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9)
- 2023(10133)
- 2022(7925)
- 2021(7145)
- 2020(5811)
- 2019(12533)
- 2018(12614)
- 2017(24043)
- 2016(13190)
- 2015(14938)
- 2014(15189)
- 2013(14886)
- 2012(14027)
- 2011(13071)
- 2010(13617)
- 2009(12844)
- 2008(12496)
- 2007(11584)
- 2006(11090)
- 2005(10443)
- 学科
- 济(80525)
- 经济(80440)
- 农(45311)
- 业(39813)
- 管理(31389)
- 农业(30171)
- 地方(22137)
- 业经(20888)
- 中国(20380)
- 方法(20074)
- 企(19833)
- 企业(19833)
- 数学(17053)
- 数学方法(16935)
- 学(16469)
- 制(13871)
- 发(13643)
- 地方经济(12686)
- 发展(11099)
- 展(11075)
- 体(10927)
- 财(10862)
- 策(10678)
- 农业经济(10379)
- 银(10301)
- 银行(10281)
- 行(9998)
- 融(9985)
- 金融(9985)
- 及其(9430)
- 机构
- 学院(199095)
- 大学(195939)
- 济(94824)
- 经济(93078)
- 研究(73803)
- 管理(72553)
- 理学(61142)
- 理学院(60522)
- 管理学(59606)
- 管理学院(59244)
- 中国(58340)
- 农(50768)
- 科学(41932)
- 京(40892)
- 财(39855)
- 农业(38359)
- 所(37486)
- 中心(34611)
- 江(33603)
- 研究所(33457)
- 业大(32777)
- 财经(30516)
- 经济学(29354)
- 经(27517)
- 范(27417)
- 师范(27201)
- 经济学院(26081)
- 州(25649)
- 北京(25547)
- 省(25020)
- 基金
- 项目(122170)
- 科学(96606)
- 研究(94210)
- 基金(88023)
- 家(75366)
- 国家(74609)
- 科学基金(63685)
- 社会(63175)
- 社会科(59356)
- 社会科学(59343)
- 省(48981)
- 基金项目(45832)
- 教育(41479)
- 编号(39460)
- 划(38782)
- 自然(36714)
- 自然科(35809)
- 自然科学(35801)
- 自然科学基金(35158)
- 资助(34535)
- 成果(32926)
- 发(29516)
- 农(29372)
- 部(27401)
- 重点(27298)
- 课题(26960)
- 国家社会(26634)
- 发展(25024)
- 展(24675)
- 创(24503)
- 期刊
- 济(124462)
- 经济(124462)
- 研究(65690)
- 农(56021)
- 中国(47043)
- 农业(37435)
- 学报(30300)
- 财(28860)
- 科学(28464)
- 管理(26039)
- 融(24299)
- 金融(24299)
- 大学(24123)
- 业经(23818)
- 学学(22608)
- 教育(21636)
- 经济研究(18132)
- 技术(17425)
- 问题(17346)
- 业(17345)
- 财经(16131)
- 农村(14555)
- 村(14555)
- 农业经济(14153)
- 经(14133)
- 世界(13926)
- 经济问题(12254)
- 技术经济(11662)
- 版(11220)
- 社会(9862)
共检索到328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玉军
农民工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他们所做的贡献与其所受到的待遇不对等,数量庞大与其内在能力较弱的不相称,被动的维权模式也凸现了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形成自身内在能力被进一步弱化的“路径依赖”。推动农民工组织建设的,不仅对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的完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的聚合效应,有效地强化了农民工内在自我能力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组织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逸成
革农民工作为我国工人阶层的中坚力量,在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纵观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却存在在职业、工资、雇佣等方面的歧视,笔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一一分析,并提出了就业歧视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农民工 就业歧视 权益保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瑛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满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权益保护等需求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这种成本根源于农民工劳动的制度性贬值与基本权利缺失,并具有动态累积的特征。面对社会成本的巨大挑战,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构建一个成本分摊机制。这就需要以培育农民工具有城市经济适应能力分摊私人成本、矫正经济主体的行为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公共财政分摊不可内部化的外部成本为思路,"循序渐进"地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创新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与户籍制度等,以及"平行推进"制度创新的相互协调与政策衔接等。
关键词:
社会成本 分摊机制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杨培祥 邬璟璟 李韵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及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工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就需要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并让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基于农民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加以界定,认为我国农民工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半无产者,在社会身份则为半工半农,而后者是由前者所决定的。然后,文章利用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自身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并检验了上述理论观点。最后,文章将我国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四种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半工半农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妥善地处理好农民工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使农民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朝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
农民工 半无产者 半工半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余小琴 马梦挺
本文从劳动力再生产所内嵌的制度结构出发,讨论了1993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工资增长三阶段性变化的原因。农民工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和作为劳动力商品的劳动过程在空间上的城乡分离,是农民工工资相对低廉的制度性原因。2004—2015年农民工工资的高速增长,直接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的耗尽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但工资上涨反过来又加速了农民工向城市的家庭化迁移,因而在整体上抬高了农民工的劳动力价值。然而工资增长的趋势在2015年之后并没有延续,这表明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与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相适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守宝 王全美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 职业 二重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蹊 尹宁波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和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表现为工资歧视、雇用歧视、职业歧视三方面 ,其深层原因是 :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导致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 ,长久以来对农民的歧视性就业制度和政策导致对农民工的雇用歧视和职业歧视 ,且后者是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实质性和根本性的原因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制度根源 权益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贾伟强 章帆
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其贫困主要表现在群体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具体表现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心理贫困,知识贫困四大方面。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必然导致心理贫困,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心理贫困又可归因为知识贫困,即知识贫困已成为农民工最大的贫困和贫困的根源。就此,本文进行了农民工进城后的反贫困经济学思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圣道
由于长期受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一直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因此,要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就必须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力度。
关键词:
农民工 二元经济结构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占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要后继有人离不开高校这块阵地。必须透过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寻求化解困境的对策,通过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地位得以巩固,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困境 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光炳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的改革讨论进行过多次。目前该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部制"的体系结构造成理论冲突和学科定位的二重性。文章就这一学科创新提出了构想,即把政治经济学分设马克思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学两门课,并对中国经济学构建中如何坚持马克思理论、经济人假设、主题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铸
新政治经济学是二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门学术流派。依据新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公共物品,农民具有"经济人"属性。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目标,应当在政府和退耕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第一,继续完善供给机制,增强农民从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建立退耕生态林产权收购制度,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可预期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水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否仅仅是生产关系 ,人们普遍认为 ,政治经济学还要研究经济体制、经济机制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 ,但各种论证都很牵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学 ,理所当然地要研究、揭示经济规律 ,即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研究资源配置等问题 ,并没有超出生产关系的范围。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卫兴华
一、政治经济学过时了吗?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我国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或是被理解为要突出其政治性的学科。在大学乃至中学,多年来将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课来教学,连“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也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专用词。这就更加重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谷书堂 杨文进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否应划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部分;其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是什么;是一般理论经济学还是国别经济学,本文对此进行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学 未来走向 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