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4)
- 2023(8676)
- 2022(7082)
- 2021(6910)
- 2020(5447)
- 2019(12850)
- 2018(12581)
- 2017(21869)
- 2016(12525)
- 2015(14514)
- 2014(14257)
- 2013(13415)
- 2012(12609)
- 2011(11726)
- 2010(11954)
- 2009(10576)
- 2008(10397)
- 2007(9453)
- 2006(8565)
- 2005(7731)
- 学科
- 济(46251)
- 经济(46200)
- 管理(24987)
- 中国(23915)
- 业(21290)
- 教育(20477)
- 方法(17181)
- 企(15523)
- 企业(15523)
- 数学(15337)
- 数学方法(15167)
- 农(13550)
- 贸(10824)
- 贸易(10814)
- 易(10642)
- 学(10000)
- 理论(9617)
- 财(9502)
- 发(9070)
- 制(8690)
- 业经(8657)
- 地方(8511)
- 农业(8390)
- 关系(8171)
- 融(7616)
- 金融(7616)
- 银(7550)
- 银行(7546)
- 发展(7468)
- 行(7418)
- 机构
- 大学(168839)
- 学院(160807)
- 济(69976)
- 经济(68643)
- 研究(68620)
- 管理(51971)
- 中国(47368)
- 理学(43529)
- 理学院(42871)
- 管理学(42044)
- 管理学院(41689)
- 京(39351)
- 科学(36413)
- 所(33463)
- 范(32300)
- 师范(32159)
- 财(31929)
- 教育(31290)
- 研究所(30316)
- 中心(29009)
- 北京(26928)
- 师范大学(26889)
- 院(24708)
- 江(24652)
- 财经(24405)
- 经济学(23348)
- 经(22663)
- 农(21506)
- 经济学院(20888)
- 技术(19398)
- 基金
- 项目(102029)
- 研究(84973)
- 科学(82679)
- 基金(72918)
- 家(63825)
- 国家(62818)
- 社会(53744)
- 科学基金(51912)
- 社会科(50609)
- 社会科学(50597)
- 教育(46867)
- 省(36731)
- 基金项目(36158)
- 编号(35236)
- 划(34587)
- 成果(32720)
- 资助(30110)
- 自然(29114)
- 课题(28798)
- 自然科(28432)
- 自然科学(28422)
- 自然科学基金(27954)
- 部(26384)
- 重点(25181)
- 年(23884)
- 发(23850)
- 教育部(23678)
- 中国(23392)
- 性(22825)
- 国家社会(22715)
共检索到274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曲霞
同民国时期的其他高等教育家一样,革命者高等教育家也知识渊博、学养深厚。革命者高等教育家也把教育视为强国安邦之本,矢志不渝办教育。改革开放30年来,涌现出一批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建设的高等教育家。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刻体会到,坚守中国特色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如何在世界一流大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民选 朱福建 黄兴丰 吕杰昕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在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发出的最强音。中国教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对于凝练中国教育智慧、提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亲和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提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这一命题,并不等于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好故事,更不等于我们已经会讲故事,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为例,就"为什么要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别人来听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和"谁来讲故事"等问题进行研探,以期为我国教育同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希 冯建军
在不平衡的世界学术知识体系中,以充沛的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全球教育治理带来中国声音,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整体机制和学术氛围的创设,更有赖于中国教育研究者个体的自省自觉。凭借反思性概念,通过对教育学领域中国青年学者的非结构式访谈,发现受访者在文本语言、机构政策和社会文化三个情境层次体现不同的主导反思性,分别为沟通的反思性、自主的反思性与元反思性。元反思性是学者参与国际期刊发表过程中文化自觉的体现,有助于在国际学术领域发出贴地的、本土的中国教育声音。为在国际学术领域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教育研究者应将学术创作作为反思性的表达,重视中国教育实践探究和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并积极融通中外教育研究学术话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李立国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关键词:
中国教育传统 校长 教育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铁慧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盯发展战略,服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为"中国梦想"增强支撑,为"中国教育"增强引领,为"中国贡献"增强驱动。当前,"双一流"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要找准发展定位,抓住关键环节,聚焦根本、夯实基础,聚焦特色、分类发展,聚焦内生、增强动力,精准推进实施。要建设政府、学校、教师、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加快构建法治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切实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能级,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伟
梳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能清楚地看到两大脉络:近代高等教育和红色高等教育。这两大脉络都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都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创建于陕北公学的中国人民大学,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历史发展表明,我们党不仅能够创办出色的大学,而且党的领导是建设"双一流"的根本保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殷忠勇
科学认识"双一流"建设中的教育自信,意味着我们可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牢固树立和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的国情基础,坚定破除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桎梏,不断推动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
教育自信 “双一流”建设 中国大学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将大学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中,迎来了"双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在系统分析我国高校重点建设政策发展变迁,分析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变化,分析大学、学科发展各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双一流"建设需要向以合作为主导的系统生态方向调整。在国家政策层面,要支持一流大学建设常规化、制度化,加强育人工作,推动科研和服务职能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开放,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在大学层面,要树立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培养引领社会的时代新人,融入和引领世界科技,支撑区域社会经济,以制度维护好学科生态。在院系学科层面,要强化特色追求创新,推动内外部的协同合作,加强实验室自主性硬件建设,努力造就学术领衔大师。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政策 战略 合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阳军 渠晴晴
打造一流教育学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比较了中外15所大学SSCI教育学学科的篇数、篇均被引以及论文所发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的差异及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在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少数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科,但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种差距在加剧。
关键词:
教育学 世界一流学科 SSCI 被引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春艳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在进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的新阶段。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的关键因素。实现教师教育振兴,建设一流的教师教育,已经成为师范类院校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自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以来,多所入围的师范院校相继发布了建设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志伟
一流大学不是通过排名榜排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的表现如何,这是学校办学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学生进入到一所大学接受教育,即使毕业他仍是这所大学的学生。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任务和措施。故此,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再次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学人们从不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晓田 郑白玲 陈亮 龙洋 刘耀
在良法善治的治理语境推动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切的热门话题。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愿景,必然包括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同时,完善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也是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内在旨意。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规范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依法治校。在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抓住高等教育内部发展的关键要素,强化学科发展,规范教师流动,深入推进学术治理进程,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推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在此基础上,从治理本身释放的"善意"能量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性规律出发,深入探究"治理"与高等教育内部要素间的耦合性,把握好高等教育治理内部要素的内容指向与发展方向,采取应有的措施,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善治愿景。本期笔谈呈现5篇相关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全面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在我国哲学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