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2)
2023(2993)
2022(2505)
2021(2213)
2020(1922)
2019(4122)
2018(4098)
2017(7121)
2016(3965)
2015(4545)
2014(4729)
2013(4727)
2012(4541)
2011(4017)
2010(4332)
2009(4039)
2008(4044)
2007(3893)
2006(3660)
2005(3570)
作者
(12858)
(10521)
(10477)
(10105)
(6680)
(4988)
(4731)
(4131)
(3933)
(3923)
(3664)
(3564)
(3491)
(3472)
(3336)
(3297)
(3184)
(3166)
(3163)
(3064)
(2910)
(2647)
(2621)
(2542)
(2470)
(2455)
(2411)
(2283)
(2190)
(2164)
学科
(17610)
经济(17585)
(16320)
管理(16128)
(13591)
企业(13591)
技术(11044)
方法(6252)
技术管理(6000)
(5448)
中国(5411)
数学(5308)
数学方法(5226)
业经(4389)
(4205)
地方(4101)
农业(3879)
(3634)
(3489)
环境(3205)
(3168)
银行(3161)
(3056)
理论(3013)
(3011)
贸易(3001)
(2935)
教育(2904)
(2614)
(2603)
机构
大学(59810)
学院(59468)
(26046)
经济(25416)
管理(23020)
研究(21916)
理学(18553)
理学院(18385)
管理学(18127)
管理学院(18007)
中国(17393)
(13431)
科学(12770)
(11763)
(11740)
(11171)
中心(11104)
研究所(9793)
(9630)
(9306)
(8845)
北京(8749)
财经(8571)
技术(8517)
业大(8487)
(8295)
师范(8212)
(7882)
(7702)
经济学(7519)
基金
项目(36043)
科学(28589)
研究(27934)
基金(25193)
(21883)
国家(21691)
科学基金(18521)
社会(17712)
社会科(16879)
社会科学(16876)
(14949)
教育(12945)
基金项目(12797)
(12083)
编号(11194)
自然(11062)
自然科(10838)
自然科学(10836)
自然科学基金(10630)
资助(10166)
成果(9498)
(8433)
课题(8365)
重点(8357)
(8313)
(8093)
创新(8029)
国家社会(7459)
教育部(6909)
项目编号(6876)
期刊
(33165)
经济(33165)
研究(20873)
中国(18245)
管理(10724)
教育(10439)
技术(9859)
(9514)
(8885)
科学(8499)
学报(8348)
(6845)
金融(6845)
大学(6545)
学学(5851)
农业(5842)
技术经济(5807)
图书(4825)
(4784)
论坛(4784)
业经(4763)
科技(4721)
经济研究(4526)
财经(4508)
问题(4274)
(4015)
书馆(3780)
图书馆(3780)
职业(3637)
(3360)
共检索到10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效梅  
一、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的生态补偿依托丰富的焦煤资源,焦化产业在山西全境得以迅速成长,特别是在焦煤资源富集区域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焦化工业园区,焦化产业成为山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1世纪以来,经过清理整顿,政府对大量选址不合理和产能落后的焦化企业均叫停,逐步形成了以吕梁汾阳市、孝义市,临汾洪洞县,太原清徐县,晋中介休市、灵石县,长治潞城市,运城河津市六个地区的八大焦化工业园区,在焦化工业园区逐步实现集中洗煤、配煤,煤矸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闻雯  胡登峰  胡成宝  
针对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结论的不一致,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999—2008年工业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引进不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原因,技术进步对技术引进有促进作用;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实证检验,得出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没有长期共同发展趋势的结论。技术进步刺激国家引进技术,就长期发展而言,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荆晶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当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较大时,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更加偏向资本。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逐步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技术进步会更偏向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为丰裕的劳动要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当技术差距较大时,经济开放程度是决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关键因素,会通过促进资本增强型技术并抑制劳动增强型技术的方式,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而当技术差距缩小后,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并且会使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更加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引进人才和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璘  
一、江苏乡镇工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近十年来,江苏的乡镇工业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苏南的乡镇工业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一批骨干乡镇企业正以新的姿态步入科技“殿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虹  
我国加入WTO后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全球化各个方面扩展规模的大小,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本源。近年来,外商对我国的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它既促进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对我国工业技术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起了一定抑制作用。本文分析了外资投向我国的原因,总结其投资的技术取向,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只有遵循“学习、合作、竞争”三步走的策略,才是提升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喜仓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水平低下,工业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大再生产道路。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把经济发展迅速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轨道,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从技术进步系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察,除了科学技术本身,经济波动、经济结构、科技投入、工业内部技术进步协同效果,宏观调控、企业技术进步是制约和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桂艳  张少杰  刘子文  
我国机电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及其与资金量关系的研究姜桂艳,张少杰,刘子文衡量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经济数学方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精因素中,把技术进步的作用分离出来,并给予定量估价。其结果既可用于经济分析,也可作为决策部门制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瑜  
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工业,在提高总体就业水平和工业增加值的同时,其带来的竞争对我国工业的行业构成和技术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包含了技术要素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测量模型,对我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进行了分组检验,从中测量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胡靖  吴福祯  张福良  丁盛儒  
用人均净产值的变化率,可直接测算已发生的技术进步率。1978年到1990年,通县乡镇工业增长中,有38.2%的份额来自技术进步,而在1978—1984年与1984—199年两个发展阶段,这一比例又不相同,前期为33.3%,后期高达42.2%。主要原因是,在80年代初期,旺盛的市场需求引导着资金、劳动向外延增长倾斜,1984年以后竞争加剧,企业开始转向重视质量、品种、良好性能等方面。但传统产业部门的扩张基本上与全县的乡镇工业整体保持同步增长。从技术进步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管理水平以及职工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瓶颈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