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9)
- 2023(7961)
- 2022(6173)
- 2021(5935)
- 2020(4246)
- 2019(9761)
- 2018(9451)
- 2017(16962)
- 2016(9157)
- 2015(10093)
- 2014(10041)
- 2013(9704)
- 2012(9047)
- 2011(8332)
- 2010(8830)
- 2009(8055)
- 2008(7722)
- 2007(7152)
- 2006(6452)
- 2005(5586)
- 学科
- 济(38366)
- 经济(38321)
- 农(24700)
- 业(22626)
- 管理(19892)
- 农业(16852)
- 企(13680)
- 企业(13680)
- 方法(13549)
- 中国(13332)
- 业经(12835)
- 数学(10719)
- 数学方法(10445)
- 地方(9517)
- 学(9063)
- 财(8934)
- 理论(8860)
- 制(8838)
- 发(8054)
- 农业经济(7459)
- 教育(7331)
- 发展(7009)
- 展(6972)
- 策(6462)
- 银(6406)
- 银行(6399)
- 收入(6372)
- 融(6229)
- 金融(6228)
- 行(6166)
- 机构
- 学院(128498)
- 大学(126149)
- 济(49914)
- 经济(48541)
- 管理(45590)
- 研究(44394)
- 理学(38541)
- 理学院(38079)
- 管理学(37224)
- 管理学院(36977)
- 中国(34941)
- 科学(26990)
- 京(26918)
- 农(24410)
- 财(24352)
- 中心(21225)
- 江(21178)
- 所(21048)
- 范(19818)
- 师范(19661)
- 研究所(18959)
- 业大(18472)
- 财经(18074)
- 农业(17457)
- 北京(17046)
- 州(16965)
- 经(16323)
- 院(16220)
- 经济学(15871)
- 师范大学(15540)
- 基金
- 项目(83943)
- 研究(67691)
- 科学(66077)
- 基金(58402)
- 家(49954)
- 国家(49404)
- 社会(42780)
- 科学基金(42112)
- 社会科(40057)
- 社会科学(40049)
- 省(34039)
- 教育(31940)
- 编号(29815)
- 基金项目(29747)
- 划(27743)
- 成果(25662)
- 自然(23523)
- 自然科(22942)
- 自然科学(22938)
- 资助(22661)
- 自然科学基金(22482)
- 课题(21149)
- 发(19464)
- 重点(19174)
- 部(18335)
- 年(18156)
- 国家社会(17862)
- 创(17579)
- 性(17311)
- 项目编号(17120)
共检索到206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承伟
为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助力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本文创新性地从三个维度对文件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本文认为,学习掌握、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从内在逻辑上,深刻领会党领导“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丰富发展;从科学方法上,准确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从实践路径上,有力有效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决策部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提超 刘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农”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活的实践逻辑。从历史演进历程来探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发展脉络来解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现代化版图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的机理机制。探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处的历史方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全方位破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境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石;以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以农业数字化发展为引擎,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以农村绿色发展为底色,筑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态屏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着力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此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强国发展道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刘江 王舒弘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乡村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光敏 黄晓宇
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在于:企业既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完成市场条件的创造与生产要素的激活,也能为乡村振兴完成产业链融入构建与利益链耦合。实践中,企业在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投入、乡村资源盘活、全产业链带动、多元主体合作四种典型模式。针对当前的制约因素,借鉴四种典型模式经验,未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在四个方面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参与乡村市场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挖要素潜力,破解资源条件制约;整合延伸乡村产业链,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企业带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兴兴 朱守银 彭超
理清绿色食品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对于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绿色食品的内涵与要求,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基本契合。基于绿色食品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提炼总结出绿色食品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结合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瓶颈,提出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建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建设专业化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和销售渠道,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打造与宣传。
关键词:
绿色食品 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燕连福 毛丽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主要任务而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繁荣乡村;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农业高质高效的现代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稳定乡村;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建设盘活各种资源的活力乡村。就现实挑战而言,要厘清城市与乡村、粮食与经济、主线与底线、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城乡二元结构、粮食安全危机、规模返贫风险、农村资源固化等具体挑战。就实践路径而言,要从协调性、高质量、共同性和活力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铸牢农民富足的保障底线,唤醒农村改革的资源生机,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注入可靠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克巴雅尔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的痛点,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乡村旅游是以“三农”为基础的新型业态,能够充分发挥带动效应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在宏观层面提出地方政府衔接国家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逻辑机理 实践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郭提超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何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加快从扶贫金融向“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从支持生态扶贫向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传统金融扶持向金融科技赋能的四重逻辑转换,并由此针对性地破题制约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新形势新要求,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须立足新的逻辑起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从强化金融机构责任担当、完善各类金融互补合作机制、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设开放型乡村金融信息平台、加大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力度以及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