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1)
2023(9545)
2022(7952)
2021(7033)
2020(5404)
2019(12046)
2018(11758)
2017(21167)
2016(11357)
2015(12536)
2014(12809)
2013(12738)
2012(12180)
2011(11305)
2010(11536)
2009(10476)
2008(10153)
2007(9000)
2006(8394)
2005(7943)
作者
(34911)
(29275)
(29151)
(27295)
(18559)
(13903)
(13106)
(11414)
(11163)
(10479)
(10036)
(9896)
(9572)
(9299)
(9211)
(9113)
(8706)
(8353)
(8312)
(8294)
(7460)
(7230)
(7060)
(6792)
(6595)
(6510)
(6450)
(6441)
(5874)
(5805)
学科
(59990)
经济(59949)
管理(28666)
(27692)
地方(23612)
中国(20374)
(19681)
(19248)
企业(19248)
方法(16579)
业经(15227)
数学(14232)
数学方法(14084)
农业(13966)
地方经济(13183)
(12393)
(11189)
(11070)
金融(11069)
环境(10499)
(10384)
银行(10370)
(10207)
(9920)
发展(9344)
(9320)
(9308)
贸易(9295)
(9264)
(8864)
机构
学院(167907)
大学(164344)
(69873)
经济(68265)
研究(65793)
管理(60059)
中国(50552)
理学(50266)
理学院(49541)
管理学(48623)
管理学院(48299)
科学(40839)
(37092)
(33846)
(30893)
研究所(30600)
中心(29699)
(29449)
(27195)
(25736)
师范(25477)
(24324)
北京(24006)
业大(23883)
财经(23223)
农业(22485)
(22332)
(21274)
经济学(21062)
(20921)
基金
项目(111446)
科学(88456)
研究(82664)
基金(78999)
(69402)
国家(68812)
科学基金(58444)
社会(53244)
社会科(50525)
社会科学(50516)
(45502)
基金项目(41494)
(38171)
教育(36398)
自然(35893)
自然科(35015)
自然科学(35011)
自然科学基金(34307)
编号(33147)
(31322)
资助(31305)
成果(26603)
重点(26279)
发展(25401)
(24956)
课题(24708)
(23289)
(23190)
国家社会(22195)
创新(21824)
期刊
(88356)
经济(88356)
研究(53244)
中国(42094)
(29879)
学报(25392)
科学(25388)
管理(23942)
(21086)
农业(21009)
教育(20641)
大学(19337)
(18986)
金融(18986)
学学(18101)
业经(16493)
技术(16177)
经济研究(13970)
问题(11173)
财经(10894)
(10471)
资源(10453)
(9498)
科技(8886)
商业(8524)
技术经济(8430)
图书(8422)
(8400)
(8312)
世界(8128)
共检索到273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出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关键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华  曹志梅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图书馆长期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图书馆行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消除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既符合全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也是图书馆众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缩小区域差异,提高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的程度,是全社会尤其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旨在探讨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的内涵、意义及其采取的策略,以求为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研究抛砖引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尚群  叶文虎  陈国谦  毛峰  张世秋  
本文以区域发展梯度规律为主线 ,以生态环境为主要限制因子 ,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公平、效率和环境统一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 ,严格保护限制环境 ,揭示区域发展共有的特性与规律 ,探索实现区域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迪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城乡流通一体化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至关重要。伴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全球疫情的蔓延,我国出口弥补国际市场供给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改善,国内经济逐渐恢复。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视角,从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方面阐述城乡流通市场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城乡收入来源及收入水平差距、城乡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差距、城乡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渠道差距等方面探讨城乡流通差距成因,最终从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转移、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商贸流通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城乡民生资源分布等角度对城乡流通一体化协调发展给予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充分流通和循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继源  
总结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新速度、新形态、新动力、新方位的“四新特征”,和发展布局、发展原则、发展模式、发展关系的“四个转变”,可明确现代化建设时期南北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和地位,从全局性、叠加性、差异性的角度客观认识南北方协调发展的实质建议将差距缩小、效率提升、空间积聚、民生改善、保障安全、绿色低碳作为“六大内涵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及2035年主要发展思路和愿景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久文  张皓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矛盾和加强区域间协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解决的议题。本文解释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演进,论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沿革,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阐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价值,最终展望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方向。本文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当前,需要加快缩小东西发展差距,重视南北发展差距新动向,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形成协调发展大势,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麦玲  
由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总结成人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加快区域成人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对促进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朱德全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联,两者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赢互惠的发展战略模式。我国长期积累着的诸多体制机制上的沉疴构成了阻碍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桎梏和顽疾。从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及其机制入手构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体制与机制的框架,将为采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推动两者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扶扬  陈斌开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逐步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东部地区土地供应则逐步受到压缩。这一土地配置趋势明显地缩小了区域差距,但潜在地带来了资源错配,并抬高了东部地区的房价。本文基于量化空间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较好地刻画了中国区域间房价分化的特征事实,并对中国土地的区域间配置进行量化评估。首先,本文考察了最优土地配置策略。最大化GDP的方式倾向于对东部发达省份配置更多的土地,这一策略可以同时抑制东部地区城市房价上涨,但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的方式难以显著提高GDP。其次,本文发现,现实中的土地配置方式在"效率"和"公平"上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既实现了GDP和总福利的显著提升,又明显缩小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后,针对土地配置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两难问题,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市场生产、分配、流通环节"的政策内涵展开了政策模拟,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方面提出了"土地配置与户籍制度改革相结合"的政策建议,在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方面提出了"畅通国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代敬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不仅有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政策 ,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既是对毛泽东区域综合发展思想的积极扬弃 ,又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