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8)
- 2023(8542)
- 2022(7173)
- 2021(6615)
- 2020(5361)
- 2019(11891)
- 2018(11685)
- 2017(21356)
- 2016(11415)
- 2015(12662)
- 2014(12395)
- 2013(11954)
- 2012(11076)
- 2011(9900)
- 2010(10160)
- 2009(9013)
- 2008(9118)
- 2007(8565)
- 2006(7450)
- 2005(6535)
- 学科
- 济(49153)
- 经济(49118)
- 管理(37263)
- 业(36387)
- 企(31576)
- 企业(31576)
- 地方(17490)
- 技术(17155)
- 方法(14075)
- 中国(14046)
- 业经(13785)
- 农(12738)
- 技术管理(11858)
- 产业(11150)
- 数学(10849)
- 地方经济(10816)
- 数学方法(10730)
- 财(9891)
- 制(9287)
- 理论(8945)
- 农业(8796)
- 学(8163)
- 银(7696)
- 银行(7686)
- 和(7445)
- 环境(7441)
- 行(7360)
- 贸(7239)
- 贸易(7228)
- 融(7203)
- 机构
- 学院(155302)
- 大学(149879)
- 济(63630)
- 经济(62241)
- 管理(60180)
- 理学(50698)
- 研究(50455)
- 理学院(50063)
- 管理学(49326)
- 管理学院(49005)
- 中国(39423)
- 京(34895)
- 科学(29972)
- 财(28459)
- 江(26548)
- 所(24504)
- 中心(23839)
- 北京(22627)
- 研究所(21642)
- 财经(21577)
- 范(21477)
- 师范(21324)
- 州(21274)
- 业大(19623)
- 农(19601)
- 经(19310)
- 院(19090)
- 经济学(18863)
- 技术(18702)
- 经济学院(16951)
- 基金
- 项目(100109)
- 科学(80349)
- 研究(79447)
- 基金(69040)
- 家(58412)
- 国家(57861)
- 科学基金(51229)
- 社会(50673)
- 社会科(48127)
- 社会科学(48118)
- 省(42724)
- 基金项目(37125)
- 教育(35616)
- 划(34651)
- 编号(33101)
- 自然(30160)
- 自然科(29434)
- 自然科学(29429)
- 自然科学基金(28921)
- 创(27543)
- 成果(26015)
- 资助(25536)
- 发(25027)
- 创新(24656)
- 课题(24302)
- 重点(22897)
- 发展(21191)
- 展(20852)
- 国家社会(20412)
- 部(20220)
共检索到247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荣 王冬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竞争,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关系到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效应实现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对区域产业升级内涵和局限性厘清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着力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和创新为坐标,推进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朝阳 孙晓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专利 京津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堂林
京津冀三地在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步性,北京已率先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北京由于其城市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明显高出周边城市和地区,加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部分传统制造业的扩散转移,必将促进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链接、产业升级。滨海新区和曹妃甸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未来的两大引擎,拥有得天独厚地地理优势,前者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赋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后者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存在较大差距,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通过合理政策措施,完全有可能在区域内形成拥有基础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错...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合作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婧 杨海亮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在给河北省带来GDP增速的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特色化不足,缺乏质量效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联动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亟须提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长期制约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媛 王得新
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三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不甚通畅,协同创新效果欠佳;处于单向流动的协同创新初级阶段,机制建设不甚完善,等等。对此,应积极激发企业协同创新活力,强化能力提升;突出创新生态构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速协同机制创新,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等。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产业链 创新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明媛
本文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区域经济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角度对三省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目前"互联网+金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视角下进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融合、渗透、交叉和重构,作为产业升级创新的路径,最后给出"互联网+金融"产业升级创新路径发展的建议,即需要推进技术进步革新和政策扶持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作用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同 “互联网+金融” 产业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文哲 齐艳霞
首都经济圈相继列入北京市、河北省的"十二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其重要性。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文章提出应该明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合作原则,共同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把金融合作放在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寻找各方利益的协调点。并且认为,区域金融合作的突破口是银行结算服务,核心内容是资金的跨地域市场化流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瑞芬 王小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区域创新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需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5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北京、天津、河北区域创新能力梯度差较大,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天津和河北下大力气改善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条件,但由于投入产出过程存在时滞性以及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在创新产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北京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景梅 李明芳
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对2008—2013年京津冀区域三省级地区的创新能力结构指数、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协同创新获益比例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综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及协同创新获益比都呈现出持续、稳定改善趋势。三个省级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市最高,河北省最弱;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不均衡,京津合作比京冀、津冀合作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京津、京冀、津冀协同创新获益比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地区在区域合作创新中的获益值呈现上升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力结构关系模型 京津冀 协同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要求京津冀区域管理创新,解决制度设计缺陷和合作意识不足导致的区域管理缺位问题。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区域管理缺位成因的分析,指出中央政府要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中央政府设立派出机关京津冀区域管理委员会,代表中央政府在京津冀行使区域规划、港口管理、空气治理、水资源管理、区域协调等职能。为了贯彻管理职能和降低管理成本,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相应的区域管理机制。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区域管理 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瑞芬 王小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区域创新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需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5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北京、天津、河北区域创新能力梯度差较大,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天津和河北下大力气改善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条件,但由于投入产出过程存在时滞性以及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在创新产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北京创新能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创新投入保持领先外,创新产出取代创新基础排在了第二位。为打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的局面,真正实现协同发展,一要强化核心功能定位,提高北京原始创新能力;二要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天津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三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全面提升河北区域创新能力;四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先花 张杰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一体化 创新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先花 张杰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一体化 创新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