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6)
2023(8111)
2022(6992)
2021(6376)
2020(5225)
2019(12318)
2018(11849)
2017(22883)
2016(11855)
2015(13232)
2014(13080)
2013(12675)
2012(11932)
2011(10912)
2010(11659)
2009(10552)
2008(10572)
2007(9588)
2006(8960)
2005(8252)
作者
(32267)
(27156)
(26512)
(25253)
(17634)
(12831)
(12209)
(10213)
(10189)
(9914)
(9155)
(8992)
(8939)
(8752)
(8671)
(8292)
(8101)
(7832)
(7761)
(7735)
(6838)
(6645)
(6552)
(6278)
(6104)
(6088)
(6006)
(5888)
(5320)
(5268)
学科
(52159)
经济(52104)
(34307)
管理(33895)
(28253)
企业(28253)
(20255)
贸易(20239)
(19626)
方法(16317)
(16051)
中国(15153)
地方(14205)
数学(13195)
数学方法(12947)
(11706)
(11571)
业经(11254)
(10755)
关系(10295)
农业(9996)
(8361)
银行(8354)
(8146)
金融(8146)
(8112)
技术(8067)
(8015)
(7899)
理论(7831)
机构
学院(166523)
大学(164981)
(77632)
经济(76065)
管理(64431)
研究(61714)
理学(54340)
理学院(53745)
管理学(52982)
管理学院(52625)
中国(46720)
(36079)
(34582)
科学(32323)
(30001)
中心(27285)
(27215)
财经(26935)
研究所(26650)
(24393)
(23833)
(22822)
经济学(22761)
(22535)
师范(22410)
北京(22229)
(21039)
经济学院(20382)
业大(19707)
财经大学(19653)
基金
项目(103720)
科学(82849)
研究(81991)
基金(75231)
(64689)
国家(63718)
科学基金(54372)
社会(52726)
社会科(50062)
社会科学(50050)
(39787)
基金项目(37944)
教育(37482)
编号(33877)
(33329)
自然(32488)
自然科(31733)
自然科学(31724)
资助(31224)
自然科学基金(31158)
成果(29151)
课题(24466)
(24361)
(23772)
重点(23596)
(22026)
国家社会(21718)
(21664)
教育部(20921)
(20693)
期刊
(92840)
经济(92840)
研究(56833)
中国(38658)
管理(27251)
(26113)
(23281)
教育(21990)
科学(20161)
学报(19282)
(19031)
金融(19031)
(16767)
大学(15977)
国际(15862)
经济研究(15835)
农业(15739)
业经(15485)
技术(15102)
学学(14628)
问题(12853)
财经(12834)
(11144)
世界(11015)
(9029)
论坛(9029)
(8765)
商业(8278)
现代(8147)
技术经济(8030)
共检索到277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应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应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蒙奕铭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存在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国际化人才短缺、劳动用工争议多发、文化差异带来困扰和阻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需要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提高对外投资安全保障;不断优化外贸政策环境,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坚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要抓手,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各层面对接,促进政策沟通;加强国际化教育和跨文化沟通交流,消弭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促进海外劳动用工发展;大力引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才,更好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赵晨  郝铮  
本文依据战略管理和国家审计理论,构建了基于"四大共同体"理念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战略管理过程和战略合作重点视角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国家审计监督的保障,沿线国家通过协同审计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审计署应在"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审计中充当主导角色,协调整合各国审计资源,这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叶  李春莹  
"一带一路"框架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世界银行、美国遗产基金会数据库,利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观作用机制及其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经济效益凸显于建立后的第5-12年间。进一步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功能异质性发现:境外工业园区通过"创新集聚"、"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三个微观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境外农业园区通过"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两个微观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星  张永忠  姜玉梅  
"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必将加快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沿线的省份和地区只有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四川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结合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内陆开放的前沿地带和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朱泽燕  
文章根据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国际贸易网络图、网络密度、经济依赖度、点度中心度、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与变化。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网络密度逐年增强,沿线国家对中国存在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网络中的核心作用明显提升并稳居首位;中国所属凝聚子群的内部以及与"东盟10国"所形成的凝聚子群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丽  丁一  文淑惠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化解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提供了有效渠道。基于东道国宏观、微观制度安排视角,实证检验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制度供给作用。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从与微观营商环境的交互作用来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有效降低了低质量的东道国微观营商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优化企业要素流动、保护投资权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制度建设,降低东道国准入门槛,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全方位承接生产要素流动、弱化投资风险和提升投资收益的生产平台,助力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付丽媛  迟远英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低碳转型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考察沿线国家碳强度收敛特征,并分析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是否可以促进其碳强度收敛速度,对于客观评价中国在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8年87个国家数据,运用包含空间效应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模型,从整体以及区域层面分析与中国开展投资和贸易合作对沿线国家碳强度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整体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强度存在空间β收敛趋势,并且条件β收敛速度大于绝对β收敛速度,反映了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能够明显加速碳强度收敛。(2)从大洲层面来看,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均对碳强度收敛速度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对非洲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最后是欧洲。(3)从大洲内部来看,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碳强度收敛的促进作用大于以南地区;对亚洲各区域碳强度收敛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西亚、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区域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早日共同实现低碳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康旭华  王丽媛  丁娟  
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下带路国家"五通"合作的现实需求出发,在明确"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间政府审计协同的任务要求和重点实施领域的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家间政府审计协同带来的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协同机制、实施能力较低和合作监管乏力等三方面。最后,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合作现实要求,从重要抓手和能力提升路径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完善国家间政府审计协同体系的实施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蒋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得到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固化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规则加速重构、全球贸易投资环境日益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加剧等,应加强政府间沟通,构建健全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坚持以重点产业合作带动贸易合作,加快自贸区网络建设,争取早日开始"一带一路"自贸协定谈判,不断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菲菲  刘佳  薛蕊  
基于共生理论,选取2009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论文合著及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共生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现状与共生演化过程,揭示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所处各个共生阶段的沿线国家对共生情况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互惠共生与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竞争力以及开放程度相关,中国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国家已经与多国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共生的国家对的增速加快,共生网络规模、连通性与聚集性增强,沿线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整体的协同发展。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相关政策强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庆义  
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联系有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往来是合作的基础,经贸繁荣才能支撑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好地发展。中国也需要通过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来践行互利共赢的理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也指出:"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庆义  
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联系有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往来是合作的基础,经贸繁荣才能支撑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好地发展。中国也需要通过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来践行互利共赢的理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也指出:"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娜  
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物流绩效的改善则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形成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文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物流绩效与贸易开放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提升我国贸易开放水平,东道国物流绩效与双边贸易额显著正相关,并且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边际影响更大。产业协同集聚与物流绩效的提升能够发挥正向联动效果,这意味着物流绩效的提升,将会使得产业协同集聚的贸易价值倍增化。因此,应该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提升沿线国家物流绩效,重视产业协同集聚带来的贸易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