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7)
- 2023(6129)
- 2022(4832)
- 2021(4387)
- 2020(3595)
- 2019(8213)
- 2018(7629)
- 2017(14550)
- 2016(7453)
- 2015(8549)
- 2014(8417)
- 2013(8376)
- 2012(7852)
- 2011(7049)
- 2010(7546)
- 2009(7217)
- 2008(6153)
- 2007(5636)
- 2006(5131)
- 2005(4666)
- 学科
- 济(28609)
- 经济(28579)
- 融(25705)
- 金融(25704)
- 银(22109)
- 银行(22098)
- 行(21579)
- 中国(18069)
- 业(17898)
- 管理(17658)
- 企(14197)
- 企业(14197)
- 地方(12250)
- 中国金融(10927)
- 财(9525)
- 制(9249)
- 农(9009)
- 方法(8224)
- 业经(7976)
- 贸(7736)
- 贸易(7722)
- 易(7536)
- 数学(6668)
- 数学方法(6614)
- 农业(6568)
- 务(5999)
- 财务(5974)
- 财务管理(5966)
- 企业财务(5731)
- 理论(5653)
- 机构
- 学院(96405)
- 大学(95010)
- 济(42135)
- 经济(41106)
- 研究(36882)
- 中国(36073)
- 管理(32258)
- 理学(25802)
- 理学院(25459)
- 管理学(25085)
- 管理学院(24897)
- 财(21829)
- 京(20706)
- 科学(19618)
- 中心(19531)
- 所(17830)
- 银(17122)
- 银行(16500)
- 财经(16083)
- 融(15958)
- 研究所(15866)
- 金融(15654)
- 江(15561)
- 行(15469)
- 农(14935)
- 经(14558)
- 院(13895)
- 经济学(13838)
- 人民(13780)
- 北京(13778)
- 基金
- 项目(60081)
- 研究(47787)
- 科学(46080)
- 基金(41272)
- 家(35481)
- 国家(35155)
- 社会(29521)
- 科学基金(29298)
- 社会科(28075)
- 社会科学(28071)
- 省(23786)
- 基金项目(21422)
- 教育(21065)
- 编号(20258)
- 划(19967)
- 成果(17262)
- 资助(16896)
- 自然(16760)
- 自然科(16273)
- 自然科学(16268)
- 自然科学基金(15938)
- 课题(14971)
- 发(14833)
- 重点(14263)
- 性(13050)
- 创(12908)
- 部(12856)
- 年(12669)
- 发展(12313)
- 国家社会(12313)
共检索到172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涵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这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提出了明确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国际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跃文 刘佳宁
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充分发挥大湾区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作用,以金融助力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必然选择。粤港澳三地金融合作历经市场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战略主导型三个发展阶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功能价值。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构筑现代化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全力化解风险,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武岩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与合作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对支撑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制度基础的互联互通、城市间金融的差异化供给、金融资源对接是未来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把握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颖奇 李冰
自1980年以来,增长极理论日渐成为我国学者用以指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2009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式成立,迄今历经三次迭代升级,已被明确定位为长三角强劲经济增长极的“极中极”。2021年3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将合肥纳入“彩虹桥”版图,其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服务。基于安徽省及合肥市经济发展阶段、产业集聚基础、城市发展潜力,本文尝试从增长极的视角,为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链接虹桥枢纽优质资源出具建设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爱萍
国家提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肇庆市面临的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最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最密集的精英人才资源,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前途不可估量。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加强肇庆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要以国际发展眼光,高标准,严要求谋划市内交通建设,构筑"十横八纵"城市交通网,由交通引领肇庆新一轮发展热潮,为粤港澳大湾区向大西南拓展发挥桥头堡作用。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交通枢纽 门户城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程实 赵东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体系化分工,但资本市场在融资与投资功能的平衡性、市场规则的完善度、投资者理念的成熟度等方面,仍然存在改善和提升的空间。本文围绕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的重要政策精神,探讨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意义,通过借鉴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优化我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夯实金融强国基础建设提出六点建议:一是贯彻“投资者为本”理念,保证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二是落实投资者教育,培育理性健康的投资理念;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四是监管“有棱有角”,提升主体行为的规范程度;五是优化金融中心功能布局,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六是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丰富人民币国际投资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漪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里也是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改革创新勇立潮头交易中心成立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从1994年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进一步改革我国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志青 胡时霖
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挑战的背景下,以纽约和伦敦等为代表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积极采取行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金融评估指标体系,对标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提升绿色金融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打造有一定创新和推广价值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重点领域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净斐 李国政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态,枢纽经济以其高效的要素资源流动、增值和扩散效应,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有着独特作用。交通便利性、要素积聚性、经济开放性和规则引领性是枢纽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枢纽经济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运行机理,包括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区域市场融合、促进国内市场规则统一等。当前,在枢纽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我国还存在枢纽经济带动效应弱、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局部市场边界阻隔明显、市场统一规则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需从优化枢纽经济整体规划和布局、推动枢纽偏好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枢纽经济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制度规则等方面入手,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兆磊 张雅琪
物流枢纽辐射范围的测度是有效统计物流枢纽服务量、科学规划设计物流枢纽的前提和基础。在物流枢纽辐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流枢纽辐射范围影响因素,分别基于辐射强度、辐射媒介和互动作用因素对物流枢纽辐射范围进行了测度。最后综合三者得出物流枢纽直接辐射范围、间接辐射范围和泛辐射范围,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对其辐射范围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如要扩大物流枢纽直接辐射范围,必须有效协调物流枢纽的辐射强度、辐射媒介以及互动作用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彦博 王遥飞 丁凌云
通过梳理武汉市的交通区位、经济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现状,分析武汉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从完善物流设施网络布局、构建内联外通的双循环大通道、优化提升物流要素供给水平、做大做强枢纽产业、推动枢纽功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发展格局等方面,提出武汉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路径。
关键词:
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武汉 物流枢纽城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耘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城市影响力、控制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是对北京科技体系在国际、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的概括。因此,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功能是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方丽
近年来,各地由水源受污染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珊溪水库是温州市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对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随着温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污染加剧,库区水质也呈下降趋势。因此,进一步完善库区环境整治工作机制,确保珊溪水库水质刻不容缓。在对珊溪水利枢纽库区环境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库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库区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谨供其他水利枢纽库区环境治理时借鉴之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尤宏兵 周珍珍
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巴基斯坦进入全方位经贸合作阶段。继2013-2016年中巴国际产能合作进入高峰期后,2017年中巴合作进入充实拓展的新阶段,但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方向性指导下,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使双方在多个领域双双受益,但中巴未来的经贸合作仍面临着诸如应对国际/国内安全问题、瓜达尔港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中国驻巴企业与巴方企业发展,如何协调巴方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为推进中巴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方应从多角度出发,夯实民意基础、扩大与巴方的社会交流、壮大产业园区、完善双方企业合作发展机制、拓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式。惟有如此,中巴经济走廊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经济走廊 产能合作 共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