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0)
2023(3855)
2022(2771)
2021(2519)
2020(1906)
2019(4168)
2018(3825)
2017(6419)
2016(3699)
2015(4021)
2014(4072)
2013(4215)
2012(3851)
2011(3178)
2010(3142)
2009(2905)
2008(3080)
2007(2446)
2006(2057)
2005(1679)
作者
(9525)
(8046)
(8009)
(7735)
(5046)
(3849)
(3597)
(3087)
(2960)
(2885)
(2777)
(2765)
(2580)
(2557)
(2356)
(2329)
(2311)
(2284)
(2265)
(2147)
(1939)
(1937)
(1930)
(1870)
(1848)
(1782)
(1750)
(1727)
(1693)
(1688)
学科
(21131)
(15924)
经济(15900)
管理(15130)
(13839)
财政(11623)
(11039)
企业(11039)
(9834)
(9211)
(7876)
财务(7876)
财务管理(7838)
企业财务(7528)
农业(6983)
中国(6479)
业经(6095)
地方(5930)
方法(5627)
数学(5082)
(5070)
数学方法(5069)
农业经济(4308)
收入(4230)
制度(3907)
(3907)
(3852)
(3751)
(3711)
及其(3565)
机构
学院(49804)
大学(48521)
(20653)
经济(20266)
(19840)
管理(18011)
研究(16085)
理学(15759)
理学院(15587)
管理学(15396)
管理学院(15306)
中国(12440)
财经(11486)
(10364)
科学(9393)
(9189)
财经大学(8186)
(8106)
(7960)
财政(7956)
(7806)
中心(7355)
经济学(7087)
(6934)
(6713)
研究所(6578)
经济学院(6481)
(6332)
师范(6293)
业大(6112)
基金
项目(33038)
科学(26332)
研究(25113)
基金(24666)
(20958)
国家(20741)
科学基金(18137)
社会(17944)
社会科(16962)
社会科学(16958)
基金项目(13035)
(12943)
教育(10967)
自然(10127)
(10024)
自然科(9913)
自然科学(9911)
自然科学基金(9717)
编号(9687)
资助(9319)
成果(8207)
国家社会(8042)
(7428)
重点(7404)
(7109)
(7083)
(6773)
课题(6767)
(6718)
人文(6601)
期刊
(25389)
经济(25389)
(20847)
研究(17561)
中国(11428)
(9777)
学报(7944)
农业(6842)
科学(6781)
大学(6626)
(6527)
财政(6527)
学学(6458)
财经(6170)
会计(5450)
管理(5338)
(5256)
财会(5042)
业经(4769)
经济研究(4572)
(3914)
(3736)
金融(3736)
通讯(3426)
会通(3424)
问题(3098)
(3056)
农业经济(2917)
教育(2828)
社会(2780)
共检索到79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洪炜杰  罗必良  
缩小城乡物质财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心议题。理解城乡居民对财富的认同差异及其根源,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并改善宏观政策的包容性与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2017年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于财富获得更多地表现为“推崇”,认为已有财富获取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城市居民则更倾向于“诋毁”,认为财富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公平或个人行为的不道德。究其原因,在于城市的社会复杂性及其社会信任体系的瓦解,使得城市居民更加怀疑其他人财富获得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平感知的增强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财富获得表现为“推崇”的概率。文章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应保持财富分配的合法性和公平性,警惕信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晓晔  
对比广告是指任何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提及到竞争者,或者提及到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对比广告又分为直接对比广告和间接对比广告。直接对比广告是指直接提及到竞争企业的名称的广告,间接对比广告则仅仅是提及到竞争性产品的范围。如果有人在广告中声称,他的产品比XX的产品好,质量高,价格便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子艳  李鑫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近几年蓬勃发展,其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给反不正当竞争法带来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在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规制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予以应对:立法上可以增加描述商业诋毁的列举条款,由最高法院发布相关解释文件和指导性案例,引入专家证人制度等等;在司法领域中,法官应当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增强商业诋毁行为的具体认定。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庄爱玲  黄洪  
随着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合理评价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成为焦点问题。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评价我国2010-2012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分析2012年城、乡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的差异。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在稳步提高,2012年总体绩效已达到良好水平,但城乡之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差距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CHIP2007年数据探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工人在自我雇佣收入上的差距问题。本文发现,以小时自我雇佣收入衡量,城镇职工的收入为15.04元,远高于外来务工人员的7.09元;形成自我雇佣收入巨大差异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资源禀赋差异,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受到的户籍歧视。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教育程度的提高、从事自我雇佣年数的增加、健康的改善、初始资本以及自我雇佣规模的扩大均对自我雇佣收入有正向影响,教育对自我雇佣收入的作用远低于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从城镇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看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Cotton分解方法发现城乡工人个体禀赋差异解释了其中的25.41%...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沈百福  
对我国经济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 ,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略大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而且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高于城市居民。对我国教育投入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小学生均经费的城乡差异是东部地区最大 ,而初中生均经费则是中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 ,作者提出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等教育投入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胜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数据,经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信任水平高于城市居民的信任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关系网络更为紧密,关系网络中互助行为更多,对宗教更虔诚,对公共决策更关注,对社会经济地位的自我评价更高,对正式制度更加认可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乐山  何炼成  
在对公共消费涵义和范围进行界定之后,分析了建国以来城乡居民公共消费的差异,阐述了公共消费差异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提出了平抑城乡公共消费差异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坤  
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互联网的发展在城乡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网民规模差异,农村网民学历与发展趋势的差异,农村网民使用内容的差异和城乡政府服务部门的互联网发展差异几方面。导致城乡互联网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收入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差距,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导向,资金上进行扶持;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作用;要大力培养适应农村环境和能为农民提供福利的电子商务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坤  
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互联网的发展在城乡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网民规模差异,农村网民学历与发展趋势的差异,农村网民使用内容的差异和城乡政府服务部门的互联网发展差异几方面。导致城乡互联网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收入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差距,政府要从政策上进行导向,资金上进行扶持;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平台的作用;要大力培养适应农村环境和能为农民提供福利的电子商务人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邱晓华,万东华  
一、城乡消费差异的形成原因总的说来,城乡差异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基础上,受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人口变动以及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和运动而形成的。在我国,城乡消费差异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伴生物,优先发展城市工业化的战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了消费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迟缓,农副产品价格的偏低,使大量利润转化为工业化的资金,相当长时期内,农民生活改善不明显,消费水平较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小洪  马俊龙  王相珺  
本文实证研究了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差异对城乡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解决了样本选择问题后发现,城镇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的工资回报高于农村户籍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内容的差异可能是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的差异进而表现为互联网使用行为扩大了城乡工资差距。但是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从而导致互联网对城乡工资差距的解释力有所下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宏  
为探索城乡考生在高考中表现的差异性,抽取自2006年以来的历年高考数据,从知识、能力、认知等方面进行城乡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考生在知识、能力、认知方面均优于农村考生,高考的城市化倾向明显。建议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完善和规范高考命题,调整高考科目设置,关注新课改后城乡考生成绩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方颖  蓝嘉俊  杨阳  
在中国劳动供给不足日益显现的背景下,本文考察性别身份认同对女性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结构的影响。首先,婚姻市场层面分析证实了中国存在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其次,妻子潜在收入超过丈夫的概率越高使妻子劳动参与的概率越低,或使妻子实际收入越有可能低于其潜在收入、相对收入越低、越有可能是家庭帮工;再次,低教育和农业户口组受性别身份认同影响更大;最后,当妻子收入超过丈夫时,随后一年妻子不工作的概率显著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