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
2023(1170)
2022(911)
2021(825)
2020(625)
2019(1316)
2018(1389)
2017(2313)
2016(1302)
2015(1612)
2014(1723)
2013(1473)
2012(1436)
2011(1266)
2010(1275)
2009(1087)
2008(948)
2007(934)
2006(857)
2005(783)
作者
(3721)
(3164)
(2960)
(2889)
(1850)
(1447)
(1395)
(1209)
(1187)
(1058)
(1057)
(1010)
(1005)
(987)
(980)
(950)
(917)
(901)
(838)
(835)
(818)
(761)
(755)
(716)
(707)
(703)
(697)
(684)
(643)
(633)
学科
(4213)
经济(4194)
中国(2664)
教育(2604)
管理(2412)
(1967)
(1766)
(1707)
(1629)
地方(1621)
(1413)
金融(1413)
(1275)
银行(1272)
(1267)
(1180)
企业(1180)
(1094)
(1087)
理论(1069)
(1055)
农业(992)
教学(945)
业经(885)
体制(877)
发展(865)
(856)
地方经济(848)
制度(838)
(838)
机构
学院(16751)
大学(16498)
研究(7596)
(5994)
经济(5804)
中国(5591)
管理(4702)
科学(4591)
(3974)
(3870)
理学(3779)
理学院(3713)
管理学(3612)
教育(3594)
管理学院(3580)
研究所(3571)
中心(3442)
(3429)
师范(3399)
(3279)
(3251)
(2928)
(2926)
技术(2766)
北京(2745)
师范大学(2718)
农业(2485)
职业(2317)
(2302)
研究院(2287)
基金
项目(10677)
研究(9186)
科学(8512)
基金(6835)
(6071)
国家(5989)
社会(5306)
教育(5031)
社会科(4942)
社会科学(4942)
科学基金(4756)
(4453)
编号(4062)
(3933)
成果(3933)
课题(3587)
基金项目(3318)
(3045)
(3016)
(2820)
重点(2754)
资助(2648)
(2545)
自然(2524)
发展(2490)
(2474)
自然科(2449)
自然科学(2448)
(2426)
自然科学基金(2406)
期刊
(8078)
经济(8078)
中国(6590)
研究(6444)
教育(6153)
(3247)
学报(2654)
科学(2441)
(2410)
(2305)
金融(2305)
农业(2235)
大学(2072)
管理(1997)
学学(1864)
技术(1825)
职业(1788)
业经(1410)
经济研究(1390)
(1195)
技术教育(1103)
职业技术(1103)
职业技术教育(1103)
财经(1059)
(1035)
论坛(1035)
(919)
(899)
问题(866)
改革(813)
共检索到29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目标。这个总体目标既表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方向与国际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一致,同时要求继续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纳教育模式,使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一、随班就读是我国发展全纳教育的重要方式全纳教育(也称为融合教育)是当今国际特殊教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潘镭  张延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保平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体现着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和安全网络。从当前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来看,迫切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矛盾。 (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突破口的选择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其内在构成项目及其各子系统有机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在我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建松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的发展阶段,必须构建一个立体、开放、多元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可以从社会满意的外部指标去构建,亦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指标去构建,但是其关键是必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当前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应当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入手,着力做好状态数据分析、教学条件标准等六方面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工作,实现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彦  
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进行归纳,对各地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概况和剖析,提出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俊英  
社会保障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项传承过去、连接未来的基本生存保障制度,在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主要是对非农业人口实行全面保障,农业人口享受的保障范围极其狭小,农村社会保障只能依靠"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人口社会属性的转变等客观因素,使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社会成员在年老、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后,需要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以及医疗、照护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否则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更谈不上幸福。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老年人对于晚年的生活要求不高,有吃有穿有住即可。在摆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产存量重组、保持社会稳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劳动者身体素质、为经济增长筹集资金和对国民经济运行实行政策调节,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换中,国有经济,特别是历史较长、负担较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重点和难点。作者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各类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指出“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值得重视。针对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作者还提出了改进企业和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管理工作的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定铨  
论建立健全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郑定铨一、多层次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作用多层次社会保障的含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结构、保障项目的多层次;二是保障基金筹集的多层次;三是保障方式的多层次;四是保障待遇水平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增梅  孔庆梅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必须统筹兼顾、规范运作,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定铨  
一、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的基本框架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结构、保障项目的多层次;二是保障基金筹集的多层次;三是保障方式的多层次;四是保障待遇水平的多层次。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社会成员在年老、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后,需要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以及医疗、照护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否则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更谈不上幸福。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老年人对于晚年的生活要求不高,有吃有穿有住即可。在摆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恬恬  李芳凡  栾先骏  
中共十八大以来,城乡社保体系的统筹规划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城乡统筹的适应流动性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遵循责任共担原则,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要遵循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健全的适应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应包括4个基本体系:城乡统筹就业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劳动关系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恬恬  李芳凡  栾先骏  
中共十八大以来,城乡社保体系的统筹规划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城乡统筹的适应流动性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遵循责任共担原则,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要遵循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健全的适应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应包括4个基本体系:城乡统筹就业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劳动关系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恬恬  李芳凡  栾先骏  
中共十八大以来,城乡社保体系的统筹规划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城乡统筹的适应流动性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遵循责任共担原则,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要遵循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健全的适应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应包括4个基本体系:城乡统筹就业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劳动关系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