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8)
2023(14581)
2022(12286)
2021(11814)
2020(9684)
2019(22570)
2018(22485)
2017(43188)
2016(23491)
2015(26878)
2014(27012)
2013(26306)
2012(23801)
2011(21483)
2010(21435)
2009(19347)
2008(18843)
2007(16358)
2006(14298)
2005(12892)
作者
(65984)
(54532)
(54153)
(51824)
(34840)
(25966)
(24658)
(21562)
(20892)
(19341)
(18548)
(18545)
(17431)
(17239)
(16916)
(16830)
(16325)
(15990)
(15588)
(15556)
(13662)
(13450)
(13047)
(12400)
(12201)
(12112)
(12086)
(11922)
(10917)
(10714)
学科
(94968)
经济(94863)
管理(63269)
(60515)
(49229)
企业(49229)
方法(40884)
数学(35075)
数学方法(34719)
中国(29180)
(26474)
(21946)
业经(21917)
(21237)
(18670)
贸易(18655)
(18184)
地方(18113)
农业(17440)
(17420)
理论(16772)
(14934)
教育(14554)
(14309)
银行(14269)
技术(14227)
环境(14049)
(13666)
(13485)
金融(13483)
机构
大学(330885)
学院(327452)
(133837)
经济(131101)
管理(127932)
研究(113833)
理学(110508)
理学院(109273)
管理学(107486)
管理学院(106902)
中国(84946)
(71632)
科学(69484)
(59083)
(56672)
研究所(51975)
(50692)
中心(50075)
财经(47584)
业大(46932)
(46141)
北京(45933)
(45090)
师范(44700)
(43496)
经济学(41140)
(41118)
农业(39640)
(37565)
经济学院(36993)
基金
项目(223390)
科学(175519)
研究(166599)
基金(161735)
(140816)
国家(139653)
科学基金(119284)
社会(104898)
社会科(99270)
社会科学(99241)
基金项目(85483)
(84928)
教育(76867)
自然(75855)
自然科(74119)
自然科学(74102)
自然科学基金(72779)
(72363)
编号(68298)
资助(66407)
成果(56568)
(50101)
重点(50055)
(47906)
课题(47247)
(46268)
国家社会(43312)
教育部(43208)
创新(43199)
大学(42375)
期刊
(146136)
经济(146136)
研究(100015)
中国(64663)
学报(51394)
科学(47977)
管理(47473)
(47044)
(43169)
教育(43009)
大学(39102)
学学(36219)
农业(33343)
技术(28771)
(26558)
金融(26558)
经济研究(24355)
财经(23283)
业经(22950)
(19991)
图书(19320)
问题(19175)
(18142)
理论(15560)
(15529)
科技(15429)
技术经济(15276)
世界(15074)
现代(14760)
(14731)
共检索到481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红  
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始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自觉探索和反思。中国的市场化社会转型必然要求从现代性语境中出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时代的需要和新的实践实现自身的观念更新。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社会哲学研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兴起和发展的观念基础。政治哲学的兴起拓展并深化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在社会哲学研究的早期确立了“全面的现代化”观念,呼唤着现实性的政治哲学的研究;在新时代,关于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阐释和建构,深化了对中国式全面现代化的理论研究。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研究,就要坚持整体性观念,注重对历史传统的研究,开展中西现代化的多层次比较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国强  
“公正”的出现与使用,是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被推崇备至并被习惯性地相提并论的产物。公平与正义具有紧密联系,正义是公平的目的和基础,公平是正义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来看,都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独立法哲学范畴。从内涵倾向和表述侧重来看,公正虽必然涉及正义,但主要指的还是公平。公正在内涵本质维度上,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兼容互通,以公平为主要内容但隐含着正义的背景和宗旨;公正在外延形式维度上必然体现出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此时应以公平的外延形式为准,采用消极的手段来调和利益与价值。公正法哲学维度的辨明,将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哲学的进步并为世界法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撑,为其国内展开提供切实保障,并为其国际辐射提供有效助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范晓光  
<正>主持人语:社会学是一门由现代化催生并伴随现代性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年轻学科。自从1979年的恢复和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坚持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皆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刻,要科学系统地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方法论层面展开对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讨论恰逢其时。为此,本专题特刊发三篇论文,作者分别从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出发追问中国社会学的特色与自觉意识、从社会视角指明社会学必须进入主体领域(政府、企业、金融、法律)以重塑学科的价值关怀和理论视野、以第四次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社会学何以深化新劳动研究的新思路,构成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学理预判,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新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胡怀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抽象出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解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生产力的现代化又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又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迭代升级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陈琦  陈洋毅  雷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深刻指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荣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成为当下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和研究视域。作为世界历史的“资本”阐释,《资本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力、拓展空间和发展界限,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中发生世界观转变、对社会历史现实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实现方法论变革以及在对资本逻辑造成人的消极发展的无情批判中提出价值观展望,最终达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解答。这一解答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任务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中国式教育哲学是指从中国儒家传统哲学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辨。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辨的就是人生教育应该何所为的问题。人生教育应在"三人"教育即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受着何种教育,便养成何种人格,成为何种人才,便会过何种人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修养高尚人格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不只是才能教育,更是人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充沛的人文气场让人体会到"斯文在兹",而且是智仁勇融为一体的精神教育。人格教育是做人的"内圣"教育,人才教育是做事的"外王"教育,"内圣外王"的做人做事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做人教育旨在成己的"内圣",做事教育旨在成物的"外王"。中国式人生教育是成己成物的"仁—生"教育,把提升心灵境界和实现人的整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爱萍  
坚持人民立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创新成果,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点、切入点、关键点和着力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梁永佳  
<正>主持人语:人类学是一个通过认识人类文化差异来认识和丰富自身的学科。除中国外,世界强国和一流高校均有强大的人类学机构。虽然中国高校有大批从事本专业与人类学交叉研究的学者,虽然我国公众对人类学兴趣有增无减,虽然人类学专业毕业生正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范围,但中国没有几个像样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过去十几年中甚至出现明显的萎缩。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
关键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元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数据成为新要素、创新成为新主驱动力、协调融合发展成为新思路、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高水平开放成为新拓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目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新型工业化是我国中长期多重战略重任的实现路径,数字化变革、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导向等重塑了我国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为此,我们需要重点从关键要素、融合创新、结构优化、政策转型等方面完善工业化的运行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炜杰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