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6)
- 2023(11086)
- 2022(9226)
- 2021(8559)
- 2020(6983)
- 2019(15558)
- 2018(15578)
- 2017(28023)
- 2016(15944)
- 2015(18279)
- 2014(18620)
- 2013(18115)
- 2012(17452)
- 2011(15698)
- 2010(16234)
- 2009(15000)
- 2008(15181)
- 2007(14034)
- 2006(12619)
- 2005(11647)
- 学科
- 济(63763)
- 经济(63679)
- 管理(45318)
- 业(40977)
- 企(31276)
- 企业(31276)
- 财(26243)
- 中国(24441)
- 地方(23361)
- 农(21478)
- 方法(17671)
- 制(16872)
- 学(16013)
- 业经(15750)
- 农业(14467)
- 数学(14044)
- 银(13922)
- 银行(13885)
- 数学方法(13775)
- 财政(13577)
- 行(13368)
- 融(12806)
- 金融(12797)
- 体(12143)
- 地方经济(11996)
- 理论(11702)
- 务(11548)
- 财务(11507)
- 财务管理(11457)
- 发(11384)
- 机构
- 学院(223605)
- 大学(219884)
- 研究(86315)
- 济(83394)
- 经济(81177)
- 管理(75434)
- 中国(66934)
- 理学(61924)
- 理学院(61055)
- 管理学(59726)
- 管理学院(59318)
- 科学(55211)
- 京(50147)
- 财(48217)
- 所(46528)
- 农(43839)
- 研究所(41483)
- 中心(39158)
- 江(38433)
- 农业(34004)
- 业大(33890)
- 财经(32820)
- 范(32787)
- 北京(32614)
- 师范(32373)
- 省(31632)
- 院(31539)
- 州(30911)
- 经(29316)
- 技术(28383)
- 基金
- 项目(138930)
- 科学(106163)
- 研究(103288)
- 基金(94374)
- 家(83763)
- 国家(82924)
- 科学基金(68286)
- 社会(61584)
- 社会科(58003)
- 社会科学(57990)
- 省(57447)
- 基金项目(48976)
- 划(47908)
- 教育(47066)
- 编号(43897)
- 自然(42596)
- 自然科(41512)
- 自然科学(41498)
- 自然科学基金(40657)
- 资助(38780)
- 成果(38306)
- 发(35551)
- 课题(32813)
- 重点(32169)
- 部(28563)
- 创(28187)
- 发展(28070)
- 展(27620)
- 年(26648)
- 创新(26408)
共检索到379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秋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资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开始对一些主体功能区实施资源保护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提高补偿标准;要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及良好湖泊等的保护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继红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财力在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能够均衡地区之间财政能力,提高公共物品外部性的内在化水平。京津冀三地GDP、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泰尔指数虽逐年减小,但仍体现出地区差,目前在京津冀三地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仍面临各地政府合作不足、各级政府事权不明确、财政基础数据不充分等问题。应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对口支援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探索符合京津冀实际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横向转移支付 京津冀协同发展 泰尔指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桂芝
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落实和实施。其核心宗旨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下,作为促进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晓慧 李松森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双正 要雯
本文在明确界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然后深刻剖析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满足主体功能区上的缺陷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财政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自鸾 杨洋
一、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博弈分析模型构建(一)模型构建的几个前提假定我们首先假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是“理性经济人”,由于行政管辖职能范围的大小不同,导致两者自身的利益追求和所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也各不相同:(1)一方是中央政府,其目标是实现全国范围的效用最大化(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和社会福利、公共产品供给最大化);一方是地方政府,其目标是获得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阎宇
财政调控作为一种比行政控制更为适当和有效的调节地方政府行为的方式,可以通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来实现。而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结构不合理、分配方法不规范,为此,迫切需要调整转移支付的模式选择、改进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分配方法。
关键词:
财政调控 转移支付 模式 结构 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对下级政府无偿的资金拨付,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无论从规模设置还是从制度安排来看,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都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运行的最主要内容,本文着重就此展开分析,对地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暂不作探讨。对于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和形式划分,本文认为应与目前中央补助地方的形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涌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支付体系,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破解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今后中央财政应在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继续与各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综合施策、共同推动。
关键词:
生态 转移支付 主体功能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伏润民 缪小林
2008年,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体系下设立了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各省区再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相应的资金分配办法,其最终目标是引导生态功能区政府和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由于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增强生态功能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加之各省区的资金分配方案又各不相同,自然,制度设计的初衷与最终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本文主张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定位在生态外溢价值补偿上,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首先,本文基于不同补偿路径提出了"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理念;其次,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分别测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资源稀缺价值和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升
一、应借鉴国外经验,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纳入法制框架。将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纳入法制框架,使之规范化,改变中央单边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局面,形成良好的财政收支预期。德国的《税收分配法令》和《联邦与州间财政平衡法令》对有关的转移支付操作办法做出了明确规定。日本的《地方预算法》、《地方税法》、《地方自治法》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与形式都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迪 唐雷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原财政包干体制中的转移支付因素、分税制中的税收返还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同时并存 ,双轨运行。现阶段应注意 :(1)目前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还是很小 ,为了更好地取得省区间横向平衡 ,转移支付体系应从“收入返还”调整为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转移支付体系 ;(2 )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力度 ,明确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 ;(3)财政转移支付要在广度上、深度上落实好 ,同降低税收负担结合起来
关键词:
财政 转移支付 国际经验 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飞 陶然 徐志刚 刘明兴
结合财政分权的理论文献,本文描述了中国最近10多年来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变,并分析了财政集权过程中转移支付增加对地方财政供养人口的影响。利用中国1994—2003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我们从实证角度确立了转移支付增加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的因果关系,并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面临着无论增加哪种转移支付都可能带来问题的两难处境。要在控制政府冗员增长的同时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中国需要建立一个财政上更加分权和行政管理上更有基层参与性的政府管理体制。
关键词:
财政集权 转移支付 财政供养人口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建国 李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