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8)
2023(12525)
2022(10454)
2021(9550)
2020(7512)
2019(17161)
2018(16717)
2017(31478)
2016(16556)
2015(18694)
2014(18673)
2013(18679)
2012(18006)
2011(17036)
2010(17251)
2009(15843)
2008(15570)
2007(13872)
2006(12909)
2005(12116)
作者
(48903)
(40621)
(40556)
(38595)
(26486)
(19384)
(18326)
(15742)
(15669)
(14376)
(14258)
(13497)
(13270)
(13201)
(12887)
(12685)
(12150)
(11714)
(11658)
(11255)
(10496)
(9859)
(9807)
(9416)
(9266)
(9262)
(8970)
(8697)
(8190)
(8085)
学科
(99156)
经济(99076)
管理(42972)
(39408)
中国(32065)
方法(29468)
地方(29132)
(29043)
企业(29043)
数学(25888)
数学方法(25748)
(22215)
业经(19381)
地方经济(17186)
(17148)
贸易(17133)
(16513)
(16376)
农业(15364)
(15313)
环境(15189)
(15098)
(14653)
金融(14652)
(14424)
银行(14415)
(14187)
(13972)
(11923)
(11187)
机构
学院(249524)
大学(249401)
(121685)
经济(119383)
研究(100356)
管理(89977)
中国(77300)
理学(75429)
理学院(74390)
管理学(73493)
管理学院(72970)
科学(56130)
(55447)
(51631)
(50499)
研究所(45437)
中心(42922)
财经(40200)
经济学(39467)
(37977)
(36523)
北京(36435)
(36277)
(35797)
(35708)
师范(35451)
经济学院(35190)
科学院(30803)
(30349)
业大(29547)
基金
项目(156897)
科学(125708)
研究(118214)
基金(115287)
(99770)
国家(98989)
科学基金(84434)
社会(80002)
社会科(76094)
社会科学(76079)
基金项目(59589)
(58384)
教育(52275)
(50151)
自然(49901)
自然科(48728)
自然科学(48718)
自然科学基金(47830)
资助(46886)
编号(45733)
(41159)
成果(37644)
重点(36154)
(35718)
国家社会(34522)
发展(34469)
(33937)
课题(33599)
(31988)
中国(31746)
期刊
(148801)
经济(148801)
研究(87681)
中国(56576)
管理(36947)
(36155)
科学(34281)
(34216)
学报(31963)
(27657)
金融(27657)
教育(26442)
经济研究(25294)
大学(24914)
农业(23711)
学学(23280)
业经(21977)
技术(21746)
财经(21185)
问题(20561)
(18630)
(17326)
世界(16243)
国际(15990)
技术经济(13993)
(13172)
资源(12860)
现代(12497)
经济问题(12044)
(12033)
共检索到408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明义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发达的工业化和高度的城市化,而城市圈域经济正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其所具有的高聚集、高聚级、开放性和自组织经济的特征,不仅表现为一个城市圈域经济范围内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和工业化的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卫  陈克禄  
本文要探讨的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21世纪全球竞争单位的大城市群的发展问题。城市群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发展对策。中国城市群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市群的经济贡献率偏低,首位城市的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城市之间融合度差。在对中国城市群的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提升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九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王建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三个国土大国,幅员面积比美国还要辽阔,但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国土资源条件与日本类似。鉴此,我国应采取哪种区域发展模式最有利呢?随着我国高速增长时代的到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与日俱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萍  
本文研究了当代中国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转型初期、深入发展阶段和新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生产要素报酬率、商品市场价格、企业利润的地域空间差异变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是诱致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的内在经济动因,提出应以稀缺性最强且最缺乏市场供求弹性的生产要素为核心,在中心城市与其边缘圈域之间优化配置资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薇  毕芳  
为了提高西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环境中,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借助SPSS20.0对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笔者基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以期促进西北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香青  魏浩  
本文借鉴外贸依存度的基本理论构建了地区外贸依存度,并根据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计算了地区外贸依存度,认为地区外贸依存度的不同特点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中心—外围"开放型的北京模式、"自我循环"封闭型的上海模式、"加工贸易"对外型的广东模式,重点对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认为:基于国家整体经济安全的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有新的战略构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王建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这说明我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全国分工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从交通运输量看,我国省际经济交流占近三分之一。从美日区域结构模式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由于国土和平原面积辽阔,可以采取全国大分工式的区域布局模式和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日本由于国土狭窄,平原面积更少,只能采取"都市圈"式的区域布局模式,即在国内的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向前  刘明杞  张怡曼  张海娇  林晓敏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要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必须对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协调、优化与控制。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三大都市圈,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得出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对应的人才战略,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一定会更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焕波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施建刚  王哲  
文章利用1970~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结合三次函数型和对数函数型拟合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70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进程基本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正常发展;但由于认识偏差导致制度障碍,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并未表现出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在逐步缩小,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滞后值为12.31%。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推论:中国这种整体下移的发展路径导致经济发展的低效率,并降低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守红  
本文选取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外向型经济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最不发达城市。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中心城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中国是否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几年学界和政府特别关心的问题。由于城市是工业生产的主体和对外贸易的基本单元,因此,在开放经济中我国城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来选择恰当的国际分工模式,这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库"2000~2011年的数据,对城市出口多元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参与国际分工时越会采取多元化策略。这意味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的国际分工参与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李婷  汤丹宁  
城市群是经济空间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认为,我国城市群地区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双重集聚外部性,即单个城市聚点外部性和城市间网络外部性共同驱动的结果。基于1997~2010年我国22个城市群128个城市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支持本文理论观点。具体来说,聚点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教育与研发、FDI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网络外部性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市群分工协作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城市群知识共享更多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提升,而FDI城市群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经验证据还表明,东部城市群的双重外部性显著强于中西部城市群,因而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核...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中国是否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近几年学界和政府特别关心的问题。由于城市是工业生产的主体和对外贸易的基本单元,因此,在开放经济中我国城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来选择恰当的国际分工模式,这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库"20002011年的数据,对城市出口多元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参与国际分工时越会采取多元化策略。这意味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的国际分工参与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