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3)
- 2023(385)
- 2022(284)
- 2021(255)
- 2020(185)
- 2019(395)
- 2018(418)
- 2017(612)
- 2016(368)
- 2015(387)
- 2014(420)
- 2013(379)
- 2012(356)
- 2011(274)
- 2010(293)
- 2009(251)
- 2008(243)
- 2007(304)
- 2006(211)
- 2005(205)
- 学科
- 济(1015)
- 经济(1014)
- 管理(802)
- 业(633)
- 中国(620)
- 教学(479)
- 农(458)
- 理论(436)
- 企(396)
- 企业(396)
- 学法(375)
- 教学法(375)
- 教育(361)
- 农业(354)
- 学理(328)
- 学理论(328)
- 方法(318)
- 地方(306)
- 数学(296)
- 数学方法(289)
- 业经(262)
- 研究(233)
- 学校(230)
- 技术(221)
- 贸(205)
- 贸易(205)
- 发(201)
- 税(201)
- 易(198)
- 收(197)
- 机构
- 大学(4429)
- 学院(4231)
- 济(1523)
- 管理(1521)
- 经济(1461)
- 研究(1435)
- 理学(1206)
- 理学院(1192)
- 管理学(1165)
- 管理学院(1158)
- 中国(1070)
- 京(1002)
- 工程(902)
- 江(876)
- 科学(793)
- 技术(780)
- 教育(735)
- 职业(709)
- 财(696)
- 北京(681)
- 院(674)
- 中心(660)
- 范(645)
- 师范(639)
- 所(622)
- 业大(610)
- 州(606)
- 农(591)
- 公司(573)
- 省(542)
共检索到7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六生
“双进工程”,是“学校进社会,社会进学校”的简称,其含义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从而取得社会的支持。笔者阐述了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双进工程”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实施“双进工程”的环境和条件,并指出“双进工程”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
“双进工程” 办学模式 措施 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度坤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缺乏工程体验的现状,对增强高职学生工程体验感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以机电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岗位需求,对机电一体化方向主干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以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职业素养与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工程体验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着力使学生获得一种类似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工程体验。
关键词:
高职机电 工程体验 课程整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惠坚 刘洁 康思琦 郭立银 关冬梅 龙立功 朱立伟 张雅丽 吴云溪 王红梅 王少华 李桂霞 陈斗雪
成果项目基于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适应性理论,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和原则要求而进行的"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机制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从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路径设计,并选择软件技术等11个专业开展改革实践;项目成果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职教集团"、"教学企业"、"互聘共培、双岗双薪"教学团队等核心理念与实践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晓军 郑伦楚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实践创新能力。"两会"后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并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楠
高校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时代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党建+行政服务"的双融合双促进工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对高校实行"党建+行政服务"的双融合双促进工作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高校 “党建+行政服务” 双融合双促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雷 陈青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是地方高校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必须做出的选择。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积极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实施的"能力导向、多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具成效,受到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卓越工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卓越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伟
梳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能清楚地看到两大脉络:近代高等教育和红色高等教育。这两大脉络都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都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创建于陕北公学的中国人民大学,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历史发展表明,我们党不仅能够创办出色的大学,而且党的领导是建设"双一流"的根本保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殷忠勇
科学认识"双一流"建设中的教育自信,意味着我们可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牢固树立和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的国情基础,坚定破除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桎梏,不断推动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
教育自信 “双一流”建设 中国大学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晓静 刘华强 高晶
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系统内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学校、政府、行业、企业这四个生态要素间的关系分析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发现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索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微观层面,"校企"合作形成生态核;中观层面,"行校企"内三元联动形成生态基;宏观层面,"政校企"外三元联动形成生态库,这三层面彼此联系,协同促进"双三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开展。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生态因子 双三元 人才培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纪年
许继集团(下称“许继”)是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及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为主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为客户提供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电源装置、通信设备、开关、变压器等输变电设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萱 介邓飞 叶大鹏
"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是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地方农林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地方农林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目前此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及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形势下培养模式改善途径,旨在为地方和区域培养优秀农业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以及促进福建省农业工程学科长足发展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全国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详
文章分析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矿业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构建创新人才思政教育工程、完善生源选拔机制、拓展毕业生多元化发展途径、探索多层次及梯度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五个方面。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双一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卉 韦玉球 赵诗嘉 朱丽娜
民办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双创融合的背景下,为社会培养更多“对接新型产业”的综合型创新人才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新的发展目标。认清民办高校双创教育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处的水平、存在的差距和挑战,研究和学习双创融合背景下各高校优秀的双创教育模式,探寻有效的“课—训—赛—创—产”民办高校双创教育模式和实施路径,为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产学研合作为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安国 张云鹰
对上海高校实行“宽进严出”办学模式的探讨唐安国张云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在适应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契机。但是,由于英才教育的办学模式没有改变,仅由国家支持少部分人上大学难以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适应。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