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0)
- 2023(5651)
- 2022(4620)
- 2021(4488)
- 2020(3750)
- 2019(8567)
- 2018(8617)
- 2017(15912)
- 2016(8942)
- 2015(9724)
- 2014(9803)
- 2013(9395)
- 2012(8828)
- 2011(7944)
- 2010(8211)
- 2009(7536)
- 2008(7790)
- 2007(6741)
- 2006(6090)
- 2005(5790)
- 学科
- 济(37193)
- 经济(37146)
- 管理(23062)
- 业(22399)
- 企(19149)
- 企业(19149)
- 方法(14764)
- 数学(12744)
- 数学方法(12614)
- 制(12017)
- 财(11329)
- 中国(11028)
- 体(8999)
- 学(8972)
- 农(8739)
- 银(8279)
- 银行(8265)
- 融(8185)
- 金融(8185)
- 行(8006)
- 业经(7999)
- 体制(7942)
- 地方(6926)
- 结构(6396)
- 务(6133)
- 财务(6125)
- 财务管理(6105)
- 理论(6059)
- 企业财务(5963)
- 贸(5926)
- 机构
- 大学(125500)
- 学院(123628)
- 济(54983)
- 经济(53932)
- 研究(49881)
- 管理(43136)
- 中国(37340)
- 理学(36701)
- 理学院(36194)
- 管理学(35528)
- 管理学院(35250)
- 科学(29178)
- 财(28078)
- 京(27490)
- 所(26206)
- 研究所(23653)
- 农(22476)
- 中心(21390)
- 财经(21170)
- 经(19397)
- 江(19163)
- 院(18046)
- 经济学(17930)
- 业大(17924)
- 北京(17776)
- 农业(17430)
- 范(17140)
- 师范(16918)
- 财经大学(16042)
- 经济学院(16035)
- 基金
- 项目(80486)
- 科学(63852)
- 基金(59630)
- 研究(57650)
- 家(53237)
- 国家(52820)
- 科学基金(44596)
- 社会(37479)
- 社会科(35573)
- 社会科学(35562)
- 基金项目(30825)
- 省(30203)
- 自然(28790)
- 自然科(28148)
- 自然科学(28139)
- 自然科学基金(27694)
- 教育(27236)
- 划(26175)
- 资助(24828)
- 编号(21419)
- 重点(19041)
- 部(18785)
- 成果(18694)
- 发(17204)
- 性(17158)
- 创(16555)
- 国家社会(16210)
- 课题(16150)
- 教育部(16105)
- 创新(15606)
共检索到198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昌盛
我想通过如何理解中央政策这样一个逻辑串起我今天的观点。第一,为什么中央如此强调从供给侧来推进改革。大家知道其实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判断以后,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一个全面的阐述,但是现在一年过去了,我们也到过很多地方,跑了很多省市去做调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含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财政运行呈现若干结构性特征、财政资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可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新动力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烝 张小莉
2017年4月,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税改革与财政政策"举行了主题论坛,来自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第一批试点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地方财政部门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分别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如何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几个侧面展开了广泛的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烝 张小莉
2017年4月,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税改革与财政政策"举行了主题论坛,来自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第一批试点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地方财政部门的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分别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如何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几个侧面展开了广泛的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含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财政运行呈现若干结构性特征、财政资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可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探底企稳 深层次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光建 佘欣艺
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总体形势稳中趋缓,长期稳中向好。预计2020年经济发展压力仍然较大,继续维持稳中趋缓的形势,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短期提振难度较大和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建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需求,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切实缩小收入差距,毫不动摇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秦川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不同于西方经济中供给侧管理及宏观政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基础范畴和上层建筑范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创新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新宏观调控应遵循市场化导向原则、促进深化改革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法治化导向原则。从调控工具和目标看,宏观调控需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相对平稳宽松的环境。从理念和功能定位看,应扭转调控泛化的理念,功能定位应更聚焦。从政策操作范式看,需增强机制化、透明化等并改善预期引导和管理。在宏观政策操作层面,更加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结合、综合协调平衡调控。同时,要注重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和大国政策的溢出回荡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航
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困境,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长期来看,是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短期来看,是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经济下滑压力过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消费者需求与企业供给的结构性扭曲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不能忽略需求侧的宏观政策,短期内达到改革的目标需要宏观政策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宏观政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中央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指金融业深层次问题,突出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金融总资产比重达80%以上,但金融服务的供给长期存在一些结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那艺 贺京同 付婷婷
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直接税比重已成为调整现行税收结构的重要方向。据此,本文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以生命周期跨期选择模型为基本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税收结构对居民消费路径与福利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税收结构中的直接税比重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一种类似于倒U型的关系,即较低的直接税比重与较高的直接税比重都会损害居民的长期福利,而当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重相接近时,居民可获得较高福利水平,且这一实验结论未随被试者的学习效应而发生改变。其政策启示是,尽管我国当前的直接税比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偏低,但在优化税收结构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直接税比重的提升力度,确保直接税与间接税在整体上维持相对接近的比例范围,从而实现居民福利水平的稳定与提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许坤
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是: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效果显现,民间投资增速触底迅速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三去一降一补"措施效果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我国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改善,并带动制造业投资回升;国际经济缓慢复苏促进国际需求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趋于稳定。随着此轮经济周期性回暖的到来,能源和工业品价格和利润率逐步回调,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为以优异的经济表现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建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保证经济回暖动力持续存在,抓住当前价格平稳的"窗口期",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注入长期动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子腾 高峰
土地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市场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诠释土地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内涵,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土地宏观调控战略框架,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对土地宏观调控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满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大局。
关键词:
供给侧 土地宏观调控 战略 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丽
通过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所蕴含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认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于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肯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指出运用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建立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