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
2023(934)
2022(803)
2021(743)
2020(594)
2019(1223)
2018(1228)
2017(2141)
2016(1217)
2015(1324)
2014(1386)
2013(1367)
2012(1296)
2011(1217)
2010(1161)
2009(1029)
2008(1001)
2007(874)
2006(822)
2005(778)
作者
(3515)
(3021)
(2960)
(2868)
(1978)
(1528)
(1370)
(1173)
(1098)
(1078)
(1064)
(1061)
(1059)
(1044)
(982)
(962)
(959)
(871)
(850)
(785)
(722)
(722)
(716)
(697)
(690)
(668)
(660)
(654)
(602)
(601)
学科
(5773)
经济(5764)
地方(2832)
管理(2785)
(2634)
(2052)
(1872)
企业(1872)
中国(1764)
方法(1577)
地方经济(1556)
业经(1502)
数学(1406)
农业(1396)
数学方法(1364)
(1230)
(1131)
(978)
(933)
及其(876)
(875)
环境(847)
(794)
贸易(792)
(745)
政策(724)
方针(723)
(708)
银行(706)
(698)
机构
学院(16059)
大学(15890)
研究(6956)
(6316)
经济(6168)
管理(5524)
中国(5141)
理学(4572)
科学(4489)
理学院(4487)
管理学(4384)
管理学院(4350)
(3648)
(3621)
(3375)
研究所(3345)
(3177)
中心(3009)
(2744)
(2639)
(2581)
农业(2578)
师范(2548)
(2487)
业大(2416)
(2383)
师范大学(2159)
北京(2117)
科学院(2089)
研究院(2026)
基金
项目(11060)
科学(8607)
研究(7993)
基金(7744)
(6949)
国家(6895)
科学基金(5759)
社会(5052)
社会科(4755)
社会科学(4754)
(4413)
基金项目(4023)
(3826)
自然(3646)
教育(3597)
自然科(3563)
自然科学(3562)
自然科学基金(3494)
编号(3188)
资助(2941)
重点(2732)
(2635)
成果(2569)
课题(2555)
(2343)
(2331)
创新(2217)
发展(2099)
计划(2097)
(2070)
期刊
(8296)
经济(8296)
研究(5136)
中国(4775)
(3212)
学报(2754)
管理(2602)
科学(2578)
教育(2284)
(2189)
农业(2066)
大学(1963)
学学(1857)
(1791)
金融(1791)
技术(1652)
业经(1410)
资源(1325)
(1244)
经济研究(1223)
问题(1092)
财经(896)
(849)
农村(836)
(836)
经济管理(831)
(822)
现代(816)
(814)
(797)
共检索到2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桂君  周学礼  
“三农”问题在不同地域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难点,准确认识这种难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现阶段,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城市化的实践看,突出难题是农民非农化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本文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大难题;并立足于这一尖锐的现实难题,提出化解“三难”问题必须从体制变革入手,变“征地”制度为“购地”制度,变下岗“闲余人”为财富创造者,变“短效”补偿为“长效”保障。这样,才能为农民非农化提供可靠的制度条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开春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推进,并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生活较为困难,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爱荣  杨淑娥  安雅  张莉莉  
本文主要论述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具体表象,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路径选择,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士建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即: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以“土地换保障”为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培华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法征收了大量的耕地建设公路、厂房等,城市改造过程中还有部分农民的房屋被拆迁。过去农民土地被征用,大部分都是货币补偿,多数农民都很满足,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种现金交易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当前征地后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存在下述三方面:第一,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后,耕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浩  陈雪春  
本文基于就业模式、非农职业层次、非农收入水平以及养老保障类型等多维度构筑了失地农民就业分化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地区858户失地农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征地后,农民就业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失地农民的短期非农收入和养老保障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对中低层农民的改善效应尤为明显,但在就业模式和非农职业层次方面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未来可能导致失地农民在长期收入及保障水平的差距扩大,进而诱发群体分化的风险;进一步运用R-Q模型分析显示,人力资本是造成失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的核心因素,而征地用途、补偿方式等征地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行为演化也构成了一定影响。本文认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凌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杨献  
人是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元素,同时也是管理难度最大的环节。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主体与核心,对审计质量管理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因为客观约束和主观限制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体管理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禁锢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发展步伐和上升空间。本文以个体成长为切入点,探寻"三关注三转变"方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俊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沿江五地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及以身份认同为因变量对调查数据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受到制度支持、社会网络和社会记忆的显著影响,其中失地农民所经历的社会空间转变体验不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同现状,还决定着失地农民社会记忆发挥作用的机制。失地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他们的身份认同成为失地农民的群体性建构以及与政府进行博弈的技巧、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文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各部门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多。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水平明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张笑寒  
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民的土地权益长期受到侵犯,农民损失土地经济的权益主要流向了各级政府的财政。从宪法到部门法难以形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执法不严、侵害农民土地权益违法行为的低风险、官员的价值取向、法律滞后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因而,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立法需要着眼于现有法律的完善,以及新法律的制定,并完备法律体系,加大违法的惩处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成文  鲁艳  
本文对湖南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68.0%农民的土地价值意识非常强烈;45.3%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非常淡薄;71.9%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非常淡薄;城市化是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根本动力;当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在总体上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理性实用主义”等特点;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根本原因;土地的相对效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等也直接影响着农民土地意识的变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林  
贵州等地发端的农村"三变",亦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有力印证了习近平农村市场化,特别是要素市场化理论。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把农村市场化与农民组织化在理论上内在贯通。这也为浙江等地发端的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实践所证明。上述"三变"与"三位一体"2017年同时进入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出现在不同章节里面,可谓暗藏伏笔。两者是内在联系、辩证统一的,尚需统筹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璧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城市化欠发达而伴生的历史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社会经济状态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农民及其家庭不富裕甚至贫穷。纵观世界上"三农"问题基本解决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高度的城市化。尽管地域广大的美国、加拿大、澳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晓东  李晏墅  
当前,农村消费不旺、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收入水平太低。只有农村人口的生活得到改善,购买力得到提高,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才能启动,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推进中国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将有助于解决比较突出的“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市场的繁荣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