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1)
- 2023(13861)
- 2022(11987)
- 2021(11222)
- 2020(9168)
- 2019(21136)
- 2018(20928)
- 2017(40117)
- 2016(22013)
- 2015(24708)
- 2014(24806)
- 2013(24303)
- 2012(22152)
- 2011(19873)
- 2010(19813)
- 2009(18228)
- 2008(17677)
- 2007(15653)
- 2006(13688)
- 2005(12137)
- 学科
- 济(83454)
- 经济(83325)
- 管理(67048)
- 业(61263)
- 企(51197)
- 企业(51197)
- 方法(36437)
- 数学(31153)
- 数学方法(30778)
- 农(24348)
- 财(24337)
- 中国(21984)
- 业经(20378)
- 制(20081)
- 地方(18176)
- 学(18057)
- 农业(16333)
- 贸(14701)
- 贸易(14692)
- 务(14690)
- 财务(14619)
- 财务管理(14587)
- 环境(14559)
- 理论(14281)
- 易(14257)
- 和(13894)
- 企业财务(13830)
- 技术(13571)
- 体(13563)
- 银(13478)
- 机构
- 大学(309297)
- 学院(308690)
- 管理(122484)
- 济(119331)
- 经济(116533)
- 理学(105851)
- 理学院(104678)
- 管理学(102929)
- 研究(102714)
- 管理学院(102371)
- 中国(75153)
- 京(65968)
- 科学(63771)
- 财(57617)
- 所(50980)
- 农(48997)
- 业大(46424)
- 研究所(46311)
- 中心(46100)
- 财经(45529)
- 江(45176)
- 北京(41744)
- 经(41197)
- 范(40859)
- 师范(40525)
- 农业(38136)
- 院(37704)
- 州(36777)
- 经济学(35293)
- 财经大学(33817)
- 基金
- 项目(213955)
- 科学(167652)
- 研究(158705)
- 基金(153806)
- 家(133860)
- 国家(132742)
- 科学基金(113604)
- 社会(98765)
- 社会科(93442)
- 社会科学(93419)
- 省(83702)
- 基金项目(82107)
- 自然(73417)
- 教育(72299)
- 自然科(71567)
- 自然科学(71548)
- 划(70764)
- 自然科学基金(70208)
- 编号(65781)
- 资助(62260)
- 成果(53834)
- 重点(47884)
- 部(46695)
- 发(45491)
- 课题(45449)
- 创(44563)
- 制(42258)
- 创新(41574)
- 项目编号(40518)
- 科研(40364)
- 期刊
- 济(134178)
- 经济(134178)
- 研究(92101)
- 中国(59811)
- 学报(48819)
- 农(45516)
- 管理(44843)
- 科学(44805)
- 财(44043)
- 大学(37095)
- 教育(36606)
- 学学(34873)
- 农业(31305)
- 技术(26197)
- 融(25571)
- 金融(25571)
- 业经(22330)
- 财经(21840)
- 经济研究(20461)
- 经(18524)
- 问题(17492)
- 图书(15990)
- 业(15487)
- 理论(15475)
- 科技(15381)
- 版(14591)
- 现代(14318)
- 实践(14250)
- 践(14250)
- 技术经济(13953)
共检索到451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曲夫 李宁 曾万涛
2016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打开封闭小区,推进街区制,引起广泛热议。但数年过去,全国并没有兴起推进街区制的高潮。说明打开封闭小区,推进街区制仍然没有一条清晰可行的实施路径。文章通过对我国传统封闭小区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梳理,分析街区制的主要特点及欧美国家实施街区制的主要经验,并深入分析我国推进街区制的主要益处及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我国推进街区制的主要目标,即构建商业—住宅—休闲和谐相处模式体系及主要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街区制 居民小区 城市基础治理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培英 许慧珍
休闲已成为目前我国居民小区设计的一大趋势,基于休闲是人的一种自由生存状态的认识,提出了居民小区休闲设计的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小区休闲设计的具体途径,旨在促进我国居民小区休闲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休闲设计 居民小区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超 罗翔 潘悦 黄志毅
"非典型"历史街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相对于有法可依、保护和更新框架清晰的历史文化街区,"非典型"历史街区由于存在多元价值目标矛盾,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往往陷入发展式微和更新失力的困境。以浙东运河上的传统聚落高桥老街为例,解析其作为"非典型"历史街区的特征,探索在政府、居民、市场等利益主体差异化诉求下实现保护、改造、利用和治理等多元价值目标的更新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加;创新街区建设的关键路径是塑造街区新公共利益,即通过社交型公共空间和办公型公共空间的塑造成功地激活街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成为创新街区的核心地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紫嫣
打造高质量休闲街区,既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重要载体,也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动能。中国的休闲街区是改革开放后循序渐进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快速城镇化和城乡居民向往幸福生活的必然结果。打造休闲街区、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解决如下问题:强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休闲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休闲街区用地需求;塑造休闲街区品牌;推动休闲街区数智化转型;培育休闲街区建设市场主体;以科技、时尚、艺术元素推动休闲街区和宜居城市融合发展。
关键词:
休闲街区 宜居城市 高品质生活 新动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紫嫣
打造高质量休闲街区,既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重要载体,也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动能。中国的休闲街区是改革开放后循序渐进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快速城镇化和城乡居民向往幸福生活的必然结果。打造休闲街区、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解决如下问题:强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休闲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休闲街区用地需求;塑造休闲街区品牌;推动休闲街区数智化转型;培育休闲街区建设市场主体;以科技、时尚、艺术元素推动休闲街区和宜居城市融合发展。
关键词:
休闲街区 宜居城市 高品质生活 新动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丹 崔翀
通过规划编制技术、规划控制与管理路径等创新,探索低碳发展目标下街区地块高效协调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方法,在弹性指引和刚性控制相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从街区、子单元两个层面进行规划控制,将子系统规划要素分解落实于法定图则的子单元,并形成子单元低碳规划控制图表,直接用于规划管理和指导规划实施,以期为低碳规划实施作出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松荫
在为了“人活得幸福”的口号下建于50年代的高层建筑群落,如今在容纳由于就业危机而造成的脆弱群体。自从成为“小区”以来,这些高层建筑群就成为国家公共权力机构的象征和城市生活斗争协会用以调动积极性的场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敏 汤虞秋 陶卓民
以青果巷历史街区为案例,通过认知地图法研究居民的集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青果巷历史街区的空间感应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青果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道路、边缘、节点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当下性和动态性;区域、标志的熟悉程度体现了记忆的连续性。最后青果巷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的影响因素中主观因素"拥有青果巷的生活经历"、客观因素"主干道附近的建筑/事物"、中介因素"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了解青果巷历史街区"对居民的集体记忆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碧刚
在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街区制替代封闭的住宅小区成为新建住宅的布局方向。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在我国推广街区制不仅要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城市发展的经验,更应对我国传统居住文化进行理性回归。推广街区制不只是一个垒盖建筑的过程,更是"治愈"城市病的过程,其居住混合性与多样性有助于促进阶层间的交往沟通、共享公共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社会不平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刘紫玥
街区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社会治理内涵和居民日常生活。文章以城市空间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封建社会发展中街区空间的演变历程,进一步展开分析了空间变革的3个关键节点,即里坊分区空间、厢坊多元空间和街坊复合空间,并归纳总结了传统街区空间变革的技术逻辑、目标导向和运作机制,以期为今后探索适应本土化需求的街区空间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制度与生活 街区空间 演变 社会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静 李胜
本文对北京前门商业街区的三条历史商业街进行案例研究,使用断代法将历史商业街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梳理历史商业街区的演化路径、主要特征,运用多级编码方式,从演化过程中梳理归纳出影响历史街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北京前门商业街区三条历史商业街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位优势、政府行为、多元文化和创新能力。研究最后归纳出影响因素的作用力,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探索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放 竺越 沈济黄
"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街区类型的研究是其效果评价研究中的基础与核心内容。通过对美国近十几年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街区类型分类方法的梳理,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种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其特征和分类原则,借鉴其多维观察视角(环境、社会、经济)与分类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成效评价框架,以期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决策、规划、建设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