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0)
2023(8839)
2022(7264)
2021(7018)
2020(5746)
2019(13005)
2018(12692)
2017(23365)
2016(12049)
2015(13600)
2014(12796)
2013(12630)
2012(11856)
2011(11011)
2010(11093)
2009(10329)
2008(10195)
2007(9175)
2006(8159)
2005(7283)
作者
(31402)
(26298)
(26265)
(24993)
(16834)
(12498)
(11694)
(10177)
(10107)
(9163)
(9157)
(8666)
(8402)
(8391)
(8160)
(8103)
(7801)
(7610)
(7476)
(7003)
(6686)
(6116)
(6087)
(6073)
(5892)
(5837)
(5752)
(5535)
(5335)
(5132)
学科
(53917)
经济(53757)
管理(37843)
(36858)
(32955)
企业(32955)
方法(22820)
中国(20212)
数学(17368)
数学方法(17256)
技术(15776)
业经(14098)
(13764)
技术管理(11948)
(11882)
理论(11630)
(11533)
贸易(11522)
(11299)
(10720)
(10272)
(10094)
(9253)
银行(9248)
(9030)
农业(8731)
(8599)
金融(8598)
(8189)
地方(7986)
机构
大学(175173)
学院(170667)
(82752)
经济(81508)
管理(68062)
研究(62651)
理学(58686)
理学院(58039)
管理学(57416)
管理学院(57060)
中国(48977)
(37289)
(37204)
科学(33150)
(29419)
财经(29248)
经济学(27214)
中心(27120)
(26846)
研究所(26597)
北京(24417)
经济学院(24280)
(23978)
(23059)
师范(22943)
(22265)
财经大学(21942)
(19813)
商学(19352)
商学院(19167)
基金
项目(111708)
科学(92247)
研究(87591)
基金(84724)
(72677)
国家(72073)
科学基金(63152)
社会(62076)
社会科(57943)
社会科学(57930)
基金项目(43843)
(40370)
教育(40298)
自然(36449)
自然科(35737)
自然科学(35729)
自然科学基金(35211)
(34736)
编号(33203)
资助(33016)
(29580)
成果(28277)
(27131)
国家社会(26958)
创新(26613)
重点(25356)
教育部(24461)
(24459)
中国(24253)
课题(23602)
期刊
(90968)
经济(90968)
研究(59254)
中国(41085)
管理(29131)
(28112)
教育(24320)
科学(23606)
学报(20568)
(18650)
大学(17224)
经济研究(16139)
财经(15905)
(15689)
金融(15689)
学学(15640)
技术(14639)
(13986)
农业(12922)
业经(12244)
问题(11743)
(11618)
世界(10967)
科技(10079)
国际(9978)
技术经济(9865)
(8588)
论坛(8588)
(8294)
图书(7959)
共检索到268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君  
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科学、最有效的中国理论。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简单套用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教科书可用,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金燕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期刊评价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待加强、待改进甚至待纠正的问题。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期刊发展与学术繁荣。[方法/过程]在分析我国四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向,最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体系为例,分析期刊评价的实践创新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在三个方面还有待加强,在构建该评价体系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五个方向,我国期刊评价实践工作在指标体系、分类机制、同行评议专家团队构建、同行评议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评价监督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全面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在我国哲学社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永进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起到了开创性和奠基性作用。他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创新性构建;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明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推动了学术体系的方向性发展;参与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指导设立相关研究机构,支持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促进了学科体系的时代性完善。考察毛泽东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经验,对于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建华  
服务社会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是不断获取知识、方法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要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风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凡  
全球治理效果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内在关联,全球治理的"实效"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勃兴,而全球治理的"失效"则会加速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衰落。从实践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治理中面临"失效"境地,比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在全球治理中的"失效"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治理中逐步发挥出"实效",比如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和谐世界"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治理中的"实效"。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在各项事业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学术环境的重大举措。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突出了创新在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吴卫星   李建军   王擎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①。这“六个强大”是关于现代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要义。在“六个强大”中,前两强即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金融强国的最核心标识,是金融强国的纲;后四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金融强国的目。这里,我想主要就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央行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天权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软实力和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研究型、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振磊  
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发展,重点打造学科交叉类创新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大命题。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劝宝  张松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广度、深度、方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明显存在与学科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很适应的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弊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云香  
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其创新主要体现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上的飞跃,那么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传承文明和创新理论上。近几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瑞平  陈殿林  
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和制度动力推动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环境动力包括政治环境动力、经济环境动力和文化环境动力。主体动力通过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来实现。在制度动力方面,需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环节中进一步确立优先权制度给创新以最初的制度动力,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给创新以制度的支撑、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监督制度给创新制度以恒久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