索到282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永秀   何昊  
百年变局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旨在实现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科学方案和全球共享发展的智慧方案进一步协同联动,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及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农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的关键维度,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是推进二者融合的关键实现路径。要围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贸易、科技、投资、数字农业和政策沟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农业国际合作水平,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加稳定、协调、绿色、开放的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丹  张越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城乡关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变化的主要矛盾和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实现的根本路径。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农村农业发展的"优先性",坚持精准扶贫,塑造新型城乡结构关系、利益关系、益贫关系,攻克城乡融合的难点与关键。在推进城乡融合进程中,要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城乡发展等值化,为城乡融合提供依托;构建要素双向配置互动机制,实现城乡经济融合化,为城乡融合提供新动能;打造特色小镇,实现城乡发展纽带化,为城乡融合提供空间载体,合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寿奎  徐建卿  
生态资本价值实现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源动力,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分析了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影响因素及路径,探讨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内在逻辑,“双碳”战略目标、自然生态资本产权及碳汇交易政策是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外在动力,乡村绿色发展、生态与文化振兴是二者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提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实现路径:认为生态资本价值实现要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合理规划产业与生态功能分区,通过碳配额管控创造生态产品需求,清晰界定生态产权,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完善生态产品定价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供给成本补偿及收益分配机制,加强补偿资金及交易市场监管,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协同推进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学云  程长明  
本文对农村三产融合必然性和可行性作理论解释和实证判定,分析了三产融合的应然性。分析表明,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用,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能促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工序性融合"和"结构性融合",从而实现利益的再分配,使产业振兴成为可能。实证研究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度不高、提升缓慢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有关。但总体来说融合水平呈上升走势,有进一步融合的动力。农村三产融合既有理论支持又有实践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然和可行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小艳  
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和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阐释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供需渠道不畅通、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坚持制度先行,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坚持精准匹配,畅通绿色金融供需渠道;坚持对标对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推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龙斌  
通过释放生态红利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最佳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三大基本逻辑,一是基于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两山”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二是基于政策推动、消费拉动和技术驱动的现实逻辑,三是基于国内大量案例的实践逻辑。乡村生态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经济效率提升,产业生态化有利于形成乡村生态产品品牌溢价,二者共同作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这一内在机理,围绕生态资源开发、农业绿色转型、资源产权流转和生态载体溢价的四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六大路径,即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秀慧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俞萍萍  赵永亮  
"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部署和科学论断。江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区域一体化及协调发展,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苏北地区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起点,又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直接惠及整个苏北地区,赋予了苏北五市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在分析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苏北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基础上,立足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依托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苏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刘江  王舒弘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承伟  
为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助力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本文创新性地从三个维度对文件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本文认为,学习掌握、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从内在逻辑上,深刻领会党领导“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丰富发展;从科学方法上,准确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从实践路径上,有力有效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决策部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玉茹  刘金方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智慧手段,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乡风文明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创新共享的乡村数字经济平台,营造绿色、低碳的数字农业生态,建设精准、科学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刘欢颜   胡卫卫   常亮  
党建引领是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事业的核心机制。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具有一体两面的鲜明特征,它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促推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二者是党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相互增能、相互证成的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的内在机理表征为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一致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和乡村振兴促进党建的锻造性。通过对山东省招远市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党建与乡村振兴互动实践取得卓越成效,但仍存在共识凝聚难、主体协同难、平台搭建难和策略实施难等问题,据此应以建构主体认同凝聚价值共识,以推动协同治理实现效能提升,以搭建互动平台奠定物质基础,以确保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互促和深度融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