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2)
- 2023(12944)
- 2022(10401)
- 2021(9710)
- 2020(7744)
- 2019(17434)
- 2018(16818)
- 2017(31658)
- 2016(16685)
- 2015(18986)
- 2014(18568)
- 2013(18373)
- 2012(17115)
- 2011(15424)
- 2010(15586)
- 2009(15046)
- 2008(14167)
- 2007(13021)
- 2006(11702)
- 2005(10797)
- 学科
- 济(68690)
- 经济(68533)
- 管理(50509)
- 业(46120)
- 企(37827)
- 企业(37827)
- 中国(30697)
- 融(27656)
- 金融(27653)
- 银(25929)
- 银行(25922)
- 行(25134)
- 方法(24354)
- 制(21741)
- 财(21698)
- 数学(21138)
- 数学方法(20995)
- 农(20799)
- 业经(17641)
- 贸(15601)
- 贸易(15581)
- 易(15346)
- 地方(14982)
- 体(14038)
- 农业(13447)
- 务(12834)
- 财务(12768)
- 财务管理(12738)
- 企业财务(12174)
- 体制(11841)
- 机构
- 大学(231639)
- 学院(231390)
- 济(107899)
- 经济(105821)
- 研究(85082)
- 管理(84169)
- 中国(74024)
- 理学(70515)
- 理学院(69744)
- 管理学(68874)
- 管理学院(68425)
- 财(53826)
- 京(49703)
- 科学(43856)
- 财经(41056)
- 所(40980)
- 中心(40628)
- 经(37437)
- 研究所(36365)
- 经济学(35740)
- 江(34800)
- 北京(32454)
- 经济学院(32128)
- 农(32022)
- 院(31002)
- 财经大学(30697)
- 范(29160)
- 师范(28935)
- 州(28081)
- 业大(27113)
- 基金
- 项目(146715)
- 科学(117074)
- 研究(115407)
- 基金(107817)
- 家(91986)
- 国家(91195)
- 科学基金(78388)
- 社会(77027)
- 社会科(73051)
- 社会科学(73037)
- 基金项目(55426)
- 省(54748)
- 教育(52535)
- 划(46055)
- 编号(45994)
- 自然(45045)
- 自然科(43969)
- 自然科学(43959)
- 资助(43568)
- 自然科学基金(43217)
- 成果(39728)
- 部(34601)
- 制(34448)
- 重点(33709)
- 课题(33305)
- 国家社会(33224)
- 发(32920)
- 创(31562)
- 性(31182)
- 教育部(30673)
- 期刊
- 济(124058)
- 经济(124058)
- 研究(79360)
- 中国(57253)
- 财(42088)
- 融(40290)
- 金融(40290)
- 管理(34648)
- 农(31956)
- 科学(29227)
- 学报(29217)
- 教育(28223)
- 大学(24214)
- 学学(22354)
- 财经(21609)
- 农业(20956)
- 经济研究(20748)
- 技术(19693)
- 经(18741)
- 业经(18067)
- 问题(15975)
- 贸(15563)
- 国际(14672)
- 世界(13917)
- 业(11086)
- 理论(11023)
- 技术经济(10601)
- 坛(10404)
- 论坛(10404)
- 现代(10403)
共检索到381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小国 张婷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原本是一种共生关系,而当前金融却存在"脱实向虚"趋势,为此要针对制造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发展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纠偏金融"脱实向虚",推动金融助力"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新形势 “四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新形势 “四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新形势 “四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振亚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施了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和计划,提振实体经济,增强国家竞争优势;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加快实施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以要素成本优势抢占制造业中低端市场。为了应对国内外制造业竞争新态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不仅要求中国充分学习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以科学与技术为保障,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科学与技术 中国制造2025 保障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淑满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其涵养政府补贴、财税优惠、产业基金等多个方面的产业支持政策。欧美国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有扭曲市场、强制技术转让、不公平竞争等负面作用。产业政策并非中国所独有,其具有合理性,但也有部分做法不符合WTO规则。因此,需要调整产业政策中的弊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立竞争中立原则,拓展高新技术发展空间以及理清政府与企业边界,进而避免欧美国家的误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红 王晟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利用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运用动力链条模型,从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机理,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通过业务流程、制造技术、企业组织、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不同行业分析了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沃野
本文以金融部门为主要审计对象,运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方法,研究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量化评价政策效果,并以宁波试点情况审计实践为例,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连凯
当前制约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因素保障房建设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一是我国尚无专门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二是金融机构对保障房的信贷支持没有做明显区分,对借款人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少。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自身存在较高潜在风险,政府部门尚未建立完善的财税优惠政策、担保和保险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长安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前,全镇2万多居民以捕鱼、种粮为业,政府公粮征收的税款只有数千元,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不足温饱的贫困状态,甚至一度发生过部分村民逃港谋生的事件。图为1978年长安镇的农田与乡村街景。
关键词:
长安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巴世光 郭湘君
面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将产生巨大变化,以智慧、智能、绿色、节能、增效为主题的产业转型与提升将成为业态发展的总趋势。按照产业→职业→企业→专业的逻辑线路,应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机电类专业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培养规格建立和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产学对接和校企合作下,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桂城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渠道,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层次不健全、办学形态相对封闭等问题。基于此,应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路线为依据,树立与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制造业+"融合型的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办学层次高移,构建开放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经济参考报》记者2016年6月20日获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围绕确保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确定了煤炭绿色智能采掘洗选装备、油气储运和输送装备等15个领域的发展任务,并明确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