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4)
2023(9879)
2022(8255)
2021(7393)
2020(5889)
2019(13014)
2018(12799)
2017(24108)
2016(12930)
2015(14481)
2014(14695)
2013(14685)
2012(14360)
2011(13525)
2010(14087)
2009(13008)
2008(12668)
2007(11474)
2006(10805)
2005(10423)
作者
(39589)
(33043)
(32749)
(31211)
(20914)
(15705)
(14775)
(12826)
(12511)
(11835)
(11351)
(10964)
(10759)
(10719)
(10314)
(10271)
(9818)
(9586)
(9371)
(9209)
(8729)
(8271)
(7970)
(7729)
(7556)
(7365)
(7351)
(7272)
(6731)
(6535)
学科
(81202)
经济(81134)
管理(32443)
(28914)
地方(27390)
中国(23454)
(20408)
企业(20408)
方法(19329)
(19046)
地方经济(16745)
业经(16586)
数学(16559)
数学方法(16418)
(14711)
农业(13472)
(13051)
(12671)
金融(12670)
(12459)
(12182)
银行(12169)
(11966)
环境(11834)
(10450)
(10218)
贸易(10200)
(9842)
(9649)
(9583)
机构
学院(193279)
大学(190499)
(90444)
经济(88494)
研究(78398)
管理(66695)
中国(60517)
理学(54535)
理学院(53782)
管理学(53003)
管理学院(52624)
科学(45349)
(42130)
(40584)
(39817)
研究所(36173)
中心(35034)
(32870)
(31335)
财经(29669)
(29003)
师范(28772)
经济学(28404)
(28110)
北京(27864)
(26652)
(26519)
(25786)
经济学院(25048)
业大(24274)
基金
项目(116761)
科学(92173)
研究(89757)
基金(81681)
(70509)
国家(69865)
科学基金(58853)
社会(58172)
社会科(55149)
社会科学(55140)
(47559)
基金项目(42062)
教育(39710)
(39233)
编号(36467)
自然(34103)
(33265)
自然科(33208)
自然科学(33201)
资助(33088)
自然科学基金(32554)
成果(30866)
发展(27637)
课题(27528)
重点(27419)
(27201)
(25024)
国家社会(24032)
(23770)
创新(22417)
期刊
(120863)
经济(120863)
研究(69270)
中国(49414)
(30925)
(28596)
管理(27740)
学报(26139)
科学(25884)
教育(25663)
(24483)
金融(24483)
农业(20721)
大学(19986)
经济研究(19545)
技术(18871)
业经(18857)
学学(18428)
财经(15503)
问题(15170)
(13646)
(11676)
技术经济(11268)
世界(11170)
国际(10944)
资源(10405)
(10389)
经济问题(10029)
(9985)
论坛(9985)
共检索到333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峰  
红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据有关资料表明,红河干流全长大约1140公里,其中500公里在越南,流经中、老、越三国,最终流入北部湾。泛红河流域主要指红河流经的中国云南、广西,越南和老挝的相关区域,以及中国西南相邻地区。本文提出"泛红河流域"的概念,初步尝试将泛红河流域地区纳入到国际区域经济发展视野,并探讨构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施本植  
一、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 几个毗邻国家间的合作还是几国毗 邻地区之间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是同一条国际河流的两段。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云南后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该国际河流的中国境内段被称为澜沧江,出中国境后称湄公河。近来年,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开始起步并引起人们的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鸿昌  高万青  
在市场机制建立与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级政府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职能 ,致使淮河流域工业结构和工业规模都不尽合理 ,淮河流域受到严重污染。面对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淮河流域为实证 ,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认真吸取教训 ,以新的思路 ,正确选择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模式。抓住人类刚刚步入知识经济的契机 ,在不限制经济快速发展、不否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分配并利用好环境容量 ,在淮河流域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 ,最终迈进现代化行列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志鹏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区若干特点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谢志鹏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从云南省出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9、亚洲第3、东南亚第1长河。她把流域6国连系一起,古往今来各国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加快长江流域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既定的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战略方针。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处于长江"龙头"的上海与"龙尾"的成都,如何在这一战略格局中选择最佳合作途径,率先联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报告就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沪蓉经济合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玉珍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趋向区域化、集团化。许多地区和国家之间单纯的双边贸易正在逐渐向区域联合乃至区域集团过渡。这是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使然。与这种联合趋势相背离的“经济割据”现象我国似仍在滋生,这种短视的分疆而治,己为真正的战略家所不取。沿黄七省区所构成的经济协作带正是“真正的战略家”们的杰作。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七省区之间共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00多项,人才交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仲伍  畅田颖  高鑫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8 230亿元增至2015年的11 420亿元。(2)流域GDP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GDP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集聚在黄河流域九大都市圈附近,成为人均GDP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发区。(3) 1991—2015年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升后降,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度普遍处于上升状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偏低,类型以失调-经济滞后型为主。协调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济南市和青岛市、郑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五大城市群;失调区域面积占比高达86%,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限制开发区和能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永凯   乔慧玲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这为区域碳减排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显著,且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2)从中介效应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强于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应相差无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永凯   乔慧玲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这为区域碳减排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显著,且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2)从中介效应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强于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应相差无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炬  
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论述了黄河流域主要经济部门的发展现状水平、结构和存在问题,从资源、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权衡和考虑,提出了流域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战略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