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6)
- 2023(8138)
- 2022(6733)
- 2021(6170)
- 2020(4646)
- 2019(10931)
- 2018(10849)
- 2017(18566)
- 2016(11090)
- 2015(12472)
- 2014(12607)
- 2013(11690)
- 2012(11330)
- 2011(10563)
- 2010(11078)
- 2009(9752)
- 2008(9559)
- 2007(8665)
- 2006(8035)
- 2005(7719)
- 学科
- 济(44547)
- 经济(44513)
- 管理(21874)
- 中国(21811)
- 业(20760)
- 教育(19672)
- 地方(18935)
- 企(13979)
- 企业(13979)
- 农(13704)
- 发(11644)
- 业经(11070)
- 地方经济(10694)
- 学(10140)
- 方法(9619)
- 农业(9571)
- 理论(9208)
- 发展(9164)
- 展(9037)
- 融(8581)
- 金融(8581)
- 技术(8235)
- 银(8194)
- 银行(8185)
- 行(8114)
- 数学(7903)
- 贸(7814)
- 贸易(7801)
- 数学方法(7789)
- 环境(7678)
- 机构
- 大学(147945)
- 学院(146493)
- 研究(61355)
- 济(54666)
- 经济(53248)
- 管理(46329)
- 中国(41318)
- 京(38083)
- 理学(38018)
- 理学院(37302)
- 管理学(36555)
- 管理学院(36248)
- 科学(36244)
- 范(32158)
- 师范(31976)
- 所(31461)
- 教育(31209)
- 研究所(28265)
- 北京(26312)
- 师范大学(26263)
- 中心(25932)
- 江(24965)
- 财(24561)
- 农(23198)
- 院(22194)
- 技术(20302)
- 州(20175)
- 业大(19407)
- 财经(18014)
- 职业(17831)
- 基金
- 项目(89683)
- 研究(74522)
- 科学(71681)
- 基金(58997)
- 家(50290)
- 国家(49647)
- 社会(44504)
- 社会科(41929)
- 社会科学(41922)
- 科学基金(41599)
- 教育(40517)
- 省(37460)
- 划(33789)
- 编号(32994)
- 基金项目(30294)
- 成果(29493)
- 课题(27618)
- 发(27161)
- 自然(23570)
- 资助(23124)
- 年(23025)
- 自然科(22978)
- 自然科学(22976)
- 自然科学基金(22518)
- 发展(22487)
- 重点(22137)
- 展(22053)
- 规划(20794)
- 部(20069)
- 创(19140)
共检索到255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振军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必将是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和质量的卓越。现实阻力来自固有体制、观念的束缚以及政策刚性与大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冲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吉春
我们要站位更高、视野更宽地解放思想,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均衡是相对的,只有扬长避短、普遍提高质量才是真正的协同发展。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基本思路来综合治理、系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巴特尔 张琦
通过构建京津冀区域发展新模式,实现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必须处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重新设计基于平等地位和谋求共同利益的互动、协商与合作的制度安排。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重要角色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作为推动社会创新和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连春 付秀芬 夏建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将更加突显。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合作整体规划不到位、区域发展基础不平衡、资金共享渠道不畅、合作共赢局面尚未形成等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优化整合京津冀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实现京津冀高教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喜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既是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产业链的视角来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将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高等教育发展融合起来,根据京津冀功能定位、产业链分工和优势,结合各高校的专业优势等建立基于产业链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对产教融合和区域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一种新的探索。通过产业链来促进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高校协同促进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等教育 产业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喜才 房风文
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面临资源不均衡、发展不平衡,地域和行政壁垒强、体制机制不灵活,共建共享不充分、协同机制未建立等问题。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相关利益者,他们在动力机制、行动策略和行动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行动逻辑。未来应在顶层设计、产教对接、沟通平台建设和监测评估等方面加强统筹,出台强有力政策,协调各方利益,提高协同成效。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等教育 利益相关者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喜才 房风文
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还未与区域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美国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也是产业链中产学研协同发展较好的国家。收集整理并分析了"研究三角园"的现状、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及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对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三角园 协同发展 产业链 京津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娟 田宝柱 静丽贤
京津冀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由于区域之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文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立足于京津冀地区整体利益的前提,分析京津冀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深度整合和优化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途径,以使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资源 整合与优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开忠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事业。这在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当今社会尤为如此。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教育协同发展放在支撑和引领位置。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京津冀教育发展协同体制。深化改革京津冀高考招生制度,有序形成统一的京津冀高考招生圈;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完善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刘爱玲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协同发展的基本含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内涵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结果三个方面。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职业教育同产业结构协同性不高、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严重不均衡以及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不够协调,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协同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互补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构建协同发展的保障性制度。
关键词:
京津冀教育 协同发展政策 教育战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旭 吴星 张凝宁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为例,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基本状况,梳理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建立多方协调的三级运作体系,建立高端引导的现代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客观看待京津冀三地同源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超过合理区间的经济势差、依然量化考核三地年度发展成果对协同发展的影响。第二,将"三地三方"视为协同对象,有利于京津冀以多中心城市体系进入世界级城市群行列,且从源头上避免将北京与其他城市的不平等关系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及其他地区。第三,不能忽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原有的地缘经济关系,应依靠更广范围的区域资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第四,以一个独立的区域单元标准规划雄安新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立唯一建设主导主体,彻底解决多头主体管理低效的问题,使雄安新区成为自身建设的关键参与者。第五,处理好"两个雄安新区"的关系,使雄安新区成为缩小京冀差距与河北内部差距的引擎;第六,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之一,不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唯一措施;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随着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潜在问题和新问题会显现,相应的举措会继续出台。第七,当前雄安新区的七大政策有助于强化三地功能定位,雄安新区能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作用程度有限且差异较大,在实践中需要大幅提升雄安新区相关政策措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傅志华 石英华 封北麟 于长革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入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认为,"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取国家资金、出台政策、落实项目等固然重要,但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源在于现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本文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潜在的风险与成本的基础上,指出"十三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强调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对接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治理,改进治理机制,并试图从政绩考核、财税、土地、人才、公共服务、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梅国辉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形势最严峻、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最尖锐、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迫切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既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认为,为推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除了行政与末端治理措施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一系列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